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菲菲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常州市卫生局科技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硬化
  • 2篇预后
  • 2篇支气管
  • 2篇中毒
  • 2篇神经干
  • 2篇神经干细胞
  • 2篇神经干细胞移...
  • 2篇气管
  • 2篇黏膜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移植
  • 2篇硫酸
  • 2篇硫酸二甲酯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损伤
  • 2篇甲酯
  • 2篇二甲酯
  • 2篇干细胞
  • 2篇大鼠神经

机构

  • 8篇常州市第三人...
  • 1篇扬州大学附属...

作者

  • 8篇陈菲菲
  • 5篇冯静云
  • 4篇徐尧
  • 3篇薛峰
  • 2篇贾进明
  • 2篇吴云飞
  • 1篇郑立明
  • 1篇赵卫忠
  • 1篇谈芙蓉
  • 1篇薛源
  • 1篇张秀军
  • 1篇尚艳
  • 1篇仇亚莉

传媒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12例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患者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总结硫酸二甲酯暴露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救治特点。方法对12例硫酸二甲酯中毒患者的眼、呼吸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抢救措施及转归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2例硫酸二甲酯意外中毒患者,先后出现眼、呼吸道损伤。胸部CT显示轻度患者有明确肺部感染征象,中度患者两肺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重度患者两肺有渗出改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显示轻度中毒患者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明显,中度中毒患者气管、支气管增厚,管腔狭窄,支气管黏膜出现糜烂,重度中毒患者可见支气管黏膜广泛出血。部分患者眼部B超显示双眼玻璃体混浊。中毒患者经吸氧、雾化吸入、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滴眼、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住院7~19 d后痊愈或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1.5 d。结论硫酸二甲酯具有强毒性,可经眼、皮肤、呼吸道接触造成人体损伤。主要救治措施包括:尽早去污并做氧疗及雾化吸入治疗,早期、足量、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严密观察呼吸道损伤,加强气道管理,防止严重的和气道相关的并发症。预后通常良好。
冯静云陈菲菲薛峰尚艳
关键词:硫酸二甲酯中毒支气管黏膜化学性眼灼伤
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PEP-1-SOD1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联合PEP-1-SOD1对颅脑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80只,建立颅脑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损伤处注入生理盐水)、NSCs移植组(损伤处注入NSCs悬液)、SOD1组(损伤处注入PEP-1-SOD1蛋白)及NSCs+SOD1组(损伤处注入NSCs悬液+PEP-1-SOD1蛋白)。4 d后采用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小鼠脑组织中AQP4基因表达及蛋白合成变化;分别于损伤后1、3 d和1、2、3、4周行Bederson评分,损伤后23-28 d行Morris水迷宫试验对大鼠运动神经功能进行评价;伤后第4周取材行病理切片Brd 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脑损伤后4 d,对照组脑损伤周围组织AQP4及其m RNA的表达高于NSCs移植组及SOD1组,NSCs移植组及SOD1组均高于NSCs+SOD1组(P〈0.05)。分别于损伤后1、3 d及1、2、3、4周行Bederson评分显示4周时各组大鼠Bederson评分均低于24 h,并且4周时Bederson评分NSCs+SOD1组低于对照组(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NSCs+SOD1组神经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NSCs+SOD1组大鼠损伤灶脑组织中的Brd U阳性细胞数高于NSCs移植组、SOD1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联合应用PEP-1-SOD1有协同效果。
贾进明陈菲菲吴云飞赵卫忠
关键词:颅脑损伤神经干细胞神经功能恢复
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12月于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记录按照患者预后好转程度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指标的差异,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3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79.9%)、腹痛(76.3%)和腹胀(70.5%)。75例感染患者的腹水培养阳性病原菌86株,依次分别为大肠埃希菌、溶血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屎肠球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白蛋白(ALB)、血Na^(+)、总胆红素(TBIL)水平、ChildPugh分级、合并高血压、合并肝性脑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相比预后良好组显著更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LB、血Na^(+)、Child-Pugh分级、合并高血压、合并肝性脑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是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以发热、腹痛和腹胀等经典临床表现为主,感染预后较差,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众多,临床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徐尧冯静云郑立明陈菲菲
关键词:失代偿期肝硬化腹腔感染预后
