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田田
-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足月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及常见病因分析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探讨足月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及常见病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中心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342.2μmol/L的足月患儿113例,予常规治疗44例(常规组)及在此基础上予全血置换术治疗69例(换血组),比较两组病因及预后。结果本研究两组孕周、出生体重、生产方式及入院时TS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病因以同族免疫性溶血占首位(51例,45.13%),其中换血组27例(52.94%),常规组24例(4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组无母乳性黄疸及无原因健康足月黄疸儿,与常规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相关性黄疸儿及围产相关因素黄疸儿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日龄换血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母乳喂养、健康足月无明显原因的重度黄疸儿予常规治疗并不增加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而对溶血、感染等病因导致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积极的换血治疗则可防止或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结论接诊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尽早明确病因并积极对因治疗,对溶血、日龄<7 d的患儿行换血治疗可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相反对母乳喂养及无明显病理因素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予常规治疗预后良好。
- 刘芳刘田田任常军李英梅郭志梅暴丽莎吕少广
-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预后
- 早产儿重度脑室内出血脑脊液糖浓度的变化及机制探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重度脑室内出血脑脊液糖浓度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对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7例早产儿重度脑室内出血(IVH)脑脊液糖浓度进行客观描述;通过早产兔重度IVH模型,应用蛋白印迹方法,定量分析脑室周围脑组织葡萄糖转运体GLUT1和GLUT3蛋白表达。结果 17例重度IVH早产儿脑脊液平均糖浓度降低,尤以出血后16~20 d降低更明显,随后逐步恢复,26~30 d仍低于文献给出的正常范围;重度IVH早产兔脑组织标本中GLUT1蛋白表达量生后24 h最高,其次是生后48 h,最后是生后72 h,3个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IVH早产兔脑组织标本中GLUT1蛋白表达量在生后72 h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P〈0.01),而24、48 h均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P〈0.01);重度IVH早产兔脑组织中GLUT3蛋白表达量在生后24、48、72 h 3个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生后48 h蛋白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生后24 h,最后是生后72 h,而GLUT3蛋白表达量在生后24 h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48 h的蛋白表达量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P〈0.01),生后72 h时蛋白表达量低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P〈0.01)。结论重度IVH早产兔脑部GLUT1蛋白表达量有暂时性升高,随后表达降低,推测由此导致脑脊液糖浓度降低;脑内GLUT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有暂时性升高,之后下调,可能导致葡萄糖供应不足,提示有可能参与了早产儿基质-脑室内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
- 刘芳李英梅刘田田
- 关键词:颅内出血早产儿脑脊液葡萄糖葡萄糖转运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