-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 2006年
- 韩大正丁春生张振英
- 关键词: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介入治疗
- 低剂量聚乙二醇联合抗坏血酸方案对肠道黏膜损伤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观察低剂量聚乙二醇联合抗坏血酸方案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效果、安全性及对肠道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做结肠镜检查的患者5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低剂量聚乙二醇联合抗坏血酸方案(A组),对照组给予磷酸钠盐方案(B组)行肠道准备。两组患者通过抽血检测血肌酐、电解质,评估其安全性。术中观察肠道清洁度,评估肠道准备效果,同时观察肠道黏膜损伤情况,并行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 A组患者完成肠道准备233例,完成肠镜检查226例,B组完成肠道准备238例,完成肠镜检查210例,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肠黏膜损伤及术后血肌酐、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低剂量聚乙二醇联合抗坏血酸组均优于磷酸钠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道准备效果上,两种方法都能达到检查要求,但抗坏血酸联合聚乙二醇组对肠黏膜损伤更小,且安全性更高。
- 任争杨德生侯洪涛孙金平康玉华丁春生
- 关键词:磷酸钠盐肠道准备
- 慢性腹痛、腹泻患者结肠黏膜活检的临床意义
- 2008年
- 韩大正李秋波丁春生
- 关键词:腹痛腹泻结肠镜检查黏膜活组织检查
- 布地奈德和美沙拉嗪对活动期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评价布地奈德和美沙拉嗪对活动期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其对Th17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3(IL-23)的影响。方法 66例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每次1g,每天4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吸入布地奈德200-1600μg·d-1联合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其临床疗效、Th17细胞水平及IL-23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93%)显著高于对照组(67.67%,P〈0.05)。试验组轻、中、重患者的Th17分别为(2.05±0.36),(2.59±1.09),(3.48±2.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0.51),(3.26±1.23),(4.67±2.27)(P〈0.05)。试验组轻、中、重患者的IL-23水平分别为(208.3±28.7),(619.4±34.5),(1276.8±59.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9±34.8),(698.3±47.8),(1356.3±71.6)(P〈0.05)。结论布地奈德和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Th17细胞和IL-23水平。
- 王雪艳解淑萍索智敏康玉华余玲丁春生赵江海周丽亚
- 关键词:布地奈德美沙拉嗪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23
- 一种消化内科用临床治疗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用临床治疗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治疗装置的承载板固定在可伸缩支撑板上,熏蒸罐设在承载板上,罩体的顶端通过连接杆与支撑板的下表面连接,罩体的底端设有安装板,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和多个环形熏蒸管均...
- 葛全兴秦长江林旭红任争孙金平侯洪涛李科孙新房司要然解淑萍丁春生
- 文献传递
- 异丙芬和普通镇静药在ERCP检查术使用的比较
- 2006年
-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麻醉在ERCP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我院异丙酚静脉麻醉下ERCP检查21例疗效观察结果,对照组为在普通镇静止痛、解痉剂下手术。分别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术中配合状况、胃肠反应、血压变化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等方面[1]。结果手术时躁动、术中不配合发生率,观察组14.3%,对照组12.9%(P>0.01);胃肠反应发生率,观察组9.5%,对照组12.9%(P>0.01);血压下降,观察组平均低于患者基础血压(10~30mmHg),对照组无血压变化;术后意识恢复时间观察组5~20min,对照组处于清醒或睡眠状态,无意识障碍。结论异丙酚麻醉对ERCP检查术患者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多、安全性差且恢复时间长。
- 丁春生李秋波魏君峰
- 关键词:异丙酚静脉麻醉ERCP
- 胃黏膜取材部位对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大量研究已经基本确定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许多消化性疾病有关。研究证实Hp在胃内呈灶性分布,若盲目选取和增加取材部位,势必将延长检查时间,增加胃黏膜创伤,以及增加患者医疗费用等缺点,因此探索既避免这些缺点,又能提高Hp的阳性检出率的最佳取材方式,
- 杨文义韩大正丁春生
- 关键词:胃炎
- 蓝莓花青素经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凋亡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蓝莓花青素(Blueberry Anthocyanin,BA)诱导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超微结构、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调节蛋白的改变。方法: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 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法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原位末端标记/碘化吡啶(TUNEL/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ho123)荧光探针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线粒体跨膜电位(MTP,△Ψm);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调节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蓝莓花青素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生长;100μg/ml蓝莓花青素作用4h后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内部结构消失,8h后细胞核染色质成块状边集,细胞凋亡;不同浓度蓝莓花青素作用24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BGC-823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增加。不同浓度蓝莓花青素作用BGC-823细胞24h后,代表线粒体膜电位的Rho123荧光强度降低;经100μg/ml蓝莓花青素刺激BGC-823细胞4、12、24小时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升高,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结论:蓝莓花青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具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诱导凋亡可能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起作用。
- 魏伦收张娟娟康玉华丁春生索智敏
- 关键词:人胃腺癌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凋亡
- 蓝莓花青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蓝莓花青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IT)法检测蓝莓花青素对体外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建立裸鼠BGC823人胃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蓝莓花青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50mg/kg和100mg/kg蓝莓花青素。20天后剥出瘤块称移植瘤重量,观察蓝莓花青素对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移植瘤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1)蓝莓花青素具有体外抑制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增殖的作用,且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不同浓度蓝莓花青素作用24h后,TUNEL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BGC-823细胞凋亡率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增;(2)蓝莓花青素可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50mg/kg蓝莓花青素组与100mg/kg蓝莓花青素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5.3%和66.4%(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提示蓝莓花青素可使裸鼠肿瘤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增加。结论:蓝莓花青素可体外抑制BGC-823细胞增殖;体内抑制BGC-823细胞皮下移植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诱发细胞凋亡和调节Bcl-2、Bax表达有关。
- 魏伦收张娟娟康玉华丁春生索智敏
- 关键词:人胃腺癌细胞凋亡裸鼠
- 报警症状对上消化道肿瘤的预测价值分析
- 2016年
- 目的:评价报警症状对上消化道肿瘤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患者的各项报警症状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506例因吞咽困难、消化不良等报警症状行胃镜检查者中,发现食管、胃及十二指肠肿瘤314例(2.7%),均为中、晚期病例,有报警症状者269例(85.7%),其中吞咽困难、体重下降、消化道出血、持续呕吐、贫血等是特征性的症状。发现食管、胃及十二指肠良性器质性疾病病例5241例(45.6%),有报警症状者3352例(64.0%)。胃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者为5951例(51.7%),表现出报警症状者646例(10.9%)。结论:吞咽困难、体重下降、消化道出血、持续呕吐、贫血等报警症状有助于鉴别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肿瘤或其他良性器质性病变,对于有报警症状的上消化道不适患者初始处理时,应行胃镜检查。
- 魏伦收康玉华张娟娟丁春生索智敏
- 关键词:上消化道胃镜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