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俊杰

作品数:10 被引量:152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5篇股骨
  • 3篇髓内
  • 3篇转子间
  • 3篇转子间骨折
  • 3篇疗效
  • 3篇股骨转子
  • 3篇股骨转子间
  • 3篇股骨转子间骨...
  • 2篇远端
  • 2篇远端骨折
  • 2篇置换术
  • 2篇入路
  • 2篇髓内钉
  • 2篇全髋
  • 2篇全髋关节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机构

  • 10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徐俊杰
  • 8篇李业海
  • 6篇梁俊升
  • 5篇刘和风
  • 5篇刘庆
  • 3篇唐浩然
  • 2篇王建
  • 2篇金刚
  • 1篇王建
  • 1篇姚继荣

传媒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入骨屑、骨修复材料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2015年
目的:探讨植入骨屑、骨修复材料(骨优导)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术治疗75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38例采用植入骨屑、骨优导结合MIPPO技术治疗( A组),37例采用MIPPO技术治疗( 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7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7∽15个月。手术时间:A组(103.3±16.7)min,B组(99.5±16.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17.61±2.25)周,B组(20.03±3.39)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A组(87.79±3.64)分,B组(85.35±4.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发生。结论采用MIPPO技术将骨屑、骨优导植入骨折处,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有效利用资源、提高骨折愈合率等特点,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良好方法。
金刚李业海徐俊杰唐浩然刘和风梁俊升
关键词:骨修复材料MIPPO技术胫骨远端骨折
伴有和不伴有肌肉减少症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后骨折愈合与并发症的比较被引量:8
2022年
背景:肌肉减少症与髋部骨折发生密切相关,随着肌肉减少症逐渐被认识并且逐渐深入研究,伴有肌肉减少症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也需要被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进一步提高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目的:探讨伴有和不伴有肌肉减少症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后的骨折愈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骨科行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8例,其中61例为非肌肉减少症患者,67例为肌肉减少症患者,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目测类比评分)、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Harris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128例患者中符合肌肉减少症诊断者67例(52.3%)。与非肌肉减少症组相比,肌肉减少症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5),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更低(P<0.05),术后第1,3天肌肉减少症患者目测类比评分更高(P<0.05)。结果表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发病率较高,肌肉减少症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徐俊杰李业海刘庆王建梁俊升刘和风代儒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骨折愈合并发症加速康复
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量及安全性疗效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失血量及安全性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该院骨科收治的63例初次行单侧TH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A组37例,B组26例。A组于手术缝皮结束后关节腔引流管内注入2.0g TXA(溶于10mL生理盐水)。B组于手术缝皮结束后关节腔引流管内注入同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置换前和置换后24、48、72h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以及置换前和置换后24、48、72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 A组患者置换后24、48、72h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均明显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置换前和置换后24、48、72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下肢深静脉彩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TXA可以明显减少THA围术期的失血量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王建李业海徐俊杰
关键词:氨甲环酸全髋关节置换失血量安全性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前瞻性病例系列临床试验方案被引量:13
2016年
背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根本原因是骨质疏松,表现为骨质量的减退和骨强度的降低,使内固定器与骨之间的锚合力降低,也是内固定失效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股骨近端特殊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要求内固定必须具备抗内翻应力和防止近端骨折块旋转应力两种基本功能,减少髋内翻的发生是治疗目的之一。目的:客观验证微创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前后对照、病例系列研究,目的在于验证微创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试验在中国安徽,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骨科完成;纳入研究为诊断明确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0例,给予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研究方案取得中国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书面批准,且符合世界医学会制订的《赫尔辛基宣言》,且已在ClinicalT rials.gov注册(NCT02880501)。患者对试验内容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试验的主要结局为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植入后3和6个月出现植入相关安全性问题患者的百分率,表现为患部疼痛、伤口不愈合、切口感染、取钉时大体观察到内固定物周围软组织有炎症反应、组织增生及出现纤维囊壁等情况;次要结局为植入后3和6个月X射线平片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手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欧洲五维健康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目前关于防旋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类型主要是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也可见部分回顾性随机对照试验,这些并非此类疾病临床研究的主流。此次拟开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以规范化的前瞻性设计,验证防旋型髓内钉内固�
徐俊杰李业海梁俊升刘庆唐浩然刘和风
关键词:髋骨折病例系列研究生物材料股骨转子间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1
