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鹏程
- 作品数:13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面向自然语言查询的知识搜索关键技术研究
- 随着互联网上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人们对信息检索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快速、精确、可靠地从大量的、结构多样化的信息中搜索到用户需要的信息,成为一个热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以Google为首的传统的搜索引擎主要是基于关键词匹配...
- 黄鹏程
- 关键词:信息搜索技术相似度匹配
- 文献传递
- 电机转轴、电机转子组件及电机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机转轴,该电机转轴包括轴壳和轴芯,轴壳内形成容纳空间;轴芯的至少部分设于容纳空间内,轴芯与轴壳配合形成第一腔室,轴芯内形成沿轴线延伸的第二腔室;第二腔室的第一端设有介质进口,第二腔室的第二端设有介质出口...
- 方攸同黄鹏程马吉恩 力尚柯
- 一种基于模板匹配技术的知识图谱问答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板匹配技术的知识图谱问答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离线模块和在线模块,离线模块主要用于离线数据准备,在线模块主要用于系统服务。本发明的系统可支持用户友好的自然语言问句为查询,通过对用户的问句进行语法分析...
- 王东辉黄鹏程李亚楠蔺越檀庄越挺
- “东南二老”与康乾之际的诗学承变
- 2024年
- “东南二老”的诗歌观念体现出康乾之际诗学承续转变的复杂特征。诗歌面目论强调宗法贵在神理、自成面目,“以人论诗”突破“以时论诗”的阐述模式,重构个人创作与诗歌典范的关系。诗歌新面目的建立关涉风格、性情、手法等命题。神韵诗风在流衍后期陷入单一虚泛的困境,沈氏以诗选编纂、钱氏以创作实践积极开拓诗歌风格的取径,引导诗风多元化发展。二人倡扬性情诗论,性情诗论的社会性维度强化政教功能、个体性维度突出诗歌表现之“切”,两者产生庙堂化、私情化的异趋。以文为诗的创作风气深化了诗文之辨,对诗歌的赋比兴手法、议论功能、创作主体身份等话题的论说折射出诗人、文人与学人之诗的殊途。
- 黄鹏程
- 关键词:沈德潜诗学
- 一种基于模板匹配技术的知识图谱问答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板匹配技术的知识图谱问答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离线模块和在线模块,离线模块主要用于离线数据准备,在线模块主要用于系统服务。本发明的系统可支持用户友好的自然语言问句为查询,通过对用户的问句进行语法分析...
- 王东辉黄鹏程李亚楠蔺越檀庄越挺
- 文献传递
- 政治导向与清初文学的庙堂化进程
- 2023年
- 清朝的政治导向深刻影响文学的发展,庙堂化进程是清初文学重要的发展脉络之一。正统性是清初政治的核心命题,清廷借博学鸿儒科联动朝野文人形塑其正统地位,将政治诉求与赋体特性相融合,奠定了兴起文治的社会认同基础。“和声以鸣盛”是文学庙堂化的功能指向,清初庙堂文学观念形成由“朝”向“野”层级泛衍的扩张形态,但是政清民和的文学图景与战事接续的社会现实存在矛盾。清初,统治者强势占据士人的文化与文学话语权,通过“文化—文学”的心态因应,实现文学规约性、文人顺从性的内化。以庙堂文人为代表的士人身份认知的转变,渐衍明、清文学之异调。
- 黄鹏程徐永明
- 关键词:清初政治导向皇权文人心态
- 典范的视距:王士禛与清初诗、记文体的并行创作被引量:1
- 2022年
- 文学家的典范意识与文学实践密不可分,“典范的视距”影响具体的创作过程。清初王士禛的《蜀道集》与《蜀道驿程记》采用诗、记文体并行创作的方式,具有强烈的典范意识:接续远典范的意图与树立新典范的渴望。从纵向来看,王士禛基于“为我所用”的征引策略,通过“行记作者”“诗人”“诗论者”的三重身份来重构作品与远典范的关系,凸显创作能动性并消解了远典范的部分压力。从横向来看,王士禛的诗歌和行记注重时代特征,合力表现清初蜀地的社会风貌和“世变”之感,两种文体功能互补与主题一致的联动构成了有机的文学整体。王士禛对表达方式和内容的自觉追求塑造了近视距的新典范,深刻影响到清初诗、记二体并行创作的风气。
- 黄鹏程徐永明
- 关键词:清初
- 一种基于本体库内容的SPARQL查询语句生成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本体库内容的SPARQL查询语句生成系统,其基于d3.js的可视化技术以及对本体库的URI进行索引检索的思想,通过用户在前台使用系统提供的图形绘制部件构建出查询图,并对每一个部件赋予自然语言的标签,由...
- 王东辉熊逵李亚南蔺越檀孙欢黄鹏程洪高峰徐灿梁建增庄越挺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任务难度与标注者能力的众包标注数据整合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任务难度与标注者能力的众包标注数据整合方法,其根据以下两种现象:(1)能力较高的标注者对大多数任务的标注结果与其他的标注者相同;(2)难度越低的任务,标注者们对它的标注结果的一致度越高;提出了新的任务...
- 王东辉孙欢李亚南蔺越檀熊逵黄鹏程洪高峰徐灿梁建增庄越挺
- 元明之际浙东文人的文学史观与复古旨归
- 2024年
- 元明之际,浙东文人的文学复古与立身志意融合统一。首先,浙东文人以体、法浑融的三代之文为起点,建构起宗经、尊古而审时的文学史观,“文”的历时叙述与“时”的现实关切紧密结合。其次,浙东文人聚焦古律之变,提倡诗歌音调的尚古。尊尚古体诗的创作风气与讲求协和音调、反对诗歌律化的理论旨趣相辅相成,寄寓了浙东文人的政治理想。再次,浙东文人的立身志意与文学正变观念相互交织,君子之志彰显文学师古的主体价值,形成“人”与“文”的精神同构。最后,“流而为文人”、正变诗风、复古气象等论说,关涉明代文学复古路径的意、辞分衍。元明之际,浙东文人的文学复古与明中后期转向审美化、精细化的文学复古存在显著差异。
- 黄鹏程
- 关键词:元明之际文学史观文学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