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宫敬

作品数:490 被引量:2,005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5篇期刊文章
  • 78篇专利
  • 36篇会议论文
  • 19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1篇石油与天然气...
  • 27篇化学工程
  • 26篇理学
  • 2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5篇建筑科学
  • 15篇文化科学
  • 9篇天文地球
  • 8篇经济管理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4篇天然气
  • 61篇水合物
  • 59篇油管
  • 56篇油管道
  • 42篇气管道
  • 35篇两相流
  • 31篇成品油管道
  • 27篇集输
  • 26篇天然气管
  • 25篇输油
  • 25篇管网
  • 25篇含蜡
  • 23篇含蜡原油
  • 22篇气水
  • 21篇输气
  • 21篇输油管
  • 20篇输油管道
  • 19篇多相流
  • 18篇压降
  • 16篇供气

机构

  • 448篇中国石油大学...
  • 62篇中国石油
  • 50篇中国石油天然...
  • 3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0篇中国石化
  • 9篇中联煤层气有...
  • 8篇北京石油化工...
  • 8篇中海油研究总...
  • 7篇常州大学
  • 6篇徐州空军学院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石油国际...
  • 4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海洋石油...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广州海洋地质...
  • 3篇辽宁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北京油气调控...

作者

  • 490篇宫敬
  • 82篇吴海浩
  • 67篇史博会
  • 58篇李晓平
  • 45篇于达
  • 32篇于达
  • 30篇王玮
  • 30篇邓道明
  • 26篇丁麟
  • 25篇温凯
  • 24篇吕晓方
  • 19篇周军
  • 16篇梁永图
  • 16篇王玮
  • 14篇严大凡
  • 13篇徐孝轩
  • 13篇邓涛
  • 11篇黄维和
  • 9篇宋生奎
  • 9篇才建

