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明君

作品数:10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前列腺
  • 4篇膀胱
  • 2篇增生
  • 2篇输尿管
  • 2篇尿管
  • 2篇前列腺增生
  • 2篇肿瘤
  • 2篇钬激光
  • 2篇结石
  • 2篇膀胱炎
  • 1篇导尿
  • 1篇低浓度
  • 1篇医用臭氧
  • 1篇医用臭氧治疗
  • 1篇增殖
  • 1篇症状
  • 1篇症状评分
  • 1篇软镜
  • 1篇上尿路
  • 1篇上尿路结石

机构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赵明君
  • 9篇王莹
  • 7篇沙可夫
  • 5篇于春虎
  • 4篇宋朝霞
  • 4篇李巍伟
  • 2篇刘铁军
  • 2篇刘铁军
  • 1篇滕立英
  • 1篇王沛沛
  • 1篇申红梅

传媒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盆底肌筋膜炎的鉴别与治疗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将盆底肌筋膜炎与间质性膀胱炎(IC)进行鉴别,并探讨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2月,对28例主诉耻骨上、盆底疼痛,伴或不伴有下尿路症状的患者中,鉴别出IC(n=11)和盆底肌筋膜炎(n=17),IC组给予麻醉下水扩张及透明质酸钠40 mg膀胱灌注,共6个月;盆底肌筋膜炎组给予深部肌肉刺激(DMS),2次/d,共30次。治疗前后行盆底疼痛和尿频、尿急症状(PUF)评分。结果 11例IC患者,1例因泌尿系感染终止治疗,9例治疗后PUF评分显著改善(t=10.854,P〈0.001),1例膀胱镜下无特征性Hunner溃疡及黏膜下出血,给予DMS治疗后,症状缓解。17例盆底肌筋膜炎患者,1例未完成疗程,2例效果不明显,14例治疗有效(t=19.891,P〈0.001)。结论临床应鉴别IC与盆底肌筋膜炎,分别治疗。
宋朝霞刘铁军王莹于春虎沙可夫赵明君李巍伟杨等
关键词:间质性膀胱炎透明质酸钠
灵泽片联合爱普列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观察灵泽片联合爱普列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3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口服爱普列特片,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灵泽片,4片/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评分、膀胱残尿量、最大尿流率、,性激素睾酮(T)、雌二醇(E_(2))、黄体生成激素(LH)和卵泡刺激素(LSH)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67%vs 89.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PS与QOL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残尿量均明显减少,而最大尿流率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水平明显增高,而E_(2)、LH和FSH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性激素水平改善幅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灵泽片联合爱普列特能够提高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及患者生活质量,该机制可能与调控患者性激素水平相关。
赵明君沙可夫王莹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黄体生成激素卵泡刺激素
两种间歇导尿消毒法对男性脊髓损伤性功能及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影响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两种间歇导尿消毒法对男性脊髓损伤性功能及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对比分析,为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患者寻求更有效的消毒方法。方法:将64例脊髓损伤性功能及排尿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无菌间歇导尿消毒法(对照组)和改良无菌间歇导尿消毒法(观察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实施间歇导尿术第1d、15d、30d出现尿路感染的比率。结果:62例患者完成实验,对照组2例患者实验期间发烧,改为持续留置导尿,两组患者均无无睾丸、附睾炎发生。观察组与对照组第1d尿路感染率分别是65.6%和66.7%;第15d尿路感染率分别是26%和60%;第30d尿路感染率分别是28.1%和66.7%,两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无菌间歇导尿消毒法第1d和第15d、30d比较,尿路感染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无菌间歇导尿消毒法间歇导尿术应用于脊髓损伤性功能及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明显降低了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尿道消毒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滕立英申红梅王莹王沛沛李勤娥沙可夫赵明君秦京黎
关键词:脊髓损伤尿路感染
钬激光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钬激光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患者给予择钬激光同期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离子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显效2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尿失禁3例、结石残留2例、组织损伤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对照组患者发生尿失禁6例、结石残留4例、组织损伤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患者行钬激光同期治疗,其疗效明显的优于离子电切术治疗方式,且预后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赵明君王莹
关键词:钬激光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临床疗效
软镜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技巧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研究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操作技巧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46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病例。结石直径10~25 mm。术前常规放置输尿管支架1周,术中输尿管硬镜探查患侧输尿管,导入软镜输送鞘,Olympus F7.5输尿管软镜碎石。若推送鞘无法插入,可直接插入输尿管软镜。术后1 d泌尿系统X线平片(KUB)检查,了解碎石及输尿管支架情况;术后28 d复查KUB或双肾CT平扫,评估碎石效果。结果术前常规放置双J管1周后输尿管硬镜探查,可降低输尿管严重损伤的风险,有利于放置较大的软镜输送鞘。低能量、高频率的激光碎石,可将结石粉末化,增加排石率。软镜总进镜成功率95.6%(44/46),钬激光碎石成功率95.4%(42/44),2例患者无法进镜改经皮肾镜碎石。4周后结石清除率为90.5%(38/42)。3例残余结石经体外碎石后治愈。总的结石清除率为93.2%(41/44)。手术时间60-155 min,平均76 min。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是治疗直径10-25 mm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也可以作为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和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残留结石的治疗选择。
于春虎王莹沙可夫赵明君宋朝霞李巍伟
关键词: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结石
