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司兆学

作品数:14 被引量:62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组织学
  • 4篇舌脉
  • 4篇舌诊
  • 4篇脉诊
  • 3篇舌脉诊
  • 3篇肺癌
  • 3篇OK-432
  • 3篇IL-2
  • 3篇病理
  • 3篇病理组织
  • 3篇病理组织学
  • 2篇动物
  • 2篇形态学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形态
  • 2篇血管形态学
  • 2篇硬变
  • 2篇舌动脉
  • 2篇舌下
  • 2篇舌下络脉

机构

  • 1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14篇司兆学
  • 10篇靳士英
  • 4篇何尚宽
  • 2篇王兴海
  • 1篇吴定标
  • 1篇孙维峰
  • 1篇曾庆瑞
  • 1篇周侠君
  • 1篇王启华
  • 1篇王启华
  • 1篇何尚宽

传媒

  • 2篇解放军医学高...
  • 1篇中国医药学报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解剖学通...
  • 1篇华人消化杂志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8
  • 4篇1997
  • 2篇199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OK-432联合IL-2抑制C_(57)BL/6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及PCNA的表达
2000年
目的:研究OK-432与IL-2抑制C_(57)BL/6小鼠Lewis肺癌(LLC)生长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方法:40只C_(57)BL/6荷瘤LLC小鼠,雌雄各半,分4组,分别用生理盐水、OK-432与IL-2处理,观察用药后对肿瘤生长的抑制及用抗鼠PCNA单克隆抗体进行SABC免疫组化技术半定量测定PCNA在Lewis肺癌原发灶中的表达。结果:二者联用后明显增强抑癌率(P<0.05),对肿瘤体积的抑制比二者单独用药更明显(P<0.01),PCNA在用药组中表达与对肿瘤生长抑制情况一致,二者联用后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0.01)。结论:OK-42与IL-2有明显的协同抗肿瘤活性,PCNA可作为抑制肿瘤生长的一项有用的生物学行为指标。
周洁司兆学董红林蔡军伟梁海清杨晶单罢安
关键词:OK-432IL-2LEWIS肺癌PCNA肺癌
舌脉诊法的传统理论、血管形态学及病理解剖学基础研究
靳士英何尚宽司兆学吴定标周侠君王兴海曾庆瑞王启华孙维峰
系统整理提高舌脉诊法并出版专著,已用于中医舌脉医教研和舌显微外科。对其历史与理论、舌动静脉和微血管系统、肿瘤及肝硬化舌脉诊病理变化特点与机制有深刻阐明。填补了国内外无舌脉诊专著与图谱的空白,属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词:
舌脉诊法的基础研究
<正> 为开发舌脉诊法,进行了基础研究。(1)源流认为渊于《内经》;葛洪、巢元方首用于黄病诊断;《医门方》首用于难产吉凶判断,陈自明、施发都有推广。后停滞,至建国后再倡。理论同络脉诊,以舌脉粗张,青、黑为气滞血瘀、痰浊内...
靳士英何尚宽司兆学吴定标周侠君王兴海曾庆瑞王启华
文献传递
舌脉诊临床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研究被引量:6
1996年
用望诊与局部活检相结合的方法,对照观察了肿瘤瘀证、慢性鼻咽炎阴虚喉痹共21例的舌脉诊变化,发现瘀证的主要特点是舌质紫暗,多见粘膜混浊、瘀丝、瘀点、瘀斑、瘀血颗粒及舌脉粗张延长;镜检多见粘膜细胞表层角化,棘细胞浓染及核固缩,毛细管伸向粘膜表层形成鱼子酱;固有层微血管扩张瘀血,红细胞聚集,甚至形成微血栓,血管内皮细胞肥大增生、线粒体肿胀、基底膜断裂,血管外有的可见出血、慢性炎细胞浸润,呈微循环障碍观;瘀血丝为瘀血扩张的微小静脉;舌脉粗度为舌深静脉及属支的充盈扩张,囊泡为带有静脉瓣的脉管。
靳士英司兆学曾庆瑞
关键词:舌诊舌脉诊肿瘤病理组织学
舌下络脉显现类型及其实质的研究被引量:12
1998年
