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骏

作品数:28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7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养殖
  • 10篇营养
  • 6篇营养剂
  • 5篇工业化
  • 5篇工业化养殖
  • 4篇基因
  • 3篇代谢
  • 3篇代谢酶
  • 3篇单体化合物
  • 3篇循环水养殖
  • 3篇药物
  • 3篇生态
  • 3篇生态环境
  • 3篇喹诺酮
  • 3篇喹诺酮类
  • 3篇微量元素
  • 3篇微量元素营养
  • 3篇维生素
  • 3篇西太平洋
  • 3篇化合物

机构

  • 28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天津市海发珍...
  • 1篇武汉百瑞生物...

作者

  • 28篇马骏
  • 14篇李勇
  • 13篇赵宁宁
  • 13篇马骏
  • 12篇宋金明
  • 12篇李学刚
  • 12篇张静
  • 10篇袁华茂
  • 10篇王启栋
  • 9篇段丽琴
  • 5篇李勇
  • 3篇周邦维
  • 3篇李宁
  • 3篇李宁
  • 3篇高婷婷
  • 3篇邢建伟
  • 2篇张静
  • 2篇夏苏东
  • 2篇于学权
  • 2篇曲宝晓

传媒

  • 6篇海洋科学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水产科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学前缘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4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水工业化养殖点带石斑鱼专用复合维生素营养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产动物饲料营养配方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海水工业化养殖点带石斑鱼专用复合维生素营养剂及其制备工艺。营养剂为单体化合物维生素营养素物质与载体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35-75%的单体化合物维生素营养素物质和25—6...
李勇马骏胡金城周邦维王晓晨高婷婷赵宁宁
文献传递
我国近海生态环境灾害发生的生源要素驱动机制及健康调控被引量:1
2024年
近几十年来,我国近海生态环境在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等多重压力下发生重大变化,以赤潮和绿潮为代表的有害藻华发生次数和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同时海水低氧和酸化等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迫切需要探明海洋生态环境灾害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本文首次阐明“海洋生态环境灾害”概念的内涵,并从营养物质外源输入、海洋有机质矿化分解与营养盐再生、近海水体营养盐结构异常等方面系统阐释了我国近海生态环境灾害发生的生源要素驱动机制,指出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引发的陆源营养物质输入剧增以及生源要素入海后的复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共同导致近海生态环境灾害的频发。在此基础上,结合本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基于海水生源要素管理的近海生态环境健康调控思路。即基于陆海一体化战略,通过技术手段,从陆源减排、海岸带缓冲和近海治理链条式降低陆源污染物特别是无机氮的排放强度,并通过人为调控技术促进近海海水营养盐结构的正常化,从而达到降低和控制近海生态环境灾害发生的目的,改善和提升近海生态环境质量。
邢建伟邢建伟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曲宝晓李学刚马骏段丽琴戴佳佳
关键词:陆海统筹中国近海
鲇形目亲鱼和仔稚鱼营养需求特点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鲇形目鱼包含35个科。其中斑点叉尾(Ietalurus puneta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长吻(Leiocassis longirostris)、斑鳠(Mystus guttatus)、胡子鲇(Clarias fuscus)等品种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鲇形目鱼类的市场需求持续增加,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有关鲇形目鱼幼鱼、成鱼等营养饲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其亲鱼和仔稚鱼营养素需求及配合饲料研究相对滞后。
赵宁宁李勇马骏马骏张静
关键词:鲇形目亲鱼仔稚鱼配合饲料
蛋白营养对工业养殖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 L.)幼鱼生长、氨氮排泄及肌肉氨基酸的效应被引量:7
2016年
