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媛媛
- 作品数:13 被引量:90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明清徽州的自然灾害与徽州社会
- 此前的徽州研究,尚未有全面、系统述及徽州地区历史时期自然灾害的论文.该文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对明清时期徽州的历史灾害及其社会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首先通过对方志、明清实录和民间文书等相关资料的爬梳,考察了明清以来徽州地区十二...
- 吴媛媛
- 关键词:自然灾害棚民粮食运输士绅民间信仰
- 文献传递
- 明清时期徽州的灾害及其社会应对
- 本项研究探讨了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灾害实态、社会的灾害应对及其相关问题。
文章对徽州一府六县范围内明清以来的水灾、旱灾、火灾、虎患、蝗灾、虫灾、冷灾、风灾、雹灾和地震诸种灾害分别进行了数量统计,并就统计数据、灾害...
- 吴媛媛
- 关键词:明清时期水旱灾害
- 从粮食事件看晚清徽州绅商的社会作用——以《歙地少请通浙米案呈稿》和《祁米案牍》为例被引量:13
- 2004年
- 在徽学研究的论著中 ,对于徽州绅商在徽州当地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和作用的学术关怀似乎稍嫌不足。徽州因山多田少 ,从外输入粮食又常遭受邻县遏籴 ,徽州文书《歙地少请通浙米案呈稿》和《祁米案牍》就记载了晚清时期因为“遏籴”而分别发生在歙县和淳安 ,以及祁门和饶州之间的粮食运输纠纷。本文以邻县遏籴为切入点 ,以“歙案”和“祁案”为主要资料探讨徽州士绅和商人群体在晚清徽州地方事务中的作用以及官绅商之间的关系。
- 吴媛媛
- 关键词:粮食运输绅商
- 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 2013年
- @@一、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世代传承的有较大影响和突出价值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我国已于2004年正式加入国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展示江苏魅力、提升文化认同度、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
- 吴媛媛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 晚清徽州社会救济体系初探——以光绪三十四年水灾为例被引量:8
- 2007年
-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夏,地处皖南的徽州地区山洪暴发,徽州地方社会及流寓各地的徽籍人士就此次水灾及时展开了救助。本文以灾后救助所形成的征信录为主要资料,结合文集、徽州文书和地方志等有关史料,对此次灾害及其救助情形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结合受灾村庄的地理微环境,以赈灾款额为代资料揭示出灾情的空间分布,接着探讨了在晚清义赈兴起的大背景下,此次水灾的赈济过程和各赈灾机构的实际作用,并关注了赈灾款项与赈济物资的来源与比例,以期揭示在财政匮乏、政局动荡的晚清社会,随着邮政、报纸等新事物的发展,偏处一隅的徽州地区是如何应对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灾的。
- 吴媛媛何建木
- 关键词:水灾义赈
- 明清徽州灾害初探被引量:7
- 2006年
- 本文利用方志、明清实录、徽州文书以及家谱中的有关史料对明清徽州社会的灾害概况进行了梳理,对当地所见的十余种灾害从危害形式、易发季节、灾害原因、当地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徽学研究的其他方面提供一个相关背景的注脚。
- 吴媛媛
- 关键词:明清灾害
- 苏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开发潜力研究被引量:26
- 2013年
- 以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的3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构建针对非遗文化旅游开发潜力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专家评估法与层次分析法测算指标权重,对各评价因子进行模糊打分得到各市的综合评价结果。五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潜力集中于Ⅱ、Ⅲ等级,总体品位突出,开发潜力大。南京的民俗类、苏州传统美术与表演艺术类优势明显,无锡、常州、镇江三市整体相对薄弱。除少数项目与旅游有较好的结合,大多项目囿于专业市场,但有较大的文化旅游开发空间。最后结合具体项目分类别提出非遗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
- 吴媛媛颜节礼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层次分析法
- 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课外自主学习研究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历来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追求之一,甚至被视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大学阶段特殊的教学制度安排,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相对较大的选择空间和个性化发展的自由度。自主学习日趋成为本科生的主要...
- 吴媛媛
- 文献传递
- 清代徽州仓储体系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仓储体系是古代中国荒政实施的基础,学者们对仓储制度早有关注。民国时于佑虞先生开研究之先河(1),建国后较有代表性的有陈春声关于清代广东地区(2),吴滔对明清江南地区(3),
- 吴媛媛
- 关键词:仓储制度清代建国后
- 明清时期徽州民间水利组织与地域社会——以歙县西乡昌堨、吕堨为例被引量:12
- 2013年
- "堨"是南方丘陵地区常见的小型水利设施。明清时期,徽州的小型水利多由民间倡修,堨首、堨甲、董事和堨众组成相对松散的水利组织,组织经费来源于堨基产业和按户摊派,但遇岁修往往由董事、业主垫付。水利维修与春祈秋报是水利管理的主要内容。当地存在水权分配与用水额度的纠纷、农业灌溉用水与水碓等经济用水的矛盾,也存在不同灌溉系统之间的分水冲突。堨渠大修时所订立的用水条例,成为仲裁各种水利争讼的公约。歙县西乡昌堨与吕堨开凿者的后世子孙通过不断强调对其开堨祖先的祭祀,始终参与堨务的实际管理,以确保家族的用水特权。经过长期博弈,堨务管理权逐渐由单姓独占演变为邻近大姓分享。当地官府积极倡导和参与堨务管理,有公信力的地方士绅对水利组织影响重大。堨务管理在清代趋于日常化、专门化和特权弱化。
- 吴媛媛
- 关键词:水利乡绅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