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圣劼

作品数:46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降水
  • 10篇暴雨
  • 7篇气象
  • 5篇梅雨
  • 4篇气旋
  • 4篇夏季
  • 4篇雷暴
  • 3篇多尺度
  • 3篇多尺度特征
  • 3篇汛期
  • 3篇灾害
  • 3篇台风
  • 3篇太平洋年代际...
  • 3篇年代际
  • 3篇年代际变化
  • 3篇年代际振荡
  • 3篇气候
  • 3篇气象要素
  • 3篇热带
  • 3篇位相

机构

  • 39篇江苏省气象局
  • 12篇南京信息工程...
  • 8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国防科技大学
  • 2篇泰州市气象局
  • 2篇江苏省气象服...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江苏省气象科...
  • 1篇北京城市气象...

作者

  • 46篇陈圣劼
  • 12篇刘梅
  • 7篇何金海
  • 7篇韩桂荣
  • 7篇康志明
  • 6篇金小霞
  • 5篇孙燕
  • 4篇李超
  • 4篇沈阳
  • 3篇顾荣直
  • 2篇吴海英
  • 2篇李栋梁
  • 2篇吴志伟
  • 2篇许小龙
  • 2篇俞剑蔚
  • 2篇田心如
  • 2篇康志明
  • 1篇孙泓川
  • 1篇王亚非
  • 1篇姜麟