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选用体重为(145.08±0.56)g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 L.)幼鱼,进行4种饲粮蛋白质水平(41%、46%、50%和55%,即Ⅰ、Ⅱ、Ⅲ和Ⅳ组)的单因素实验74 d,研究蛋白营养变化对工业养殖大菱鲆幼鱼生长、氨氮排泄及肌肉氨基酸的影响。结果显示:(1)实验鱼增重率的提高随饲粮蛋白含量升高先快后慢,Ⅲ、Ⅳ组增重率极显著高于Ⅰ、Ⅱ组18.48%–65.95%(P<0.01),Ⅲ、Ⅳ组间无显著差异;饲料系数则相应下降,Ⅲ、Ⅳ组分别极显著低于Ⅰ组25.64%、28.21%(P<0.01),Ⅱ、Ⅲ、Ⅳ组间无显著差异;(2)实验鱼氨氮排泄率与饲粮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即随饲粮蛋白水平提高,实验鱼氨氮排泄率呈先缓增后趋平稳趋势,饲粮蛋白含量超过50%时,排泄率急剧上升。氨氮排泄率呈明显昼夜节律性,即摄食后排泄率逐渐升高,6–8 h达排泄高峰,后逐渐降低,以此周期性循环。早投喂后6 h各组排泄率达高峰,Ⅳ组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17.95%–35.07%(P<0.01);晚投喂后8 h各组排泄率达1 d内第2次高峰,Ⅳ组极显著高于Ⅰ组31.27%(P<0.01),显著高于Ⅱ组14.25%(P<0.05);(3)17种常见氨基酸在各处理组鱼肌肉内含量丰富,总量均高于65 mg/100 mg,且随饲粮蛋白含量升高呈渐增趋势,其中,Ⅲ、Ⅳ组无论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还是鲜味氨基酸含量,均略高于Ⅰ、Ⅱ组,但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蛋白含量变化对实验鱼肌肉氨基酸组成比例无显著影响。总之,饲粮蛋白水平过高,不能显著改善生长性能,却会显著提高氨氮排泄;同时,既不能改变肌肉氨基酸比例,也难以显著增加肌肉氨基酸积累。研究表明,大菱鲆幼鱼饲粮适宜蛋白质水平为45%–50%。
张静高婷婷李勇赵宁宁赵宁宁
关键词:蛋白质大菱鲆封闭循环水
高密度养殖凡纳滨对虾专用复合微量元素营养剂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高密度养殖凡纳滨对虾专用复合微量元素营养剂及其制备工艺。复合微量元素营养剂由单体化合物微量元素营养源和载体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20‑65%的单体化合物微量元素营养源和35‑80%的...
李勇张静夏苏东马骏娄雅楠赵宁宁
文献传递
海洋生物固氮速率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2年
海洋生物固氮是指固氮生物利用固氮酶将氮气转化为生物可利用铵盐的海洋氮元素输入过程,和反硝化及厌氧氨氧化等氮流失途径一起制约着大洋氮收支平衡。而固氮速率的测定是研究海洋生物固氮的最直接方式。自发现海洋生物固氮作用以来,固氮速率的测定方法在不断更新改进,但总体来说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最近用15N2同位素示踪法及其他相关数据综合得到全球海洋固氮量为196.1 Tg N·a−1,最高固氮速率发生在南太平洋热带地区。但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物理因素中的光照和温度是全球范围固氮速率分布的最佳预测因子,光照为固氮过程提供能量,温度通过影响固氮酶活性而发挥作用。在化学因素中,铁元素的缺乏成为固氮的重要限制因子。除此之外,还有生物因素,如浮游植物和异养固氮生物等,对固氮量的贡献影响较大。最近有研究对以往固氮作用区域和反硝化作用空间相互耦合的观点表示质疑,提出二者分布空间分离的新格局。研究多控制因素对固氮生物的耦合效应、明确不同物种对固氮总量的相对贡献以及进一步建立固氮速率的原位测定方法是未来海洋固氮作用研究的主要工作。
杨梓阳李学刚宋金明宋金明王启栋
关键词:影响因素反硝化作用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环境污染及其对微生物介导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是使用量最大的抗生素之一,是一种在环境中具有“伪持久性”的新型污染物,具有巨大的生态风险。FQs会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微生物介导的氮循环过程,改变环境中各种类型氮的组分,进而对全球氮循环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总结了FQs污染现状及对微生物介导氮循环的影响,以阐明FQs对氮循环各个关键过程的作用,从而为揭示FQs的生态效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FQs普遍存在于各类环境介质中,不同环境中FQs浓度和种类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是检出频率和浓度最高的4种FQs。FQs对氮循环的作用过程具有典型的剂量和种类依赖型特征。FQs主要通过降低氨氧化过程相关的amoA基因丰度和氨氧化细菌丰度、组成来抑制硝化过程;主要通过降低相关酶活性和narG、nirS、norB和nosZ等基因丰度,以及降低反硝化功能属微生物丰度、组成来抑制反硝化过程;通过降低厌氧氨氧化细菌丰度、组成和hzo基因丰度来限制厌氧氨氧化过程;最终导致环境中活性氮去除的降低和氧化亚氮(N_(2)O)释放的增加,甚至进一步诱发水体富营养化和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未来应重点关注低浓度FQs和复合抗生素对氮循环过程的影响,进一步加强FQs对氮循环微生物单体和群落变化影响的研究。
温丽联宋金明李学刚李学刚戴佳佳马骏马骏王启栋
关键词:微生物氮循环功能基因
中国典型水域磺胺类合成药物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8
2023年