2017年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34例)和PKP组(35例),记录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次数、治疗费用、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VAS评分、ODI、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PKP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次数、治疗费用均多于PVP组(P<0.05,P<0.01)。术后PVP和PKP组的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P<0.01);术后Cobb角、椎体高度PKP组优于PVP组(P<0.05)。PKP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PVP组(P<0.001)。结论PVP及PKP均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PKP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效果较好,骨水泥渗漏风险小。
刘庆徐俊杰李业海姚继荣梁俊升刘和风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性骨折
加强后侧软组织修复技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加强后侧软组织修复技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选择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48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74例。A组不修复关节囊,对短外旋肌群进行腱性修复;B组采用加强后侧软组织修复拔术,修复关节囊,对短外旋肌群进行骨性修复。患者术后随访超过1年,定义术后1年内发生的关节脱位为早期脱位。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以及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早期脱位,但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B组优于A组(P<0.05)。结论加强后侧软组织修复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脱位的发生风险较小,且能提高患髋关节Harris评分。
金刚李业海徐俊杰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脱位后外侧入路
牵引床与手法牵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被引量:32
2018年
目的比较牵引床与手法牵引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1-12—2016-12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3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9例采用手法牵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手法牵引组),19例采用牵引床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牵引床组)。比较2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股骨大粗隆顶点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7(5~12)个月。与牵引床组进行比较,手法牵引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更短,X线暴露次数更少,术中出血量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股骨大粗隆顶点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满意,采用侧卧位手法牵引闭合复位在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方面体现出明显优势,而且不需要使用牵引床,术者掌握一定技巧后就可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徐俊杰李业海梁俊升刘庆唐浩然刘和风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闭合复位
肌肉减少症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4年
探讨肌肉减少症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于2019年7月到2022年10月期间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骨科接受治疗且符合AO分型(A1.1、A1.2、A1.3、A2.1)的单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4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术前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情况(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等资料。根据第12胸椎水平骨骼肌指数结果以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分别分为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功能恢复组与功能未完全恢复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84例患者中,肌少症组45例,非肌少症组39例,该组别中肌少症组术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较低,术后第1、4天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高,住院时间较长,影响患者功能恢复(P<0.05)。功能恢复组27例,功能未完全恢复组57例,该组别中肌少症及有血栓形成为患者功能未完全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肌肉减少症对于患者的术后疼痛、术后感染、住院时间、功能恢复都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倪建林徐俊杰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预后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5
2019年
目的比较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4-2017-06诊治的80例AO-C型肱骨远端骨折,40例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钢板内固定(A组),40例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钢板内固定(B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结果8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A组与B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相比,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在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更具有优势。
张培润李业海刘庆徐俊杰梁俊升
关键词: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固定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 研究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对接受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情况,以及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12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不使用氨甲环酸)、术中局部给药组(32例,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术前静脉给药组(26例,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联合给药组(31例,术中局部联合术前静脉应用氨甲环酸)。比较4组患者显性出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1、3、5 d Hb、HCT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术中局部给药组、术前静脉给药组、联合给药组患者显性出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均显著减少,且联合给药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术前静脉给药组、术中局部给药组;与术前比,术后1~5 d 4组患者Hb、HCT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术后各时间点术中局部给药组、术前静脉给药组、联合给药组患者Hb、HCT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联合给药组显著高于术中局部给药组、术前静脉给药组(均P<0.05)。术中局部给药组、术前静脉给药组患者显性出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1~5 d Hb、HCT水平,4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氨甲环酸采用术中局部与术前静脉联合的给药方式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可发挥良好的止血效果,同时对血液系统影响较小,可预防血栓、贫血的发生。
苏志超徐俊杰许涤非王建
关键词:氨甲环酸红细胞压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