传媒

  • 122篇油气储运
  • 40篇油气田地面工...
  • 16篇天然气工业
  • 11篇化工机械
  • 11篇石油科学通报
  • 10篇化工进展
  • 9篇石油化工高等...
  • 8篇石油学报
  • 8篇化工学报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管道技术与设...
  • 6篇中国海上油气...
  • 5篇当代化工
  • 5篇实验室研究与...
  • 5篇实验技术与管...
  • 5篇中国海上油气
  • 4篇化学工程
  • 4篇石油矿场机械
  • 4篇石油大学学报...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24
  • 24篇2023
  • 26篇2022
  • 21篇2021
  • 31篇2020
  • 33篇2019
  • 24篇2018
  • 21篇2017
  • 14篇2016
  • 13篇2015
  • 32篇2014
  • 30篇2013
  • 17篇2012
  • 20篇2011
  • 20篇2010
  • 13篇2009
  • 36篇2008
  • 17篇2007
  • 18篇2006
  • 22篇2005
4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起伏管道试压排水试验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起伏管道试压排水试验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试验管道系统、供气系统和供水系统、以及对试验管道系统进行测量和数据采集的测量与数据采集系统;试验管道系统包括由有机玻璃制成的透明的起伏管道和连接透明的起伏管道的收...
于达姚亚男吴海浩宫敬吕晓方邓涛
文献传递
气液两相流瞬态数值模拟被引量:7
2006年
多相流动的瞬态数值模拟最常用的是双流体模型,由于受技术垄断的影响,其相关求解资料较少。为此,通过采用有限体积法,将SIMPLE算法推广到两相流形成SIMPLE-MF算法,用于双流体模型的求解效果较好,并开发了两相流瞬态模拟程序。
李晓平宫敬
关键词:两相流数值模拟
多相管流蜡沉积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4年
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关于多相管流蜡沉积的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了油水、油气两相蜡沉积的实验研究情况,提出了多相管流蜡沉积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全青于达李雪庚琳宫敬姜珊
关键词:油气管道输送多相管流油水两相流蜡沉积
非牛顿管流摩阻计算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9
1994年
介绍非牛顿层流的假塑性幂律体、宾厄姆塑性体和屈服假塑性体的管流可用同一表达形式的范宁摩阻系数公式计算摩阻损失。对常用的非牛顿湍流摩阻系数公式及用管流特性系数反算的表观粘度为参数按牛顿湍流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非牛顿管流摩阻计算提出建议。
宫敬严大凡
关键词:长输管道原油输送石蜡基原油非牛顿流体
含砂水合物浆液过节流装置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气体水合物颗粒在油气开发、可燃冰开发的输送系统中形成后,若与从矿藏携带的砂粒在管路中一起流动,易于发生复杂的固相颗粒沉积问题,会严重影响安全生产。本文将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单元法相结合(CFD-DEM),分别应用FLUENT和EDEM软件,模拟了含砂水合物浆液通过弯管中节流装置的颗粒流动特性和堵塞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含砂量和砂粒径的增大、节流装置孔口径的减小,浆液流动的稳定性下降,在节流装置前颗粒的堆积更显著;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加,流动的能耗虽会增加,但颗粒在节流装置前的堆积会显著下降。结论认为降低管路输送系统内砂粒的携带量和砂粒径,避免管路内出现较严重的节流,以较高的流速运行,有助于保障含砂水合物浆液的流动安全。
李雪童史博会段旭刘浩田王君傲姚海元宫敬
关键词:水合物数值模拟
智能控制方法在天然气管道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论述了神经元网络、模糊理论、模型预估控制及专家系统等智能控制方法的原理和发展趋势,介绍了近年来智能控制在天然气管道运行和管理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进展,并指出加快这一领域的研究及成果的应用,对促进我国天然气管道控制水平的提高尤为重要。
吴岩宫敬
关键词:天然气管网智能控制
大落差输油管道不满流分析软件开发被引量:6
2013年
不满流的存在不便于输油管道全线的生产管理和运行控制。当管道经过山区大落差起伏地段时,很有必要准确确定发生不满流的位置、长度等特性参数,以便分析其对管道运行的影响。大落差输油管道不满流分析软件是以流体力学和不满流理论为基础,在Microsoft VC++和Delphi语言环境下编写的通用型软件程序,可对任意一条大落差输油管道,任意工况下不满流可能发生的位置、长度、气体空间的体积、不满流各节点的持液率和油流速度进行模拟计算,以协助用户进行工艺设计及管道的运营管理。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不满流的发生对沿线地形很敏感。随着地形的不同,同一计算管段内可能有多段不满流区域的存在。管道稳定运行时,不满流基本都发生在高点后的下坡段。
陈媛媛宫敬于达吴海浩李晓平高博翔刘先平刘慧姝
关键词:大落差管道持液率软件开发
榆济输气管道水合物冰堵防治措施被引量:17
2014年
为保障榆济输气管道冬季安全稳定运行,避免出现严重的冰堵事故而影响输气任务的完成及管道安全,亟需理清榆济输气管道气源气质及其所处高寒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安全、经济、高效的水合物冰堵防治措施。基于热力学相平衡理论,应用Chen-Guo模型预测水合物形成条件,采用管输天然气含水量/水露点计算方法分析气源气质含水状况;结合榆济输气管道干线运行工况,判断确定了全线易于析出游离水的管段,建议在夏季对这些管段集中清管排污,并给出防治水合物形成的最小注醇量;针对榆济输气管道分输站场电伴热功率有限的情况,根据分输供气压力和天然气含水量,计算天然气达到含水临界饱和时的水露点温度,从而给出各分输站场需采取注醇措施的极限温度;严格控制气源气质水露点指标,是切断输气管道内游离水来源的关键,也是防治榆济输气管道干线和分输站场水合物冰堵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史博会全恺乔国春李天成赵博渊王莹宫敬
关键词:输气管道水合物防治
分散体系中液滴间力学行为被引量:2
2015年
分散体系的物理及化学性质依赖于分散相液滴聚并、液膜排液等微观过程,而借助于扫描探针显微镜(SPM),通过模拟分散液滴的布朗运动,可以从液滴力学行为的角度对这些现象加以研究.本文综述了SPM技术在研究可变形介质间动态作用力、变形及聚并方面的发展及现状,介绍了相关技术及在可变形介质相互作用力测量方面的应用,阐述了近年来液滴间DLVO力、非DLVO力、动水作用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方向上取得的关键成果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及亟待开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王玮李楷宫敬ANGELI Panagiota
关键词:扫描探针显微镜
用改进的PR模型预测原油包水型乳状液表观粘度被引量:3
2007年
目前绝大多数的油包水型乳状液粘度预测模型都把乳状液视为牛顿流体,而原油包水型乳状液特别是稠油包水型乳状液在中、高含水率时却经常表现出很强的非牛顿性。根据油包水乳状液表现出非牛顿性的机理,考虑了乳状液的非牛顿性与含水率的关系,提出了改进的PR模型,用于预测油包水型乳状液的表观粘度。此方法只需知道纯油的粘温关系、一组高含水率下的剪切率与表观粘度的关系及一个低含水率下的表观粘度值,即可预测各种温度、含水率和剪切率下油包水型乳状液的表观粘度(相对粘度)。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PR模型的预测结果更符合实测结果。
宫敬窦丹
关键词:油水乳状液表观粘度含水率
共4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