作为广谱抗菌的人工合成药物——磺胺类(SAs)是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抑菌剂之一,被广泛用于人类医疗、禽畜及水产养殖等。大量磺胺类药物的应用随代谢进入水环境中,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并构成潜在风险,截至目前,这些影响和风险并未被探明。因此,对8种典型磺胺类合成药物在我国典型水环境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阐述,评估了它们对不同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及生态风险,并诠释了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不同水环境中磺胺类合成药物的浓度分布差异显著,磺胺甲恶唑和磺胺嘧啶分别在水体及沉积物中的浓度和污染程度最高;水体藻类是磺胺类合成药物最敏感的水生物种,其次是甲壳类和鱼类,磺胺甲恶唑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高风险;磺胺类合成药物进入体内后被代谢成不同的产物,与母体合成药物一同进入水环境中经历降解过程;生物降解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磺胺类合成药物去除的主要途径,不同种细菌、真菌及藻类均可降解磺胺类合成药物。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当进一步加强磺胺类合成药物对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以及合成药物混合毒性的研究,明晰水环境磺胺类合成药物的分布-代谢-传输-效应的综合过程,探析磺胺类合成药物在水生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与途径,探明磺胺类合成药物在水环境中的生态风险,为构建和谐地球健康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戴佳佳宋金明李学刚李学刚袁华茂马骏马骏袁华茂
关键词:磺胺类药物生态风险
近20年中国近海和海岸带大气黑碳干湿沉降及源解析被引量:1
2023年
作为一种在大气中普遍存在的碳质气溶胶成分,黑碳因可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而备受关注。对海洋大气黑碳沉降的深入认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海洋碳循环过程。目前对中国近海和海岸带大气黑碳沉降的研究工作少且零散,相关研究数据不足以探求其规律。对该区域近20年来已报道的大气黑碳数据进行系统梳理和再分析,利用整合的数据集成估算沉降通量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最后评述了目前黑碳的源解析方法并评估了该区域大气黑碳的来源,对未来近海大气黑碳研究作了展望。结果表明:①中国近海和海岸带陆域大气黑碳浓度平均值分别约为1.95±1.28和5.05±2.62μg·m^(-3),具有显著的人为污染特征,由北向南,海岸带陆域黑碳浓度近似呈“V”形分布,最低值位于南黄海沿岸,而近海区则大致呈递减趋势;②中国近海和沿海陆域大气黑碳的总沉降通量分别为413.2±137.1和1422.7±721.1 mg·m^(-2)·a^(-1),以湿沉降为主,南北差异明显,主要受控于降水过程和陆源排放强度;我国近海黑碳大气沉降量可占全球海洋黑碳总沉降量的16%;③化石燃料源贡献了中国海岸带大气黑碳总排放量的62%~84%,因此,应注重从减少化石燃料源使用的角度控制大气黑碳污染。今后,应注重不同源解析方法间的集成和互校,并加强黑碳在地球不同储库间的迁移、转化和埋藏机制研究。近海和海岸带大气环境中的黑碳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其沉降入海并以惰性形式埋藏对增强海洋碳汇有着重大意义。
冯辰龙邢建伟邢建伟袁华茂李学刚宋金明
关键词:沉降通量源解析
环境光色对工业化养殖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肤色及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为探究环境光色对工业化养殖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生长、肤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红色光、蓝色光、黑暗和昼夜4种养殖光照环境处理,进行豹纹鳃棘鲈幼鱼(64.2g±1.1g)94 d动物实验及其相关指标检测。结果表明:1)试验鱼增重率,昼夜组较黑暗组和红光组分别显著和极显著提高28.6%和39.2%(P<0.05,P<0.01),与蓝光组差异不显著;而蓝光组比红光组显著提高31.2%(P<0.05)。2)试验鱼皮肤胡萝卜素含量,昼夜组分别显著高于蓝光组和黑暗组45.7%和68.5%(P<0.05),与红光组的差异不显著。同时新发现,各处理组试验鱼皮肤胡萝卜素和黑色素含量出现增减同时进行,但增减量前者较大后者较小的"同步异幅"现象。3)昼夜组试验鱼胃蛋白酶活性较其他组显著提高48.0%~88.5%(P<0.05),血清SOD和LZM活力极显著提高20.4%~39.7%和140.4%~161.2%(P<0.01);蓝光组试验鱼胰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红光组和昼夜组(P<0.05);红光组试验鱼Na^+,K^+-ATP酶活力极显著高于蓝光组和黑暗组(P<0.01)。总之,豹纹鳃棘鲈幼鱼在昼夜组光照下,生长、肤色及生理等指标都表现出显著优势;蓝色光提高蛋白质消化能力、促进生长;红色光提高皮肤胡萝卜素含量和吸收能力;"同步异幅"新发现,对调控和优化鱼类肤色具有重要价值。
赵宁宁周邦维李勇张静李勇张静
关键词:光色工业化养殖肤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