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广东省基层助产机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整合服务(Integrated 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Syphilis and HBV,i PMTCT)管理现状,为广东省i PMTCT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项目整合服务工作特点,制定《预防艾滋病和梅毒母婴传播服务调查表》,调查广东省87个国家项目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预防艾滋病和梅毒母婴传播整合服务的情况,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项目效果评估指标显示,广东省HIV阳性孕产妇抗病毒用药率为73.42%,其所娩儿童抗病毒用药率为87.82%;梅毒阳性孕产妇治疗率为74.90%,其所娩儿童预防性治疗率为60.57%。各项干预率均不达标,其主要原因包括:1基层配套政策制定率不高;2物资供应管理中供应方与使用方的沟通机制未建立;3项目相关信息共享机制未建立;4相关管理部门间沟通转诊机制未建立;5督促考核机制不健全等。结论广东省项目整合服务管理仍有不足。建议:1各基层机构结合当地实际工作,制定适合本地特点的相关配套方案;2加强相关部门之间以及助产机构与妇幼系统、疾控系统、皮防系统等的沟通、转介和信息共享;3建立健全基层督促考核机制等。全面提高基层助产机构整合服务管理能力。
目的探讨广东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的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接种情况和影响因素,为HepB接种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广东省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完整的HepB接种数据,分析接种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接种及时性的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21941例新生儿中,HepB全程接种百分比为96.46%,首剂次接种比例为99.98%,首剂次及时接种百分比为85.19%。对体质量<2000 g的新生儿,四剂次全程接种比例仅为10.53%。多因素分析显示,首针及时接种的保护因素为母亲职业为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OR=1.61,95%CI:1.08~2.40);而未检测HBV DNA(OR=0.56,95%CI:0.47~0.66)、在乡(街道)级助产机构分娩(OR=0.53,95%CI:0.43~0.64)、择期剖宫产(OR=0.73,95%CI:0.58~0.90)、出生时间在下午(OR=0.13,95%CI:0.11~0.16)和晚上(OR=0.14,95%CI:0.11~0.17)首剂次及时接种的可能性降低。全程及时接种的保护因素包括母亲学历为大专或大学、硕士及以上(OR=1.31,95%CI:1.17~1.46)、HBV DNA检测结果高于检测下限(OR=1.18,95%CI:1.02~1.36);而母亲职业为农、林、牧、渔业及辅助人员(OR=0.77,95%CI:0.62~0.96),母亲产次≥3次(OR=0.57,95%CI:0.36~0.90)、分娩地点在乡(街道)级助产机构(OR=0.82,95%CI:0.71~0.94)、自然分娩(OR=0.87,95%CI:0.78~0.96)、出生时间在下午(OR=0.61,95%CI:0.54~0.68)和晚上(OR=0.62,95%CI:0.55~0.69)的婴儿更难保证全程及时接种。结论广东省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HepB接种比例较高,但及时性仍有提升空间,低体质量儿童的接种及时性需要加强。母亲的文化程度、职业、分娩地点和新生儿出生时间等因素影响接种及时性,建议针对这些因素开展针对性教育和管理,以提高接种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