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艳楠

作品数:5 被引量:14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地缘
  • 2篇地缘关系
  • 2篇乌鲁木齐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软环境
  • 1篇贫困
  • 1篇区域规划
  • 1篇中心城
  • 1篇中心城区
  • 1篇主体功能区
  • 1篇住宿
  • 1篇住宿业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经济地理学
  • 1篇酒店
  • 1篇酒店业
  • 1篇功能区
  • 1篇国有经济
  • 1篇高档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科...

作者

  • 5篇赵艳楠
  • 3篇樊杰
  • 2篇杨德刚
  • 2篇张新焕
  • 2篇刘汉初
  • 1篇陈东
  • 1篇王亚飞
  • 1篇陈东丽
  • 1篇孔维锋

传媒

  • 2篇经济地理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东北现象再解析和东北振兴预判研究——对影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变化稳定因素的初探被引量:44
2016年
从"东北现象"的新近表现,提出影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变化的3个稳定因素: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地缘关系、文化和体制机制。分别对3个稳定因素在东北地区的特征状况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东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本底强,但开发利用效益不佳,突出表现在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面积过小、限制性开发区收益较低、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超载低;位于全球三大经济圈之一的东北亚核心区,地缘优势突出,但未能转换为经济优势,突出表现为外向型经济比重过小、对日韩贸易地位不凸显;文化和体制机制成为限制东北地区发展的核心障碍,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结合东北振兴的问题导向,着重对东北地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解决发展驱动力的转型、创新国有企业改革模式和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实现开放经济的转型以及腾出国内市场促进东北优势产业继续保持活力、以共享发展理念消除城市贫困增进东北地区民生福祉、采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现东北地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进行发展等开展预判研究。
樊杰刘汉初王亚飞赵艳楠陈东
关键词:承载能力软环境地缘关系国有经济城市贫困
乌鲁木齐中心城区高档酒店业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17年
基于去哪儿网获取高档酒店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法、核密度分析、最近邻层次聚类分析法等对乌鲁木齐中心城区高档酒店业的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进行分析,运用有序多分类逻辑回归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2000年前、2000—2010年和2010年后3个时期乌鲁木齐中心城区高档酒店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新增高档酒店分布重心北移。2)2000年前高档酒店呈现围绕商圈扩张的特点,形成3个主要的高档酒店空间分布集聚区;2000—2010年新增高档酒店的扩张呈现围绕商圈、交通枢纽和文化体育设施扩张的特点;2010年后新增高档酒店场所主要围绕商圈和交通枢纽扩张。3)2000年以前新增高档酒店空间分布呈现离散性分布特征,2000年以后新增高档酒店空间分布呈现愈加明显的集聚性分布特征。4)各个影响因素对不同等级的酒店影响不同。
赵艳楠杨德刚张新焕熊传合陈东丽
关键词:高档酒店影响因素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住宿业空间分布及热点区模式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以乌鲁木齐住宿业为例,从等级规模、集聚程度、热点区及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乌鲁木齐住宿业在空间上呈现"南密北疏、内密外疏"的整体特征;各等级住宿业场所均大致符合"南密北疏、内密外疏"的整体局部特征,但是又各自具有一定的特异性。(2)乌鲁木齐住宿业整体主要分布在重要交通设施、重要的商业圈、体育中心、会展中心附近、行政中心等区域附近。各等级住宿业分布呈现不同的特点。(3)乌鲁木齐住宿业的高高集聚区主要连续分布在城市南部的传统人口和城市产业集聚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散在城市开发程度低的边缘区,主要以城市北部和城市西南部为主。(4)通过空间插值分析,可识别乌鲁木齐住宿业场所的4个空间集聚热点区,可将其归纳为基于传统城市中心的轨道交通型热点区、基于CBD的城市商业休憩热点区、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科技商务型热点区、基于地窝堡国际机场的空港旅行热点区4种模式。
赵艳楠杨德刚张新焕熊传合
关键词:住宿业ESDA乌鲁木齐
对第二个百年目标导向下的区域发展机遇与挑战的科学认知被引量:11
2017年
我国区域发展目标导向下的研究相对薄弱,导致长远和顶层的战略缺失或出现战略碎片化问题,表现出规划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3类需要以目标导向为主、问题导向为补充的规划类型:长时间尺度规划、空间类规划、综合效益类规划。聚焦目标导向,需要着重分析未来区域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地缘关系、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软环境、以及社会进步等4个稳定因素为主线,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了区域发展机遇:新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革命重塑全球产业体系、"流空间"下全新的组织方式和世界经济格局重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促进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社会进步与消费层级提升引发区域发展转向社会公平与文化传承。区域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发展机遇内涵的挑战、同类型区域的竞争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最后对区域应对的策略进行了简短的讨论。
樊杰孔维锋刘汉初赵艳楠
关键词:区域规划地缘关系
面向现代化的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科学内涵与战略重点被引量:70
2021年
在分析区域发展研究经历了以经济增长为主题、拓展到社会文化领域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沿革基础上,阐释了经济地理学在未来复杂系统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中科学地位有所提升,以及面向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重大需求的应用功能有所提升的前景。提出中国经济地理学应当以"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提出的区域发展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重大战略为牵引,通过探索其科学内涵形成学科创新的理论方向,通过阐释战略所配套的重大行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论,通过解析战略所要达到的目标形成学科研究的重点内容。文章进而对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从科学内涵和关键问题方面进行重点探讨。并提出了经济地理学乃至整个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的调整适应战略,包括加强重大生产力布局原理研究、形成以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综合人文地理学、复兴以人才区位为创新方向的人口地理学、助推非物质空间地理学的研究并形成社会文化政治地理学与实体地理空间的有机融合新方向。
樊杰赵艳楠
关键词:经济地理学主体功能区新型城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