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亮
- 作品数:26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 目的 锁骨骨折是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一直以来始终都是争议的话题。保守治疗的部分患者出现骨不连及肩关节功能障碍,因此学者们倾向于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锁骨骨折除了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功能之外,手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恢复工作的...
- 朱金文郝定均张新亮高文杰王晓东
- 关键词:锁骨骨折微创锁定钢板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局部置管化疗治疗腰椎结核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一期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局部置管化疗治疗腰椎结核临床疗效观察,并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6例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并置管局部化疗治疗。术后予标准抗结核化疗,术后经局部置管处,局部化疗注射注射用异烟肼0.2 g/d,至术后2~4 w。定期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改善及畸形矫正,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情况。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0个月。术前存在神经功能损害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前后凸畸形平均有不同程度矫正。ESR、CRP及VAS评分均降低,6个月后均正常。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并局部置管化疗对于腰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后复发率低,且临床效果较为满意,不足之处为局部置管化疗,要求定期消毒、局部注射等。
- 孟羿彬王晓东黎一兵刘仲恺朱金文郝定均张新亮
- 关键词:腰椎结核疗效
- 寰枢椎钉棒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骨折愈合率:一个基于63例病例的回顾性研究
- 目的:用CT评估采用寰枢椎钉棒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时,骨折处愈合的比率;进而评估采用寰枢椎钉棒临时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以保留寰枢椎活动度这一治疗方法的可行性。
- 黄大耿郝定均贺宝荣刘团江王晓东张新亮朱金文吴起宁郭华
- 关键词:齿突骨折愈合率
- Modic改变的分型及分度与腰痛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及分度的腰椎Modic改变和下腰痛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7月,腰痛同时合并Modic改变的患者97例(年龄33-67岁,平均47.3岁;男51例,女46例).纳入标准:(1...
- 张新亮王晓东郝定均
- 关键词:下腰痛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非轴性疼痛对椎体成形手术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非轴性疼痛的发生率及发生部位,进而分析非轴性疼痛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自2016-12-2017-06采用PVP或PKP治疗的6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前根据疼痛部位分为轴性疼痛组与非轴性疼痛组。比较2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术前疼痛VAS评分、手术方式、穿刺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形态,以及术后1 d、1个月疼痛VAS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轴性疼痛组23例,非轴性疼痛组38例(臀部疼痛13例,肋间疼痛9例,腹部疼痛9例,束带状疼痛7例),非轴性疼痛发生率为62.3%。61例均获得至少1个月随访。轴性疼痛组与非轴性疼痛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术前疼痛VAS评分、手术方式、穿刺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形态、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轴性疼痛组术后1 d疼痛VAS评分高于轴性疼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非轴性疼痛的发生率较高,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可以缓解此种疼痛,但与轴性疼痛患者比较,其术后早期疼痛缓解效果较差,术前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
- 黎一兵高文杰杨小卫王晓东张新亮郝定均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L5/S1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间盘突出症,退变性滑脱症相邻非责任间盘突出同期还是延期处理?
- [目的]L5/S1椎间融合术的同时,评估经椎弓根钉撑开L4/5椎间隙并融合其关节突关节能否有效的预防明显突出的椎间盘在术后进一步加重。同时观察L4/5关节突关节融合后L3/4节段ASD的发生率。[方法]103例患者因腰椎...
- 张新亮王晓东郝定均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椎间融合椎管狭窄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短钉固定治疗腰椎间隙感染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评估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短钉固定治疗腰椎间隙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3年6月对19例单个腰椎间隙感染的患者采取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感染间隙相邻椎体短钉固定术。所有患者均有椎间盘穿刺史。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腰痛情况,记录术前、术后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末次随访时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所有患者腰痛症状消失,术前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8.42±0.40)分,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2.27±1.60)分,术前、术后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均降至正常范围。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植骨已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且无感染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的同时行后路感染间隙相邻椎体短钉固定,不仅能有效的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还能最大范围的保留脊柱的运动节段,该方法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有效术式。
- 张新亮孔令擘高文杰王晓东
- 关键词:腰椎椎间隙植骨融合
- 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引导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Mazor Renaissance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引导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Mazor Renaissance脊柱外科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组,14例)和传统手术(传统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VAS评分和ODI、影像学参数、术后并发症。采用Gertzbein et al标准评估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自主翻身时间、自主下地活动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3 d及3个月VAS评分、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传统组,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ODI和骨折椎体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比较,Mazor Renaissance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引导下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显著提高置钉准确率、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 朱金文田建宁王晓东张新亮高文杰郝定均
-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胸腰椎骨折
- Modic改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Modic改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因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根据手术节段终板Modic改变的类型,分为ModicⅠ型改变组(A组,13例),ModicⅡ型改变组(B组,31例)和无Modic改变组(C组,45例)。分别记录各组术前、末次随访时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并评估末次随访时的Macnab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22个月,平均(12.23±4.55)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B、C组(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hs-CRP浓度无明显下降(P>0.05)。A、B组腰痛VAS评分高于C组(P<0.05),但腿痛VAS评分、ODI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s-CRP浓度仍高于B、C组。A、B组复发率高于C组(P<0.05),Macnab疗效不如C组(P<0.05),但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时,Modic改变可能是术后遗留下腰痛及复发的影响因素之一。
- 贺宪张新亮孔畅高文杰黄东生
- 关键词:MODIC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 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椎骨折合并寰椎沟环变异的疗效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椎骨折合并寰椎沟环变异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例合并寰椎沟环变异的寰枢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5.5(23.5~49.3)岁。寰椎侧块骨折3例,均合并其他部位损伤;Ⅱ型齿突骨折7例;Ⅲ型齿突骨折2例。其中9例双侧寰椎椎弓根高度均I〉4mm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融合术,3例寰椎椎弓根高度〈4mm行后路寰枢椎钩钉固定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观察内固定位置、骨折愈合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45(120~160)min,术中出血量200(200~300)ml。术中无椎动脉、静脉丛、脊髓或神经根损伤,术后无患者出现沟环综合征。所有患者获随访24(12~33)个月。内固定位置良好,无螺钉侵入寰椎沟环内。ASIA分级术前1例A级,2例D级,9例E级;末次随访1例A级,11例E级(P〉0.05)。术前VAS为7(6~8)分,末次随访时为0(0~1)分(P〈0.05)。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植骨均获得融合,内固定牢靠。结论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是治疗寰枢椎骨折合并寰椎沟环变异的安全而有效的手段,并不增加椎动脉损伤的风险,可促进骨折愈合及植骨融合。
- 黄大耿贺宝荣郝定均张新亮惠华刘团江
- 关键词:寰枕关节脊柱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