传媒

  • 5篇气象科学
  • 4篇气象与环境学...
  • 4篇大气科学学报
  • 2篇气象
  • 2篇大气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未来与发展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暴雨灾害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第六届海峡论...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7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集合预报产品在省、市、县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情况调查被引量:2
2020年
用"包含了不确定性"的"完全预报"来取代现行"确定性单一值"的"不完全预报"是一个已能被广大预报员接受的概念,但预报员对用户使用不确定性信息的信心相较于2011年结果变化不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众气象科普工作进展缓慢,需加大集合预报的公众科普宣传力度。
陈圣劼陈圣劼康志明
关键词:预报员
基于自适应图结构与强化集成的多因子梅雨量预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图结构与强化集成的多因子梅雨量预测方法,所述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收集与梅雨相关的因子的历史数据进行归一化,挖掘多个因子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构建多因子邻接矩阵<Image file="DDA00...
陈圣劼王禹桑小卓朱志伟
一次江淮气旋大暴雨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21年
利用ERA Interim Daily的0.5°×0.5°资料对2011年6月9—10日的一次江淮气旋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气旋和低空急流是本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高空200 hPa西风急流右侧的上升支和锋面的抬升作用提供了动力条件;低空西南急流提供了水汽条件,此次过程对流条件较好,具有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CAPE);大气的对流不稳定性远大于斜压性,强降水发生在湿位涡正负值过渡的等值线密集带附近。过程最强降水时段由一次长生命史的中尺度飑线过程导致,利用WRF v3.9可以进行较好地模拟。研究飑线的环境条件和结构特征发现,环境大气具有较大的CAPE值和较小的对流抑制能(Convective Inhibition Energy,CIN),有利于对流的触发;较强的0~3 km垂直风切变,有利于飑线的维持;尽管冷池较浅薄,但冷池出流的抬升作用有利于对流的触发和飑线的维持。
吴琼陈圣劼白杨夏露汪婵娟
关键词:大暴雨江淮气旋WRF飑线
集合预报产品在江苏省暴雨预报中的应用评估被引量:16
2019年
利用2011-2015年6-8月TIGGE(THORPEX Interactive Grand Global Ensemble)数据集中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以下简称EC)的集合降水预报数据和江苏省70个基本站逐日24 h(20时至次日20时)降水数据,通过大量暴雨样本系统检验和评估了EC集合预报及多种后处理释用产品对江苏暴雨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作为集合预报的初级产品,集合平均对暴雨的预报存在明显的漏报率,TS预报评分尚不及EC确定性预报;集合预报不同成员间对暴雨的预报技巧差异大,其最优成员组合的预报能力显著优于EC确定性预报,表明集合预报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在多种集合预报后处理释用技术中,最大值、最优百分位、降水偏差订正频率匹配法、概率预报、集合异常预报法和杜-周排序法(最大值法)的平均TS评分均较高,超过10%,其次90%分位数、融合、融合-概率匹配和杜-周排序法(集合平均或中位值法)的预报效果也均优于EC确定性预报。集合中位值、概率匹配方法对江苏暴雨的预报评分低于集合平均预报,在暴雨预报上的参考价值相对较低。该评估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集合预报产品区域暴雨预报能力的认识,为预报员更直接快速地选取有效的集合预报产品提供参考。
陈圣劼陈圣劼刘梅俞剑蔚俞剑蔚
关键词:后处理技术暴雨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与江苏夏季雷暴日年代际变化的联系
利用1961年1月-2012年12月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指数、NCEP/NCAR再分析环流数据集、江苏省13个市级观测站点夏季雷暴日数观测资料,分析了PDO与江苏夏季雷暴日年代际变化的联系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春...
陈圣劼孙燕韩桂荣
关键词:夏季雷暴大气环流年代际振荡
文献传递
超强台风“利奇马”(1909)双眼墙形成及发展过程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采用CMISS/MIMIC微波卫星产品,TCGP数据集和NECP/NCAR全球再分系资料,详细分析了超强台风"利奇马"(1909)的双眼墙过程中对流结构及动力结构的协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双眼墙形成前,"利奇马"内核对流雨带对称性增加,呈现环状包裹眼墙。在环状雨带和眼墙之间,下沉气流配合相对湿度干区在此发展,致使该区域对流受到抑制,最终发展为下沉晴空Moat区。而在内核环状对流雨带处,上升运动中心和次极大入流中心发展,增大绝对涡度的内输,促进次极大风速中心的形成,并有利于深对流发展。最终环状对流带发展成为外眼墙;(2)双眼墙结构形成后,次眼墙及其相伴的次级环流和对流雨带均增强并且内缩,Moat区变狭窄,对流抑制作用增强。相反,内眼墙对流强度及次级环流减弱,绝对涡度内输不足,导致"利奇马"强度减弱。
郭晞仇欣李超沈阳陈圣劼
关键词:台风风场结构
2018年1月江苏省两次暴雪过程积雪效率差异及其机理
2023年
2018年1月3~5日江苏省第一次暴雪过程中降雪量大、积雪效率偏低,而1月24~28日第二次暴雪过程降雪量小、积雪效率高。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积雪、近地气温等观测资料,利用等熵大气质量环流理论从温度、水汽条件差异对2018年1月江苏省两次暴雪过程积雪效率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第一次过程前期,深厚且强盛的向极地暖支将大量暖空气输送至江苏南部,导致该地区整层增温;第二次过程中,低层强大的向赤道冷支输送使地面温度在整个降雪期间均低于0°C,低温条件使得积雪效率偏高。(2)第一次过程,江苏地区深厚、强盛的水汽质量流入层配合大范围上升运动,将水汽携带至高层产生更大降雪量,低层经向水汽质量输送强,纬向水汽质量流出较弱,使得近地面比湿相应增加,积雪效率偏低;第二次过程,低层深厚的水汽质量流出层不利于水汽在江苏省汇聚,低湿条件利于积雪累积,贡献于偏高的积雪效率。因此,异常强的经向干冷空气质量输送和弱的经向和纬向水汽质量输送引起的低温、低湿环境条件是造成第二次暴雪过程比第一次过程积雪效率偏高的主要原因。积雪效率与温度和湿度空间分布型的对比分析还表明:在相对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积雪效率对局地温度和湿度的响应更为敏感。
韩汶君虞越越周雨蒙陈圣劼管兆勇管兆勇吴雯璐廖良梦
关键词:积雪深度温度
一种基于时空神经网络的积雪深度预报方法以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时空图神经网络的积雪深度预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影响积雪深度的气象因子进行数据预处理,假设共有N天的气象因子向量及其对应的积雪效率,记为:<Image file="DDA00043244943900...
陈圣劼王禹吕润清
江苏梅汛期不同天气背景水汽特征量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利用2010—2014年6—7月逐日ERA再分析资料(0.75°×0.75°),以及2010—2015年6—7月江苏71个基本站点降水实况观测资料、24个地基GPS遥感监测数据反演PWV资料,对江苏梅汛期不同背景的水汽特征量对比探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背景下水汽特征量反映不同,相对湿度和有无降水关系较好,比湿与PWV均可用于判断降水量级大小,并制定了不同降水量级所对应比湿与PWV值判断指标,梅汛期暴雨过程平均PWV值均在60mm左右,较弱降水过程高10mm左右,无降水天气一般在30~33mm。江苏不同区域暴雨过程中PWV空间分布呈现明显差异,当全省PWV均较高时,暴雨出现在江苏北部地区,仅沿江苏南PWV较大时,暴雨出现在江苏南部地区,暴雨区与PWV大值区相对应。不同区域暴雨区均出现在相对湿度大值区与水汽含量高值重叠区域,但南北不同区域暴雨过程中湿度和大气中水汽含量分布型态不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江苏不同区域暴雨形势与水汽配置图。
刘梅王磊陈圣劼吴海英
关键词:梅汛期暴雨
基于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的飑线结构特征模拟与改善被引量:9
2019年
对流尺度集合预报是研究飑线等强对流天气的新方向。当前对飑线系统结构的研究主要采用卫星和雷达资料结合高分辨率确定性预报的方法,而本文从集合预报技术的角度分析飑线结构特征。针对2014年7月30日中国江淮地区的一次强飑线过程,利用WRF模式开展了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试验,采用概率匹配平均法对集合预报结果进行综合处理,重点考察集合预报对飑线结构特征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能够模拟出飑线系统的基本结构特征。集合平均和概率匹配平均法相比控制预报而言,对飑线回波、热力场、动力场和微物理量场结构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模拟出了飑线系统近地面冷池和环境垂直风切变的相互作用,与RKW理论相一致。概率匹配平均法在回波强度上较集合平均更接近实况,应用于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研究极端天气事件具有指示意义。
马申佳何宏让陈超辉吴丹陈圣劼
关键词:飑线结构特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