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韬

作品数:6 被引量:84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寻租
  • 2篇派系
  • 2篇权力
  • 2篇权力寻租
  • 2篇项目制
  • 1篇行政
  • 1篇行政文化
  • 1篇整改
  • 1篇政府
  • 1篇政府支持
  • 1篇中国行政
  • 1篇文化转型
  • 1篇乡村
  • 1篇理性官僚制
  • 1篇精英
  • 1篇化解
  • 1篇化解路径
  • 1篇贿选
  • 1篇官僚
  • 1篇官僚制

机构

  • 6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杭州行政学院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作者

  • 6篇李韬
  • 3篇吴思红

传媒

  • 1篇政治学研究
  • 1篇行政论坛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湖北行政学院...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村“两委”选举中派系贿选现象研究被引量:43
2015年
随着农村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村庄派系在农村社会文化网络和利益诱导的特定背景中产生,并具有政治属性。这一政治属性主要表现为村庄派系参与村"两委"的选举竞争和利益博弈,并以贿选的方式操纵选举。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村庄派系之间的力量对比均衡格局和利益博弈激发了选举的竞争性。村庄资源越丰富,派系力量对比越均衡,选举的竞争性就会越强,派系精英即竞选者越有可能利用制度上的某些缺陷通过贿选方式操纵选举,从而掌握村级权力,实现派系利益目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产生的村庄派系和贿选现象已经成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障碍。必须进一步完善村级管理制度,特别是村级项目招投标管理和村务决策制度,细化其中的运作程序,加强与其相配套的监督机制建设,防止串标和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出现,铲除派系形成的土壤。同时,加大对派系贿选行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强化对派系贿选行为的约束,促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健康发展。
吴思红李韬
关键词:贿选
项目制效率损失的内在结构与改进被引量:17
2019年
项目制是在科层制之外加载市场化机制的一种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具有科层制和市场机制双重运作结构。中央政府试图通过市场化竞争性项目配置和资金配套等双重机制形成有效的产权激励和公共资源使用的约束,以提高中央项目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实现国家政策意图。但是,在科层制的权力操控和地方财政的刚性约束下,项目资源的配置并没有按照市场竞争机制运行,项目资金配套虚化,所以项目制市场化的竞争性激励和产权约束实际上处在失活状态。此外,在项目管理委托-代理制背景下,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县级项目管理职能部门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获得了充分的剩余控制权以及相关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县级端项目制运行中产生大量的权力寻租与合谋,由此导致项目资金的低落地率以及由此产生的高投入与低产出。建立严密有效的监督体系和完善项目制的相关管理制度,可阻断权力对市场机制的侵蚀,从而改进和提高项目制的运行效率。
李韬
关键词:项目制权力寻租
理性官僚制建构与中国行政文化转型被引量:4
2016年
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官僚制"专业化分工、等级制、法理化规则的遵从和非人格化"的基本要求,中国理性官僚制建构表现出严重的不足。这不仅导致了科层组织的运行效率低下和腐败行为,而且滋养了"官本位"、"家长制"和依附行为取向等传统行政文化的生长和续存。所以,在理性官僚制、传统行政文化与现代行政文化的逻辑关系上,虽然传统行政文化对理性官僚制建构有一定的反作用,但理性官僚制的建构才是决定传统行政文化的续存和生长的主要因素,进而决定着行政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当前中国行政文化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前提下加强理性官僚制的建构,完善公平竞争的干部选拔制度与功绩制;同时要加强契约法治精神和人本(人格平等)精神等现代行政文化价值的引导。
李韬吴思红
关键词:官僚制行政文化法治
项目制运行中项目发包的权力寻租问题研究--以X县河道整改项目为例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伴随着财权向上汇聚,事权逐渐下沉,在“分灶吃饭”的模式下,地方政府对公共事务与地方民生建设投入捉襟见肘。为了缓解地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的财政压力,解决地方财政瓶颈问题,中央政府...
李韬
关键词:权力寻租
文献传递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实践困境和功能改进――派系、理性和庇护因素的分析视角被引量:2
2016年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产生和确立直接改变了过去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二元组织结构,在理论上形成了"三足"分工制衡的组织架构,即党支部掌握决策权、村民委员会掌握执行权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掌握监督权。然而,由于村庄派系的普遍存在和操控村务监督委员会的选举和监督活动、村"两委"书记主任寻求上级的庇护、在公共理性普遍缺乏的环境中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寻求"搭便车"不愿履行监督职责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村务监督委员会普遍表现出弱监和虚监的特征。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和完善自上而下的监督机制,强化村民和精英的素质教育和民主参与实践,是增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功能的根本。
李韬吴思红
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村庄结构性分化困境及其化解路径被引量:18
2019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系统布局,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系统布局中,产业兴旺是前提,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是基础,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根本。然而,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已普遍产生了两种结构性分化,即以工业化城市化或者某种资源优势为基础的区域先发优势村庄和一般性农业生产型村庄的分化,农村经济精英和知识精英与普通农民的分化。这一分化的主要特点是一般性农业生产型村庄往往出现"精英进城、老人留守、村庄空心化"的衰落调敝景象,这一景象很难通过单一的外部资源输入在较短时间内予以改变,或者说很难以政府集中运动的方式来改变。这意味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是一个长期和自然推进的过程,政府必须通过系统的政策引导和制度供给,并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有步骤有重点地给予"人—地—钱"的支持,由此形成一个政府支持、农民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推进路径,不断化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面临的结构性分化的困境。
李韬
关键词:政府支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