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红艳

作品数:14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新生儿
  • 3篇电图
  • 3篇心电
  • 3篇心电散点图
  • 3篇心电图
  • 3篇心电图学
  • 3篇心动过缓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散点图
  • 3篇停搏
  • 3篇窦性
  • 3篇窦性停搏
  • 3篇窦性心动过缓
  • 3篇窦性心律
  • 3篇窦性心律失常
  • 3篇产儿
  • 2篇婴儿

机构

  • 11篇湖北省妇幼保...
  • 3篇武汉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妇...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江西省儿童医...
  • 1篇甘肃省妇幼保...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河北省儿童医...
  • 1篇利川市人民医...
  • 1篇山西省儿童医...
  • 1篇福建省妇幼保...

作者

  • 11篇刘红艳
  • 5篇夏世文
  • 3篇李花莲
  • 3篇王慧
  • 3篇胡长霞
  • 2篇张佩
  • 2篇陈样
  • 2篇张漪
  • 2篇祝华平
  • 1篇杜娟
  • 1篇王乐
  • 1篇石静云
  • 1篇高金枝
  • 1篇黄智峰
  • 1篇付春花
  • 1篇李宁
  • 1篇韦秋芬
  • 1篇何利
  • 1篇孙慧清
  • 1篇晏长红

