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聚落
  • 1篇地累积指数
  • 1篇点格局分析
  • 1篇多尺度
  • 1篇多尺度分析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重金属污染
  • 1篇污染
  • 1篇污染来源
  • 1篇污染评价
  • 1篇污染特征
  • 1篇粒级
  • 1篇粒级结构
  • 1篇路网
  • 1篇路网密度
  • 1篇结构特征
  • 1篇金属污染
  • 1篇景观
  • 1篇空间分异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张艳
  • 3篇张明娟
  • 3篇徐驰
  • 3篇刘茂松
  • 2篇杨雪姣
  • 1篇张晴晴
  • 1篇朱海亮
  • 1篇付杰
  • 1篇池婷
  • 1篇安树青
  • 1篇张菁
  • 1篇祝迪迪
  • 1篇石云峰
  • 1篇洪超
  • 1篇赵长坡
  • 1篇陆俊宇

传媒

  • 3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监控与预...

年份

  • 5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江苏省路网密度与聚落占地率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2000年江苏省1:1万地形图数据,应用邻域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5个县(或县级市)的道路与聚落在5、10、15及20km4个尺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二者在16个尺度组合下的关联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道路是异质性较低的景观要素类型,而聚落是异质性较高的景观要素类型;道路与聚落的空间异质性水平均随着观测尺度的增大而降低,但前者的异质性水平随尺度增加而降低的程度不如后者明显;路网密度较大或聚落占地率较高的地区,道路及聚落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均分别趋于下降;在16个尺度组合中,20km尺度路网密度与5km尺度聚落占地率的关联程度最高;在上述尺度组合下,路网密度随聚落占地率的增大呈阶梯式增长,路网密度的增长表现出非连续性特征;由于这两种不同景观要素类型往往具有不同的尺度依赖特征,有必要比较多种尺度组合下二者的相关程度,并选择合适的尺度组合来研究景观要素间的相关关系。
张晴晴刘茂松徐驰张明娟张艳
关键词:聚落空间异质性
江苏省村落系统的空间格局特征与景观背景研究
2013年
基于2000年江苏省1:10000地形图及相关自然地理、人口、社会经济等数据,应用点格局分析及冗余分析技术,对江苏省村落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号观背景要素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0—8km的观测尺度上,村落系统总体表现出随观测尺度增加,依次呈均匀分布一随机分布一聚集分布的变化特征,但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分析村落空间格局特征与景观背景要素的相关关系发现:村落在聚落占地率较高、王i£块密度较大地区趋于均匀分布,在地形要素等限制作用较大及经济水平较高区域多呈随机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地区多呈聚集分布,总体上,自然地理要素对村落空间格局特征的影响最显著,社会经济要素的作用其次,区位与交通要素的作用相对较小、
张艳
关键词:点格局分析
苏锡常地区聚落粒级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1987、1993、1999、2005和201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江苏苏锡常地区3个地级市及9个县级市行政单元的聚落用地,并将聚落斑块按<5、5~20、20~80、80~320、320~1280、1280~5120、5120~20480和≥20480hm2分为8个粒级,对各行政单元聚落粒级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987—2010年,研究区聚落总体规模增长了约5倍,但不同区域聚落规模的变化过程存在一定的节律性差异;期间各单元聚落粒级数增长了1~2级,最低粒级聚落斑块的面积占比大幅减小,最高粒级聚落的面积占比逐渐增大;在地级市单元及部分县级市单元中,出现次高粒级面积占比较小甚至缺失现象;地级市单元聚落粒级结构的均衡度持续下降,而多数县级市单元聚落粒级结构的均衡度上升。比较均衡分布型与非均衡分布型行政单元的区位条件及单元内景观资源格局特征发现,域内资源分布格局应是影响聚落粒级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趋势的重要原因。
陆俊宇刘茂松徐驰杨雪姣张艳张明娟
重金属在贾鲁河表层沉积物中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贾鲁河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用灼烧法测定贾鲁河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对贾鲁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且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贾鲁河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贾鲁河表层沉积物中As、Cu、Ni、Zn的含量比2004年淮河表层沉积物中相应重金属含量明显偏高。重金属污染程度为:As>Cu>Zn>Pb>Ni>Cr。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对重金属来源的确定,发现前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8.85%和19.74%,污染来源主要有两类,分别是工农业、生活排污的点源污染,自然变化对沉积物的影响,岩石风化与侵蚀过程和有机质降解矿化的内源污染。
祝迪迪赵长坡张艳张菁洪超付杰朱海亮安树青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表层沉积物污染评价污染来源
南京城市边缘增长速率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被引量:4
2013年
为深入理解城市增长的驱动机制,本研究利用1998、2003和2008年3期LandsatTM遥感影像,应用空间分析技术和广义线性模型从多个尺度对南京城市边缘区内聚落规模的变化及增速分异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聚落占地率持续增长,不同时期、不同区位的聚落分布及增长率存在显著差异。南京城市的边缘增长受到多种因子的共同作用,影响因素的构成依赖于研究的时空尺度。1998—2003年期间主要影响因子为水体占地率、公交站点数量、与国道、省道、县道的最近距离、林业用地占地率等;2003—2008年期间包括与国道、省道、县道的最近距离、公共绿地占地率、公交站点数量等。交通可达性以及人居环境质量对城市边缘增长速率的影响普遍存在于2~4km不同研究尺度上,但不同尺度上具有显著作用的具体因子具有明显差别。总体上,交通可达性表现出最高的相对重要性。城市基础设施规模、公共绿地占地率等因子的负效应反映了城市增长空间的制约作用,这种制约作用先期只发生在较小尺度上,后期在较大尺度上也有所体现。
石云峰刘茂松徐驰杨雪姣张明娟张艳池婷
关键词:城市化广义线性模型多尺度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