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灏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审核模型建立方法、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审核模型建立方法,用于审核甲功三项医学检测结果,包括:获取历史检测数据;根据所述历史检测数据以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浓度与游离甲状腺素浓度值的分布关系转换特征,确定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的模型分布切换值;根据所...
- 夏勇纪玲薛灏李明洋罗厚龙
- Beckman Coulter 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生化免疫样品间携带污染评估与解除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评估 Beckman Coulter 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生化免疫样品间携带污染情况,探讨不选择分杯模块时生化免疫共用一管血的可行性。方法将高浓度及不同样品量(2000μl,500μl)低浓度的 HCG 样品按照一定顺序在 Beckman 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生化项目,比较检测生化项目前后低浓度样品 HCG 含量的变化评估生化免疫样品间携带污染情况,并在增加 Beckman 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特殊清洗程序后重复试验。结果在不同样品量(2000μl,500μl)条件下,Beckman 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单模块及整机携带污染分别为5.44,15.47,23.51,45.96 ppm,不同样品量及单模块与整机间携带污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4.553,P <0.001;t =5.527,P =0.005;t =3.985,P =0.016;t=20.457,P <0.001);增加 Beckman AU5421特殊清洗程序后仅检出500μl 样品量时整机携带污染为0.22 ppm。结论不选择分杯模块时,Beckman Coulter 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可使用特殊清洗程序解决生化免疫间携带污染。
- 夏勇纪玲徐安平林松薛灏郑若洋
- 关键词: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携带污染
- 检验前智慧化流程再造与效果评估
- 2024年
- 目的:通过检验前智慧化流程再造,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差错。方法: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门诊的肿瘤和感染标志物检验样本,通过集成样本传输、样本分拣与二次转运及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并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监控。比较检验前智慧化流程自动识别的再造前后的样本人工介入节点、样本采集-检测、采集-报告的周转时间(TAT)、智能预稀释比例、自动识别出检验前差错数量,评估流程再造的效果。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实施智能化流程再造后,人工介入节点从原先的13个减少至2个;门诊患者肿瘤标志物一阶段改造后,采集-报告TAT中位数从185(141,242)min降至137(102,183)min( Z=-54.932, P<0.001),二阶段改造后,采集-报告TAT中位数从137(102,183)min降至100(64,150)min( Z=-61.346, P<0.001);感染标志物一阶段改造后,采集-报告TAT中位数从392(282,1386)min降至229(176,323)min( Z=-68.636, P<0.001),二阶段改造后,采集-报告TAT中位数从229(176,323)min降至160(110,236)min( Z=-62.15, P<0.001)。 结论:检验前智慧化流程再造能够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效率、减少差错。
- 薛灏夏勇罗厚龙李明洋晏耀明纪玲
- 关键词:人工智能检验前智慧化预稀释
- 免疫透射比浊法自建检测系统钩状效应性能确认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建立免疫透射比浊法自建检测系统钩状效应性能的确认方法。方法采用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选取3种非配套免疫透射比浊法IgG试剂盒(试剂A、试剂B、试剂C),通过对不同浓度IgG样本进行检测,绘制Heidel-berger曲线,确定平衡点及安全范围。比较不同IgG试剂从抗原适量到过量的过程中,快速反应期内吸光度(A)值变化速率、达到峰值时间及上升幅度的差异,确认3种非配套IgG试剂钩状效应的识别参数。结果 3种非配套IgG试剂(试剂A、试剂B、试剂C)的Heidel-berger曲线平衡点浓度分别为49.0、42.0、105.0 g/L;安全范围分别为35.0~90.0、20.0~75.0、33.0~120.0 g/L。试剂A、试剂B、试剂C钩状效应报警的浓度范围分别为49~350、28~70、42~350 g/L。结论免疫透射比浊法自建检测系统可通过钩状效应性能确认方法建立相关识别参数,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 夏勇薛灏李明洋纪玲
- 关键词:钩状效应免疫透射比浊法
- 常见异常血红蛋白对4种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评价常见的7种异常血红蛋白对4种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检验科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异常血红蛋白全血样本95份。采用毛细管电泳法(Sebia Capillary 2 Flex Piercing)和4种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Bio-Rad D-10,Arkray HA8180V,Tosoh G8,以及MQ6000 Plus)测定全血样本,检测常见的7种异常血红蛋白(Hb E、Hb New York、Hb J-Bangkok、Hb G-Coushatta、Hb G-Taipei、Hb Q-Thailand、以及Hb G-Honolulu),以毛细管电泳法作为参比方法,分析7种异常血红蛋白对4种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的影响。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计算异常血红蛋白样本的平均偏倚,并用箱式图来显示偏倚分布。结果4种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都不能分离异常血红蛋白Hb New York,但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D-10能够识别6种异常血红蛋白,Hb J-Bangkok、Hb G-Coushatta和Hb G-Taipei干扰D-10的糖化血红蛋白结果。HA8180V快速模式未给出Hb J-Bangkok、Hb G-Coushatta、Hb G-Taipei的结果,Hb E、Hb Q-Thailand和Hb G-Honolulu的结果出现显著负偏。G8标准模式识别1种异常血红蛋白,6种异常血红蛋白结果出现显著负偏。MQ6000 Plus能够分离6种异常血红蛋白,Hb G-Coushatta、Hb G-Taipei的结果出现显著负偏。
结论常见异常血红蛋白对某些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产生干扰,可导致糖化血红蛋白结果错误。
- 徐安平陈卫东周宇夏勇王勇强薛灏李明洋李杰郑若洋纪玲
-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异常血红蛋白毛细管电泳法
- 类风湿因子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的钩状效应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特定蛋白开放检测系统在Beckman Coulter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钩状效应的监测方法。方法以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测量范围及最大稀释倍数确认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浓度梯度RF样品的检测,比较不同浓度RF样品时间-吸光度反应曲线中特定时间段吸光度上升速率及绝对差值的差异,选择合适的钩状效应识别参数。结果确认RF分析测量范围为13.8-135.8U/mL,最大稀释倍数为10倍,剂量-反应曲线平衡点浓度为133.3U/mL;当RF抗原过量时,时间-吸光度反应曲线吸光度峰值出现在6min(13-15读点)前后,选择15读点减去11读点吸光度与25读点减去11读点吸光度的比值〉0.800 0作为抗原过量判断标准,并以15读点到0读点吸光度差值〉0.300 0作为低浓度样品的排除标准。结论 Beckman Coulter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可通过充分的性能确认及正确的参数设置,避免特定蛋白检测过程中由于钩状效应引起的结果偏差。
- 夏勇陈璇薛灏郑若阳纪玲
- 关键词:免疫透射比浊法钩状效应特定蛋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