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洁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老年
  • 3篇关节
  • 2篇松动术
  • 2篇卒中
  • 2篇卒中后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后
  • 2篇康复
  • 2篇康复治疗
  • 2篇关节松动
  • 2篇关节松动术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带状疱疹后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 1篇电图
  • 1篇动脉瘤
  • 1篇血流
  • 1篇抑郁
  • 1篇知识

机构

  • 9篇复旦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吉洁
  • 2篇张越
  • 2篇赵静
  • 1篇马丽
  • 1篇徐福林

传媒

  • 6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关节松动技术联合综合康复治疗黏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联合综合康复方法治疗黏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康复医学科和骨科就治的60例黏连期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持续关节被动运动、多功能电脑中频治疗、冷疗处理,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关节松动术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开始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患肩的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量表和肩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评定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43±0.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8±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OA评分中的疼痛、外展肌力和耐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肩关节活动度和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肩AROM中的前屈、外展、后伸、内旋、外旋评定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联合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黏连期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
杜国君吉洁邢晓燕张越李小六容可
关键词:关节松动术肩周炎综合康复
球囊扩张训练结合盆底肌康复对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效果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训练结合盆底肌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同意接受球囊扩张训练治疗方法的列入治疗组,不接受球囊扩张训练治疗的为对照组,每组4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球囊扩张训练。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7 d、15 d进行排便积分、肛门括约肌的RMS、iEMG评估。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排便积分、RMS、iE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和15 d时,治疗组排便积分、肛门括约肌的iEMG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5 d时治疗组RMS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均下降,对照组分别高于治疗组31.3%和10.4%。结论:盆底肌康复结合球囊扩张训练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后便秘有较大改善。
李小六赵静杜国君吉洁许敏欢江丽娟马丽
关键词:脑卒中便秘球囊扩张法盆底肌训练
脑循环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电变化与脑血流分析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观察脑循环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电、脑血流动力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脑梗死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进行脑循环治疗仪连续治疗15 d,进行脑循环治疗仪连续治疗15 d,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脑血管动力学及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并通过ADL评价患者功能改变情况。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脑血管动力学变化、脑电地形图(BEAM)观察脑功能变化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治疗效果,2组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脑循环治疗仪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TCD和BEAM、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TCD(21.0±7.2)vs(27.0±5.9)、BEAM(171±48)vs(202±47)和ADL(78.90±5.98)vs(87.12±5.92)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循环治疗仪能有效增加梗死后脑血流量,增强脑功能活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李小六赵静毕霞杜国君吉洁
关键词:脑梗死脑电图脑血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相关性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原因导致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中MTHFRC677T基因TT型(纯合突变型)的分布频率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确诊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组62例、老年非动脉瘤SAH组28例),另选取90例体检者作为老年正常对照组。循环酶法测定3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比较3组的MTHFR C677T基因型(TT型、CT型、CC型)的频率分布特点;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患者存在颅内动脉瘤的病例数;分析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组患者中不同MTHFR C677T基因型的频率分布特点。结果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组的MTHFR C677T的TT型分布频率较老年非动脉瘤SAH组、老年正常对照组高;而CC型分布频率较老年非动脉瘤SAH组、老年正常对照组低;所有入组研究对象中,MTHFR C677T的TT型分布频率显示血清低Hcy水平群体低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群体。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清MTHFR C677T的TT型与颅内动脉瘤有相关性,其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
吉洁江晔罗聪吴少帅毕永延徐福林李小六
关键词: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
作业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精神状态及执行能力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作业疗法改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精神状态及执行能力的治疗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作业疗法者为观察组,未采用作业疗法者为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训练和物理治疗。观察组在进行常规康复的同时,加入作业疗法。结果连续康复干预满6个月,观察组HAMD量表得分下降到(6.47±2.01)分,相比对照组(9.22±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SE得分提高到(27.81±1.03)分,相比对照组(24.08±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量表总分值为(89.51±5.24)分,相比对照组(74.82±5.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接受作业疗法,有助于改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表现、精神状态和基本的日常生活执行能力。
李袁豪吉洁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作业疗法
气压治疗频次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血流速度和肿痛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多频次气压治疗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与肿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骨科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术后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气压治疗:30 min/次,2次/日,每次间隔时间约3 h;对照组气压治疗:30 min/次,1次/日。2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和治疗后第7天进行疼痛和肿胀程度评估,并采用多普勒超声波对下肢股总静脉、股深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进行检测。结果术前2组患者患侧下肢血流速度变化、周径和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2组VAS评分和患肢周径、患肢股总静脉、股深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VAS评分和患肢周径、患肢股总、股深和腘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3 d内多频次气压治疗,在深静脉血栓预防和肿痛改善上优于单次治疗。在肿痛减轻后,单次气压治疗即可。
杜国君李志凤吉洁唐晨曹婧李小六陈剑青
关键词:老年髋关节置换气压治疗静脉血流
体外冲击波结合康复治疗对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结合康复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治疗的CSR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术和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1个疗程10次,2组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末次治疗后即刻及末次治疗后4周,采用VAS量表和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改善评定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末次治疗后及末次治疗后4周VAS评分分别较对照组减低[1.32对照组减低后及vs(2.562对照组减)、(1.682对照组减低后vs(2.752对照组减),(P<0.05)],观察组末次治疗后及末次治疗后4周的CASCS评分分别较对照组增高[(97.12对照组增高后)vs(88.24对照组增高)、(90.15对照组增高后)vs(80.15对照组增高),(P<0.05)];观察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0%vs55.0%),(95.0%vs65.0%)(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康复疗法在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杜国君吉洁李志凤张越李袁豪邢晓燕曹婧李小六
关键词: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体外冲击波关节松动术颈椎牵引
临床护士PICC维护知识掌握情况的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护士对PICC维护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描述性研究。2012年11月~12月,采用临床护士成人PICC维护知识调查问卷对系统抽样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
吉洁
关键词:临床护士
文献传递
半导体激光联合微波治疗在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结合微波治疗老年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4年2月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20例老年HZ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B组接受除常规药物治疗之外,附加半导体激光治疗。C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半导体激光之外,附加微波治疗。结果C组(95.0%)的疗效高于A组(67.5%)和B组(82.5%),且组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显示C组(2.63±1.09)分显著低于A组(4.28±1.17)分和B组(3.79±1.03)分,且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C组的疼痛开始减轻时间(2.13±0.97)d及水疱开始结痂时间(3.46±0.78)d均早于A组(5.21±1.17)d、(6.12±0.07)d和B组(4.26±1.29)d、(4.95±1.01)d(P<0.05)。观察发现治疗开始后的第2周及第3周,C组的HZ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总发生率(16%、6%)显著低于A组(31%、23%)和B组(22%、14%)(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微波治疗老年HZ的疗效显著。
贺燕妮曹婧余银霞吉洁
关键词:老年半导体激光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