传媒

  • 2篇中华新生儿科...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allergic proctocolitis,AP)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牛奶蛋白AP患儿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电子结肠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以及诊疗经过与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11例AP患儿。首发症状最常见血便,其次是腹胀、腹泻、呕吐。11例均出现血便,腹胀5例,腹泻3例,呕吐3例,发热、反应低下、呼吸暂停各1例。混合喂养4例,人工喂养7例,发病日龄3~12 d(平均8.1 d)。便常规均提示潜血阳性,2例有白细胞、红细胞,便培养均阴性。血炎性指标正常9例,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增高2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8例,皮肤点刺试验阳性3例。胸腹立卧位X线片正常4例,局部肠管充气、扩张3例,局部肠壁水肿、增厚2例,肠管排列与走行僵硬、肠壁透亮影2例。腹部超声正常2例,肠胀气6例,肠胀气伴少量腹腔积液或肠蠕动差3例。11例肠镜检查均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伴肠黏膜糜烂8例、黏膜出血5例、溃疡灶5例。组织病理学示结肠黏膜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局灶区间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5~30个/HPF。起病后均调整为深度水解配方奶或氨基酸配方奶喂养,3~7 d(平均4.3 d)后症状消失。结论新生儿AP可发生在生后第1周内,血便是主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及检查手段,临床需依据症状、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性回避牛奶蛋白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肠镜及病理活检特征性改变并排除其他病因后诊断。回避过敏原是主要干预措施,预后良好。
陈样夏世文祝华平王慧刘红艳胡长霞张雪丽
关键词:牛奶蛋白过敏结肠镜检查皮肤点刺试验
出生胎龄<34周住院早产儿出院预后分析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分析出生胎龄<34周住院早产儿出院预后及其3年变化趋势。方法:应用“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所建立的早产儿前瞻性队列数据库的研究数据进行二次分析。纳入25家三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在出生7 d内入院的27 192例出生胎龄<34周早产儿,并排除严重先天畸形者。根据出生胎龄和入院时间分组,计算不同出生胎龄住院早产儿出院时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采用Cochran-Armitage检验和Jonckheere-Terpstra检验分析3年间早产儿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趋势;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3年间早产儿出院预后的差异。结果:27 192例早产儿出生胎龄(31.3±2.0)周,出生体重(1 617±415)g。自动出院率9.5%(2 594/27 192),总病死率10.7%(2 907/27 192),完整治疗患儿病死率为4.7%(1 147/24 598),完整治疗患儿死亡或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6.2%(6 452/24 598)。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由高至低分别为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6.0%(4 342/27 192)、败血症11.9%(3 225/27 192)、重度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6.8%(1 641/24 206)、确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6%(939/25 762)、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1.5%(214/13 868)。研究期间3年总病死率下降( P<0.001),败血症、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也均呈下降趋势(均 P<0.001)。完整治疗存活早产儿主要并发症发生率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30)。校正混淆因素后,研究第3年总死亡风险显著低于第1年(调整 OR=0.62,95% CI 0.55~0.69, P<0.001),完整治疗患儿死亡或主要并发症、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败血症和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风险也均低(均 P<0.05)。 结论:2015—2018年NICU住院早产儿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呈现降低趋势,但死亡或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需持续开展针对性质量�
骆凝馨蒋思远曹云李淑涓韩俊彦周琦李萌萌郭金珍刘红艳杨祖铭冀湧张宝泉黄智峰袁静潘丹丹石静云胡雪峰林素赵倩晏长红王乐韦秋芬阚清高金枝刘翠青姜善雨刘向红孙慧清杜娟何利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协作性质量改进研究协作组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早产
新生儿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引发交界性节律的心电特征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引发交界性节律的心电特征。方法 6例新生儿,通过心电散点图逆向技术对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中振幅较高的散点逆向出片段心电图,诊断为交界性逸搏或/和交界性自主节律,分析散点图整体特征及心电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6例患儿,年龄(11±2)天,心率(135±8)次/分,出现交界性心搏时的窦性心律性质为窦性心动过缓者2例,窦房传导阻滞者4例,窦性停搏者4例。24ht-RR散点图均为梳齿状,1ht-RR散点图呈λ形,Lorenz-RR散点图在45度线远端或者两侧呈稀疏散点分布。交界性心搏的RR间期变化。结论新生儿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引发交界性逸搏时t-RR散点图呈梳齿状或λ形,可反映心脏兴奋点的生理和病理节律变化特征。
李花莲刘红艳魏欣向晋涛
关键词:心电图学窦性心律失常心电散点图
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五例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congenital central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CCHS)的临床和基因特征,提高对新生儿期发病的CCHS的认识。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9年1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CCHS患儿,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基因检测结果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收治5例CCHS患儿,男2例,女3例,均为足月剖宫产,轻度窒息3例。患儿均有呼吸表浅、肤色发绀、反应差、肌张力低下等CCHS典型表现,均需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改无创通气均失败2次以上。1例合并巨结肠,2例胃肠动力不足,3例有抽搐表现。5例患儿均在放弃治疗后死亡。基因检测结果均为PHOX2B基因突变,4例突变类型为多聚丙氨酸重复扩展突变,包括20/26型2例,20/27型1例,20/30型1例;1例为非多聚丙氨酸重复扩展突变,PHOX2B基因3号外显子移码突变(c.836_843del),导致翻译提前终止,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结论CCHS在新生儿期发病以呼吸机依赖为主要表现,常合并巨结肠、胃肠动力不足,部分有神经系统表现,病死率高,多为PHOX2B基因突变,对怀疑CCHS的新生儿应尽早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以指导治疗。
张漪彭斯聪付佳敏黄青刘红艳
关键词:突变
新生儿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引发交界性节律的心电特征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引发交界性节律的心电特征.方法 6例新生儿,通过心电散点图逆向技术对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中振幅较高的散点逆向出片段心电图,诊断为交界性逸搏或/和交界性自主节律,分析散点图整...
