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养
- 作品数:10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Maize 6H-60K芯片在玉米实质性派生品种鉴定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玉米实质性派生品种鉴定已成为当前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热点之一。为加快其精准高效分子鉴定技术的建立,本文利用多种类型派生品种为研究材料:京2416与京2416C(两者为遗传背景高度相近的两个自交系),京724与京72464(两者为遗传背景相近的两个自交系),以及由京724与京72464两者构建的893个DH系遗传群体等。研究分析了Maize 6H-60K芯片(包含61,214个SNP位点集合)应用于玉米派生品种鉴定的潜力。结果显示:(1)京2416与京2416C间存在829个SNP位点差异,GS值(遗传相似度)为98.7%,56.7%的差异位点集中分布在5号染色体长度约39 Mb区域内。(2)京724与京72464之间差异位点数目为4912个,GS值为90.1%,44.8%的差异位点集中分布在3号染色体上。(3)893个DH系与2个亲本京724及京72464之间的GS值分布均呈现连续性,其中与京724之间的GS值范围88.0%-97.0%,平均值为92.6%;与京72464之间的GS值范围88.3%-98.6%,平均值为94.5%。(4)893个DH系进行两两成对比较,共比较398,278对,所有DH系之间均有明确的SNP位点差异;GS值最小为87.5%,最大为99.9%,平均值为94.3%。结果表明Maize 6H-60K包含的SNP位点集能够精准评估派生、近似或极近似自交系及DH系的遗传背景,将所有材料一一鉴别明确区分开来,并具有进一步锁定与派生性状连锁标记的潜力。建议亟需基于Maize 6H-60K SNP位点集合,利用高效芯片、靶向测序等平台建立玉米实质性派生品种分子鉴定技术规程,为玉米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品种创新等提供技术支撑。
- 田红丽张如养范亚明杨扬张云龙易红梅邢锦丰王凤格赵久然
- 关键词:玉米分子鉴定
- 高温胁迫对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
- 2024年
- 研究并明确高温胁迫对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叶片光合性能、产量性状等的影响,以期为耐高温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京农科728’‘MC812’‘先玉335’和‘郑单958’及其亲本自交系为试验材料,于花期前后(大喇叭口期—吐丝后7 d)对其进行高温胁迫(高温胁迫15 d)处理,研究高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特性、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保护酶活性、产量及其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大田对照相比,花期前后高温胁迫下不同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F_(v)/F_(m)均呈降低趋势,杂交种以‘京农科728’降幅最小,亲本自交系以‘京2416’降幅最小。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则均呈升高趋势,杂交种以‘京农科728’增幅最小,亲本自交系以‘京2416’增幅最小。2)花期前后高温胁迫导致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穗位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降低趋势。3)花期前后高温胁迫降低了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穗行数和行粒数,进而导致产量下降,杂交种‘京农科728’‘MC812’‘先玉335’和‘郑单958’产量分别降低3.18%、5.00%、50.61%和9.50%;亲本自交系中,‘京2416’的穗行数、行粒数和产量降幅最小,而‘PH6WC’产量降幅最大。由此可见,花期前后高温胁迫下‘京农科728’‘MC812’及其父本自交‘京2416’具有较高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能力和保护酶活性,产量受高温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 徐田军吕天放张勇刘宏伟刘月娥蔡万涛张如养宋伟邢锦丰赵久然王荣焕
-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亲本自交系高温胁迫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
- 玉米茎秆柔韧性相关表型及QTL研究
- 【研究背景】玉米茎秆倒折严重影响产量、品质和机械化收获,是当前玉米生产和育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玉米产业发展迅速,玉米种植密度不断提高,籽粒机械化直收进程加快,因此,提高玉米茎秆抗倒折性将会有效促进收获方式...
- 王夏青石子张如养李静欢王天依孙轩王荣焕宋伟赵久然
- 关键词:玉米抗倒伏柔韧性分子标记
- 玉米矮秆基因与矮秆育种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株高是影响玉米株型和种植密度的重要农艺性状,培育耐密植的矮秆/半矮秆新品种可为增产做贡献。但目前多数矮秆突变体单株产量损失较大,难以在育种中应用。因此,探究玉米株高的调控机制、挖掘株高基因的优良等位变异,从而改善玉米株型结构、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增强群体对水肥的耐性,对提高玉米产量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目前挖掘到的株高数量性状位点,阐述了株高相关基因主要受植物激素、微管结合蛋白以及成花因子调节;概述了Brachytic2(Br2)基因在玉米矮秆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最后展望了矮秆有利等位基因及其分子标记和现代生物技术在矮秆种质资源创制中的重要价值。本文将为玉米株高的遗传机制解析以及矮秆玉米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 王天依王荣焕王夏青张如养徐瑞斌焦炎炎孙轩王继东宋伟赵久然
- 关键词:玉米矮秆分子机制育种
- 玉米南方锈病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 2024年
- 玉米是全世界也是我国种植范围最广、用途最多、总产量最高的作物,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玉米南方锈病是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一种气传性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植区。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该病害开始向高纬度地区蔓延,已逐渐成为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的主要病害,直接导致玉米籽粒品质变差、产量降低,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上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大多不抗玉米南方锈病,一旦南方锈病发生和流行,将会导致在短时间内大面积蔓延,而常规化学防治难以控制。因此,挖掘和利用玉米种质资源中的南方锈病抗性基因,进一步选育抗病品种是应对南方锈病为害最经济有效的技术途径。玉米资源中高抗南方锈病的种质较为匮乏,主要来自热带、亚热带,可直接利用的温带种质极少。与国外玉米种质相比,我国玉米种质中的高抗材料较少,主要来自农家种或含有热带血缘的P群材料,遗传基础狭窄。玉米南方锈病抗性基因的鉴定与克隆,对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加快育种进程及抗病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目前,已有多个南方锈病抗性基因被鉴定和克隆,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多年来,我国育种家利用有限的抗性种质资源,选育了多个抗南方锈病的优良玉米自交系,并成功育成抗病杂交种。近期,南方锈病病原菌基因组方面的研究揭示我国多堆柄锈菌群体已分化出高毒谱系,从而逃逸抗病基因的识别。因此,挖掘和利用抗性种质中蕴涵的丰富基因资源仍需进一步加强。本文概述了南方锈病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系统梳理了南方锈病抗性种质资源鉴定、抗性基因定位与克隆,以及抗性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玉米南方锈病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玉米南方锈�
- 王帅张如养王荣焕宋伟赵久然
- 关键词:玉米南方锈病种质资源抗病基因抗病育种
- 创制玉米优新种质自交系,培育系列优良杂交新品种
- 【研究背景】玉米"重在组配,难在选系"。创制选育优新亲本自交系,是组配培育优良杂交种基础。针对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水平与国外最先进还有一定差距,以及绿色生产的迫切需求,创制新一轮骨干亲本自交系,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系列杂...