1990—2019年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流行情况及趋势。方法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9数据库,分析中国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年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利用Joinpoint 5.2.0软件对1990—2019年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进行分析,并比较中国、全球以及不同社会人口指数(SDI)地区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结果2019年,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发病顺位从高到低依次为前列腺癌(21.17/10万)、膀胱癌(11.41/10万)、肾癌(5.87/10万)和睾丸癌(2.37/10万);死亡顺位与发病顺位一致,依次为前列腺癌(7.50/10万)、膀胱癌(4.35/10万)、肾癌(2.33/10万)和睾丸癌(0.17/10万)。1990年中国男性生殖泌尿系统肿瘤发病顺位和死亡顺位与2019年均相同。2019年,前列腺癌在20岁年龄组开始出现发病和死亡病例,膀胱癌在15岁年龄组开始出现发病和死亡病例,肾癌和睾丸癌在1~4岁年龄组开始出现发病和死亡病例;55岁以前,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各类型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不大;55岁以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肾癌、膀胱癌和睾丸癌;2019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在各年龄组均高于1990年。1990—2019年,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和睾丸癌发病率、死亡率、标化发病率均呈升高趋势,肾癌标化死亡率呈升高趋势,前列腺癌标化死亡率呈降低趋势。与全球平均水平比较,1990年和2019年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均较低。与不同SDI地区比较,中国男性肾癌、睾丸癌、膀胱癌的1990年和2019年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与中、低SDI地区相接近;中国男性前列腺癌的1990年和2019年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均低于不同SDI地区。结论1990年和2019年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发病顺位和死亡顺位均相同,从高到低�
赵明君于春虎
关键词: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肿瘤睾丸肿瘤死亡率
前列腺癌组织内PTTG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及其与增殖、侵袭基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组织内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TTG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及其与增殖、侵袭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期间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收集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后抽提RNA。计算前列腺癌组织内PTTG1基因表达量的中位数,按照中位数分为PTTG1高表达及低表达的前列腺癌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试剂盒测定组织内PTTG1基因、细胞增殖基因[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Survivi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细胞侵袭基因[神经型钙黏附素(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表达量。结果前列腺癌组织内PTTG1、PCNA、Cyclin D1、Survivin、N-cadherin、Vimentin、MMP2、MMP9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Caspase-3、E-cadherin的mRNA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TTG1高表达量的前列腺癌组织内PCNA、Cyclin D1、Survivin、N-cadherin、Vimentin、MMP2、MMP9的mRNA表达量均高于PTTG1低表达量的前列腺癌组织,Caspase-3、E-cadherin的mRNA表达量低于PTTG1低表达量的前列腺癌组织。结论前列腺癌组织内PTTG1基因呈高表达趋势且与增殖、侵袭基因表达的变化存在密切关系。
赵明君王莹李巍伟
关键词:前列腺癌增殖
迈之灵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2019年
目的:评价迈之灵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门诊诊断为CP/CPPS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迈之灵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对照组(单纯生物反馈治疗组),每组各20名患者。采用Laborie-Urostym生物反馈治疗仪,每天一次,5次一个疗程,共8个疗程。随访2月。治疗前后进行NIH-CPSI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NIH-CPSI 的疼痛与不适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总评分均有显著改变( P<0.05);治疗前两组的各项积分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迈之灵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协同作用。
于春虎王莹刘铁军张静沙可夫宋朝霞赵明君
关键词:迈之灵生物反馈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Boari膀胱肌瓣术在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保肾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Boari膀胱肌瓣术在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保肾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80例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输尿管癌根治术,观察组行Boari膀胱肌瓣术,术后均随访3年。观察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和炎症指标水平,比较2组患者远期预后的差别。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的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别,手术后2组患者BUN、Scr、血尿素和血尿酸指标均较手术前升高,但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2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A19-9、Survivin和炎症指标WBC、NEC%、IL-6、hs-CRP水平无明显差别,手术后2组患者的水平均有所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保肾手术中采用Boari膀胱肌瓣术可在不影响肿瘤的根治和远期预后的前提下,有效维持患者的肾功能。
沙可夫王莹刘铁军赵明君
关键词:输尿管癌保肾手术肾功能
低浓度医用臭氧治疗多重耐药性细菌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低浓度医用臭氧治疗多重耐药性细菌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医用臭氧对于泌尿系统有无毒副作用及相关并发症等。方法对比臭氧治疗组与无菌双蒸馏水对照组在膀胱灌注治疗多重耐药性细菌性膀胱炎的有效率、治愈率的差别,以及有无毒副作用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臭氧治疗组的有效率及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尚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低浓度医用臭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性膀胱炎的方法。
沙可夫刘铁军王莹于春虎赵明君宋朝霞李巍伟
关键词:臭氧多重耐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