为了探索舌下络脉的实质及其显现的类型与规律,弄清正常与异常的界限,本研究以裸眼、放大镜与照片相结合的方法观察正常人、非瘀证与瘀证207例的舌下络脉的显现类型与特征;又用舌血管铸型、局部解剖与组织学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舌下络脉的实质。结果:内带显现型主要显现的为舌下神经伴行静脉及其属支;外带显现的为舌神经伴行静脉及其属支;双带显现的为上述两条静脉及其属支,有时它们间有交通支。舌脉囊泡样改变为静脉有瓣膜部位的脉管球形膨出;细络瘀血为微小静脉的扩张瘀血。对瘀证舌下络脉变化机制略作讨论。
靳士英何尚宽司兆学周侠君吴定标
关键词:血瘀舌诊舌下络脉解剖学组织学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毒性试验恒河猴舌病理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
1997年
对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毒性试验恒河猴的舌象及舌的病理组织学进行了观察,结果:高剂量组变化明显,舌背及舌腹面粘膜稍晦暗,舌质略欠红活,无舌脉粗张及细络瘀血;镜下见舌背、舌腹面粘膜固有层及下层淋巴细胞浸润、滤泡样结构形成,毛细血管、小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肥大,小动脉壁增厚,结构不清,丝状乳头粘膜细胞局灶性胞浆内出现嗜酸性颗粒。
司兆学靳士英董红林单罢安梁海清
关键词:舌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病理组织学
肝硬变门脉高压症大鼠舌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2
1996年
用小剂量CCI_4皮下注射与脂肪饲料及乙醇喂饲复制肝硬变门脉高压性瘀证大鼠模型,以探索中医舌脉变化与舌深静脉压、门脉压、门脉血流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大鼠均已形成肝硬变,并以假小叶形成的三期病变为主,肝窦不清晰,间隙变窄乃至闭塞;舌腹面粘膜下乃至肌间、食管及胃肠粘膜下均有微小血管淤血,脾脏淤血更为明显;舌深静脉压力升高,与门脉压升高呈正相关;门脉血流量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P<0.01.认为肝硬变门脉高压性瘀症的舌脉粗张与细络瘀血主要是因门脉血经门一腔侧支循环回流入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阻力增大,压力增高,导致舌的静脉系统回流受阻,使舌深静脉血流量增多,压力升高所致。
吴定标靳士英司兆学
关键词:肝硬变门脉高血压舌脉血流动力学
实验性大鼠肝硬变瘀证舌脉诊的病理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用四氯化碳、脂肪饲料、含乙醇饮料等复合因素复制的肝硬变门脉高压性瘀证大鼠,舌脉诊与人肝硬化所见相同。组织学变化有二;①舌腹面粘膜出现局灶性或节段性或广泛性空泡变性,严重者细胞凝固坏死、溶解、结构破坏;②随门-腔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舌深静脉压升高。镜下见舌粘膜特别是腹面粘膜下毛细血管、微小静脉扩张瘀血,内皮细胞肥大增生,腔内红细胞聚集,舌肌间血管瘀血,偶见小动脉壁坏死,伴间质水肿。
司兆学靳士英吴定标
关键词:舌脉诊瘀证动物实验病理组织学
大鼠犬猴舌与人舌的组织学比较观察被引量:7
1997年
为探索舌组织结构的生物学特性,并评价舌下络脉诊实验研究的适合动物,对大鼠、Beagle犬、恒河猴与人舌进行系统观察对比。结果:舌乳头、味蕾、唾液腺体组织结构,恒河猴与人最近似,犬、大鼠则处于较低层次。认为研究舌诊:观察舌背以恒河猴为理想;从舌腹面粘膜下静脉显示来看以犬为明显,研究舌下络脉诊以Beagle犬为佳;实验样本较大宜选用大鼠。
司兆学靳士英董红林单罢安
关键词:实验动物组织学舌诊
舌下络脉诊法的组织学基础被引量:6
1997年
为阐明中医舌下络脉的实质,采用连续组织切片结合解剖追踪观察了舌腹面粘膜下静脉及肌层血管,并与犬和大白鼠相对照.结果:舌下络脉在舌腹面外带为舌神经伴行静脉及其属支;内带为舌下神经伴行静脉及其属支;舌边细络为舌神经伴行静脉与舌根静脉的属支,它们均分布在粘膜下层近肌层,犬与大白鼠有相同分布.舌静脉有丰富的静脉瓣和瓣窦,有双瓣、单瓣、静脉隔等类型,舌下神经伴行静脉及舌神经伴行静脉中末段尤多,有连续呈葫芦串者.
司兆学靳士英何尚宽
关键词:舌下络脉诊法舌动脉静脉瓣组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