- 赵久然王元东王荣焕宋伟邢锦丰陈传永张华生张雪原张如养刘新香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杂优模式黄改系
- Trash to treasure: Lactate and protein lactylation in maize root impacts response to drought
- 【研究背景】在动物中,乳酸是糖代谢的副产物,最近在Nature等发表的一系列重要突破性论文发现乳酸可作为能量货币和重要的信号分子来调节细胞功能、生理和免疫反应以及疾病进程,此外还可以通过组蛋白乳酸化修饰(Kla)发挥在免...
- 石子周秒依宋伟刘亚王荣焕王元东张如养赵久然任雯
- 关键词:乳酸亚精胺
- 玉米X群新种质基因组分析及其高产遗传基础解析
- 【研究背景】近年来,玉米所利用国外优新种质X1132x构建基础选系群体,创制选育出了京724、京725、京464、京MC01等系列优良玉米自交系(统称为X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X群×黄改群"强杂优模式,培育出京科96...
- 李志勇李春辉张如养段民孝田红丽易红梅许理文王凤格石子王夏青王继东苏爱国王帅孙轩赵衍鑫王帅帅张云霞王元东宋伟赵久然
- 关键词:杂种优势群
- 不同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耐热性的差异比较
- 2024年
- 【目的】近年来,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高温热害不利天气频发重发,已成为威胁玉米生产的重要不利因素。研究并明确高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雌雄穗及产量的影响,为耐高温玉米品种培育和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郑单958(郑58×昌7-2)、先玉335(PH6WC×PH4CV)、京农科728(京MC01×京2416)和MC812(京B547×京2416)及其亲本自交系为供试材料,花期前后(大喇叭口期-吐丝后7 d)进行高温胁迫处理,研究高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雌雄穗生长发育、散粉吐丝间隔(ASI)、花粉活性、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1)花期前后高温胁迫导致参试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穗粒数减少,进而产量降低,且不同品种和自交系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郑单958、先玉335、京农科728和MC812的穗粒数降幅分别为22.28%、46.79%、6.13%和8.11%,产量降幅分别为9.50%、50.61%、3.18%和5.00%,其中,京农科728和MC812减产不显著,而郑单958和先玉335显著减产;亲本自交系中,京2416的穗行数、行粒数和产量降幅最小且不显著,而PH6WC均显著降低且降幅最大。(2)高温胁迫下,参试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雄穗分支总数、雄穗长度、总散粉量和花粉活性降低,散粉持续期缩短,ASI延长。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ASI延长1.6 d。雄穗长度降幅表现为郑单958>先玉335>MC812>京农科728。郑单958雄穗长度降幅最大,但雄穗分支数多,花粉量最大;先玉335雄穗分支少,雄穗长度降幅大,花粉量最少且活性最低;京2416总散粉量大且花粉活力强,降幅最小(仅为4.50%和3.98%)。【结论】花期前后高温胁迫对参试玉米品种的籽粒产量和花粉活性等影响较大,京农科728和MC812的产量和花粉活性降幅显著低于先玉335和郑单958,耐热性较好。通过比较参试玉米杂交种亲本自交系的耐热性,父本自交系�
- 徐田军吕天放李自豪张勇刘宏伟刘月娥蔡万涛张如养宋伟邢锦丰赵久然王荣焕
- 关键词:高温玉米亲本自交系耐热性
- 玉米南方锈病抗性基因RppM的克隆与应用
- 【研究背景】玉米南方锈病是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一种气传性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植区。近年来,该病害在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频发重发,并向高纬度地区蔓延,成为...
- 王帅王夏青张如养刘倩孙轩王继东王元东邢锦丰刘亚赵衍鑫石子苏爱国李春辉肖森林焦炎炎李志勇王荣焕宋伟赵久然
- 关键词:玉米南方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