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希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血管
  • 1篇圆片
  • 1篇神经血管单元
  • 1篇时程
  • 1篇培养环境
  • 1篇微流控
  • 1篇微流控芯片
  • 1篇细胞共培养
  • 1篇细胞活力
  • 1篇细胞生长
  • 1篇细胞生长曲线
  • 1篇经血
  • 1篇共培养
  • 1篇钢针
  • 1篇半透膜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大学深圳...
  • 1篇深圳市龙华区...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陈艳
  • 2篇陈希
  • 1篇舒伟良

传媒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以微流控芯片为载体的神经血管单元三细胞共培养模型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在微流控芯片中构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接触生长的体外共培养模型。方法(1)确定芯片内神经血管单元体外三细胞共培养模型的接种细胞密度、接种时间和接种顺序;(2)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比较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和单独培养的细胞活力有无差异。结果(1)新型神经血管单元模型体外共培养时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接种密度分别为5×10^(6)~10×10^(6)个/ml、3×10^(5)~8×10^(5)个/ml、1×10^(5)~5×10^(5)个/ml;接种顺序依次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接种时间为先前接种的细胞进入指数增长期后接种另一种细胞。(2)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各自的细胞活力在所构建的模型中共培养和各自单种培养进行比较,细胞活力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以微流控芯片为载体实现了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共培养,在此共培养模型中3种要素细胞拥有较高的细胞活力。
罗翰舒伟良蔡川陈希陈艳褚晓凡
关键词:神经血管单元细胞生长曲线细胞活力微流控芯片
用于细胞长时程培养的半透膜自动微渗透装置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细胞长时程培养的半透膜自动微渗透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紧贴叠放的贮液层、第一圆片层、半透膜以及第二圆片层,贮液层的底部开设有贮液腔,第一圆片层开设有第一渗透孔,第二圆片层开设有第二渗透孔,贮液腔、第一...
陈希陈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