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容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附74例临床病理报告)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通过对容易误诊为肝细胞癌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临床病理特征总结分析 ,有助提高其诊断率。方法 复阅 74例经过病理诊断证实的肝脏良性病变临床及其病理资料 ,并进行相关标志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在 74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中 ,证实肝细胞腺瘤是所有肝脏占位性病变中与肝细胞癌鉴别诊断最为困难的肿瘤。结论 肝脏良性病变手术前往往误诊为肝癌 ,核磁共振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必要时可作肝脏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王一王涛宝建中冼志红吴孟超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误诊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
- 一种具有门静脉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系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门静脉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系(CCTCC NO:C200913)及其建系方法,将该细胞形成的皮下移植瘤接种到裸鼠肝脏成瘤后,能检测到门静脉癌栓的形成,具有很强的门静脉癌栓形成能力。建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程树群胡华生王涛程嘉颖谢东吴孟超
- HBx及其编码基因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机制被引量:5
- 2002年
- 肝细胞癌的发生与HBV密切相关,X基因及其产物是致癌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HBV X蛋白具有多种与致癌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如基因转活化、干扰宿主细胞DNA修复、调节凋亡及抑制生理性蛋白降解等。X基因突变及在宿主中整合导致宿主基因表达改变也是发生肝细胞癌的重要原因。
- 王涛王一
- 关键词:肝细胞癌X蛋白X基因HCC基因整合
- 组织芯片技术研究肝脏良恶性病变细胞增殖活性和微血管密度的差异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细胞增殖活性和微血管密度表达强度与数量的差异性 ,进一步揭示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方法 :选取肝细胞癌 2 90例、肝硬化 12 8例与肝良性病变 (包括肝细胞腺瘤和肝细胞局灶性结节增生 ) 2 5例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细胞核增殖抗原 (PCNA)、Ki- 6 7和微血管密度 (MVD)在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强度与数量。结果 :PCNA、Ki- 6 7在肝细胞癌组阳性率分别为 90 .2 %和 4 3.1% ,在肝硬化组为 4 8.5 %和 3.9% ,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 .0 1) ,而良性病变组无 1例阳性 ;MVD在肝细胞癌组为 2 2 .7± 15 .8,显著高于肝硬化组 (8.3± 7.6 )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 .0 1) ,而与良性病变组 (31.3± 2 2 .7)无差异 (P>0 .0 5 )。肝细胞癌病理 - 级 MVD(2 9.9± 18.6 )显著高于病理 级和 级 (2 2 .2± 18.2、2 2 .9± 19.0 ,P<0 .0 1)。结论 :细胞高增殖状态与多量的新生血管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 ,PCNA、Ki- 6
- 陆建平王涛王一吴伟清关新元汪剑
- 关键词:肝肿瘤组织芯片细胞增殖微血管密度
- 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几类重要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 卫立辛王一吴孟超范瑞芳郭献灵张卫国王涛牟娇卜欣欣贾凤岐曲增强孟岩
- 该项目历经11年的探索研究,从基因分子水平和信号传导途径进一步认识肝癌发生及发展机制,有望为肝癌等肿瘤的诊治和预测提供新的研究靶点。研究率先在国际上建立检测端粒酶活性的荧光素标记探针的TRAP-ELISA法,这种方法具有...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癌端粒酶HBV
- 一种具有门静脉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系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门静脉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系(CCTCC NO:C200913)及其建系方法,将该细胞形成的皮下移植瘤接种到裸鼠肝脏成瘤后,能检测到门静脉癌栓的形成,具有很强的门静脉癌栓形成能力。建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程树群胡华生王涛程嘉颖谢东吴孟超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