17例吸入硫酸二甲酯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本文对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7例吸入硫酸二甲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了解吸入硫酸二甲酯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指导临床医生针对病情及时做出有效措施。硫酸二甲酯中毒病情进展快且凶险,尽早脱离有毒环境,早期、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严密观察呼吸道损伤,必要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预后通常较好。
仇亚莉谈芙蓉许桢陈菲菲
关键词:中毒硫酸二甲酯气管支气管黏膜支气管镜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分析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42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破裂出血组与未破裂出血组患者的病情资料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上述有差异的统计学资料进行进一步回归分析,最终探讨影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出现破裂出血的共计212例,发生率达到28.57%。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破裂出血组与未破裂出血组性别、年龄、PT、APTT、肝功能分级、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血小板数量,脾静脉以及门静脉内径、腹水发生率、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结果进一步纳入多因素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素为血小板、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结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较高,且血小板、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为其高危因素,临床上应进行针对性预防。
陈菲菲薛峰冯静云徐尧张俊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干预对策
营养风险指数在肝脓肿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指数(nutritional risk index,NRI)与肝脓肿(PLA)患者预后不良结局之间的关系,并评估NRI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的PLA患者90例,根据NRI临界值83.5分,分为NRI<83.5组(n=44例)和NRI≥83.5组(n=46例),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预后评估价值进行分析。结果:与NRI≥83.5组PLA患者相比,NRI<83.5组患者的转移性感染(25.00%vs 6.52%)、急性肝衰竭(9.09%vs 0.00%)、急性呼吸衰竭(13.64%vs 2.17%)、上消化道出血(13.64%vs 2.17%)、肺部感染(20.45%vs 6.52%)、预后不良(45.45%vs 19.57%)和病死率(13.64%vs 2.17%)的风险明显更高(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2.519,95%CI=1.106-5.739)、BMI(HR=0.708,95%CI=0.519-0.967)、PLT(HR=0.464,95%CI=0.254-0.848)、TBil(HR=2.387,95%CI=1.131-5.037)、PT(HR=2.201,95%CI=1.076-4.501)和NRI(<83.5分)(HR=3.377,95%CI=1.471-7.753)是PL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NRI预测PLA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99,临界值=87.65。结论:NRI水平较低是PLA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冯静云徐尧陈菲菲
关键词:肝脓肿预后不良
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PEP-1-SOD1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PEP-1-SOD1对颅脑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80只,建立颅脑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损伤处注入生理盐水)、NSCs移植组(损伤处注入NSCs悬液)、SOD...
贾进明陈菲菲吴云飞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196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98例肝硬化未伴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AT-Ⅲ、D-D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比较观察组不同出血程度患者血AT-Ⅲ、D-D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AT-Ⅲ、D-D水平与出血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AT-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1.28±7.67)%vs(35.62±8.34)%],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23±0.96)mg/L vs(3.68±0.8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41、4.775,P均<0.001)。校正Child-Pugh分级、消化道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后血AT-Ⅲ(OR=0.411,95%CI:0.207~0.816,P=0.021)和D-D水平(OR=3.768,95%CI:1.821~7.798,P<0.001)仍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观察组患者随出血程度增加,AT-Ⅲ呈下降趋势,D-D呈升高趋势(P均<0.05);观察组血AT-Ⅲ与出血程度呈负相关(r_(s)=-0.573,P<0.001),D-D与出血程度呈正相关(r_(s)=0.509,P<0.001)。结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AT-Ⅲ、D-D异常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出血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应密切监测肝硬化患者AT-Ⅲ、D-D变化,以预防消化道出血风险。
武幸张秀军薛源薛峰徐尧冯静云陈菲菲
关键词:肝硬化消化道出血D-二聚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