李花莲刘红艳魏欣向晋涛
关键词:心电图学窦性心律失常心电散点图
心肺超声对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心肺超声对机械通气治疗的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新生儿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确诊MAS合并PPHN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患儿60例,男36例、女24例,平均胎龄(37.7±2.0)周,其中轻度肺动脉高压12例、中度肺动脉高压22例、重度肺动脉高压26例。按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42例、撤机失败组18例。撤机时,与撤机失败组相比,撤机成功组的肺部超声评分较低,肺动脉收缩压较低,左室射血分数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撤机成功组还是撤机失败组,治疗前与撤机时之间的肺部超声评分及PaCO_(2)、PaO_(2)、氧合指数(OI),肺动脉收缩压、三尖瓣环收缩峰值位移、三尖瓣环收缩峰值速度、左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肺部超声评分和肺动脉收缩压升高是MAS合并PPHN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升高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肺部超声评分、肺动脉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及三项指标联合预测MAS合并PPHN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撤机失败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76、0.75、0.93。结论心肺超声在预测MAS合并PPHN机械通气治疗患儿撤机结局中具有一定价值,临床实践中可将肺部超声评分、肺动脉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结合患儿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张佩刘红艳王慧夏世文
关键词:胎粪吸入综合征肺动脉高压撤机
新生儿B族溶血性链球菌败血症3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败血症的围生期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34例新生儿GBS败血症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发病率、围产期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我院分娩的新生儿早发型GBS败血症发生率为0.02%,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GBS败血症发生率为0.12%,其中早发型0.08%,晚发型0.05%。早发型多以呻吟、气促等呼吸窘迫症状为临床表现,61.9%需呼吸支持;晚发型多以发热、精神反应差为临床表现,53.8%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晚发型GBS败血症各种抗生素使用总时间(DOT)与抗生素使用时间(LOT)显著长于早发型GBS败血症,且万古霉素使用率显著升高。结论:新生儿GBS感染危害严重,对孕妇进行孕中、晚期GBS感染筛查非常必要,尤其是胎膜早破、有早产倾向者。应重视GBS败血症围生期高危因素和早期临床表现,尽早行病原学检查,合理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可有效降低GBS败血症患儿病死率。
刘红艳张莎莎胡长霞夏世文
关键词:B族链球菌败血症抗生素新生儿
宫内感染早产儿血清及脑脊液炎性因子与脑损伤的关系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探讨宫内感染早产儿血清及脑脊液中炎性因子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本院出生的胎龄≤32周早产儿,存在宫内感染高危因素且合并早发型脓毒症患儿51例,存活46例。根据颅脑超声及MRI检查分为颅脑异常组(包括颅内出血和脑白质损伤)18例和颅脑正常组28例。检测出生12 h内血清、出生72 h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采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组间炎性因子的差异,脑损伤的高危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颅脑异常组患儿其孕母临床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比例[44.44%(8/18例)比14.29%(4/28例),χ2=5.168,P=0.038]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1.51±9.03)×109/L比(6.95±5.64)×109/L,t=-2.107,P=0.041]高于颅脑正常组。颅脑异常组患儿血清 IL-6和脑脊液IL-6、IL-1β、TNF-α水平分别为(44.83±16.31) ng/L、(51.85±15.65) ng/L、(11.95±2.58) ng/L和(193.11±67.25) ng/L,较颅脑正常组[分别为(36.83±8.76) ng/L、(42.56±12.89) ng/L、(10.26±2.91) ng/L和(160.56±29.02) ng/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7、-2.250、0.269、-2.243,P=0.010、0.029、0.044、0.030)。孕母绒毛膜羊膜炎、血清TNF-α及脑脊液IL-6水平升高是引起颅脑异常的危险因素(P=0.014、0.031、0.047)。结论宫内感染时早产儿血清及脑脊液中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可能增加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风险。
夏世文周茜茜胡玉莲祝华平李宁韩代成付春花张漪王慧刘红艳余晶陈样张佩
关键词:宫内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炎性因子脑损伤
新生儿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引发交界性节律的心电特征
目的分析新生儿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引发交界性节律的心电特征。方法 6例新生儿,通过心电散点图逆向技术对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中振幅较高的散点逆向出片段心电图,诊断为交界性逸搏或/和交界性自主节律,分析散点图整体...
李花莲刘红艳魏欣向晋涛
关键词:心电图学窦性心律失常心电散点图
文献传递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生儿窒息流行病学调查及围产期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了解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填写调查表的方法,对2016年1至12月在16家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分娩或救治的活产婴儿(包括出院诊断为新生儿窒息患儿)的基本情况、围产期相关因素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三级甲等医院4家(综合医院3家、中医医院1家),二级甲等医院12家(综合医院8家、妇幼保健院1家、中医医院3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活产婴儿22 294例,出院诊断为新生儿窒息的有733例(3.29%),其中轻度窒息627例(85.54%),重度窒息106例(14.46%)。因新生儿窒息而死亡的病例27例,病死率为3.68%(27/733)。新生儿窒息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新生儿为多胎、辅助生殖技术妊娠、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胎位异常、合并先天性畸形、男婴、途中分娩,母亲为土家族、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居住在农村、孕期产前检查次数≤3次,母亲孕期发生早期先兆流产、孕期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绒毛膜羊膜炎、异常妊娠史以及脐带、羊水或胎盘异常。结论恩施地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新生儿窒息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要与母亲的基本情况、孕期及分娩情况及新生儿出生时情况有关。
吴素英彭芬丁婷谭红燕吴倩刘红艳于新桥谭从容盘志平袁作芬黄振菊夏世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发病率少数民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