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洛琪

作品数:1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春晚
  • 5篇央视春晚
  • 2篇央视
  • 2篇艺术
  • 2篇影像
  • 1篇导演
  • 1篇狄金森
  • 1篇电影
  • 1篇东升
  • 1篇演讲
  • 1篇艺术创新
  • 1篇艺术规律
  • 1篇影像表达
  • 1篇影像叙事
  • 1篇语境
  • 1篇执导
  • 1篇中国故事
  • 1篇人性
  • 1篇人性化
  • 1篇涉外

机构

  • 10篇重庆人文科技...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1篇杨洛琪
  • 4篇陈寅
  • 1篇董小玉

传媒

  • 4篇青年记者
  • 1篇电影文学
  • 1篇电视研究
  • 1篇海外英语
  • 1篇新闻论坛
  • 1篇现代视听
  • 1篇民办高等教育...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7年央视春晚创作的三个关键词被引量:1
2017年
晚会主创以深入基层、采风创作、体验生活、组织座谈、拓宽渠道等方式展开前期筹备、演员遴选与节目创作,针对被观众诟病的脱离实际、内容空洞、表达生硬等问题,晚会主创为本届春晚定下“三好”目标:好看、好听、好笑。
陈寅杨洛琪
关键词:节目创作关键词春晚晚会遴选
《蝇王》中西蒙的悲剧解析
2015年
威廉·戈尔丁作为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于198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蝇王》打破了以往的荒岛文学,描写了野蛮在最后战胜了文明,西蒙作为一个耶稣式的人物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西蒙的悲剧即是卡珊德拉式的悲剧,也是实现人类救赎的道路。通过对西蒙悲剧的解析,从而更深入地探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内心世界。
杨洛琪
关键词:威廉·戈尔丁《蝇王》西蒙卡珊德拉救赎
哈文导演团队春晚的创作特色被引量:1
2016年
在央视春晚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位在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导演:"开山鼻祖"黄一鹤、邓在军导演;持续推动春晚变革的赵安、张晓海、郎昆、金越导演。而从2012年开始,哈文导演团队在央视春晚"基因置换"的时代契机下,继承和创新春晚,形成较为鲜明的导演团队创作特色。
杨洛琪陈寅董小玉
关键词:导演春晚央视
央视春晚的融媒生产与跨屏传播被引量:4
2019年
春晚创新发展的融媒语境从电视辉煌时代的“受到欢迎”到社交媒体时代的“全民吐槽”,央视春晚如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成为融媒语境下传统主流媒体发展困境的一个缩影。要在融媒时代持续推进春晚变革,使之不断创新发展,需先理顺几组关系。
杨洛琪陈寅
关键词:春晚央视社交媒体媒体发展语境
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中的陌生化理论分析
艾米莉·狄金森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女诗人,一生写了近1800首诗。狄金森不受传统形式局限,独特的风格,敏锐的观察及理性的思考使她的诗歌醒人耳目。狄金森的诗歌可以分为宗教、自然、死亡和永恒四大主题,自1890年以来,许多学...
杨洛琪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陌生化理论美国文学
文献传递
探析宏大主题演讲的人性化表达
2016年
宏大主题演讲是在中国特殊国情下生发出的一种演讲类型,这种类型的演讲常常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进行,具有主旋律色彩和教育启发意义。但在社会转型和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人们普遍拒绝刻意拔高的姿态,生硬的说教和缺乏创意的表达。因此,将宏大主题的演讲进行人性化和艺术化处理,让演讲更贴近生活,贴近人心,才是符合演讲艺术规律,讲究艺术效果的明智之举。
杨洛琪
关键词:主题演讲
中华春节文化的影像叙事与内涵诠释——以《我们的节日》为例
2019年
2019年春节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特别节目《我们的节日·讲述记忆中的春节故事》。节目选取文学、摄影、音乐三大领域的艺术家及作品展开叙事,汲取华夏传统智慧,刻画中华人物群像,讲述中国优秀故事,以此勾勒新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轨迹,生动而有力地诠释出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念。
陈寅杨洛琪
关键词:春节文化影像叙事历史变迁文化内涵
2019年央视春晚的艺术创新与融合传播被引量:1
2019年
对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的首个春晚,本文认为,2019年央视春晚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下,努力营造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氛围,积极探索技术革新与艺术创新的深度对接方式,产生了较多创新成果。同时,首次实现全媒体传播,创造了跨媒体传播新纪录,为春晚这一传统电视品牌节目开启了全新传播时代。
陈寅杨洛琪
关键词:春晚艺术创新
吴天明电影《变脸》的潜抑话语被引量:2
2016年
伴随吴天明导演遗作《百鸟朝凤》上映形成的网络话题与文化现象,吴导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代表作《变脸》以其与《百鸟朝凤》之间强烈的"互文性"也生成了"重读""重写"与进一步阐释的文本意义。采用"标志阅读"理论的《变脸》文本进行分析,可以在梳理预定情节线的基础上找到次级标志/序列:孙子—绝活—孤舟,主要标志/序列(隐喻关系)香火—本事—福祸及中心标志/序列(潜抑话语):拯救—救赎—重生。
杨洛琪陈寅
关键词:《变脸》
央视春晚涉外节目的话语生产
2017年
央视春晚是全球华人共度除夕的电视“年夜饭”,透过全球化的媒介传播与海外华人的情感推广,逐渐成为海外关注焦点;早在上世纪80年代,春晚便开始邀请外籍演员参与这场深具中国特色的晚会,将强烈的“家国情怀”通过涉外节目的话语生产机制智慧地交融互渗,达成民心相通、精神共鸣。
杨洛琪陈寅
关键词:话语生产春晚涉外海外华人媒介传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