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盛黎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污染
  • 2篇陆面
  • 2篇陆面过程
  • 2篇陆面过程模式
  • 2篇大气污染
  • 1篇地表
  • 1篇地表能量
  • 1篇地表能量平衡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湿度
  • 1篇气孔导度
  • 1篇走近
  • 1篇污染防治
  • 1篇空气质量
  • 1篇工业化
  • 1篇关中平原

机构

  • 4篇中国气象局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京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天津市环境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众蓝科技...

作者

  • 4篇盛黎
  • 3篇缪育聪
  • 2篇赵靖川
  • 2篇刘树华
  • 2篇郑辉
  • 2篇王姝
  • 2篇朱琳
  • 2篇郑亦佳
  • 2篇李源
  • 1篇刘振鑫
  • 1篇候旭宏
  • 1篇程麟钧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对话黄顺祥:走近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被引量:6
2018年
空气质量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是民生的最基本需求.但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展,大气污染像阴霾一样一直笼罩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上空.20世纪40-60年代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近几年我国和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大气污染也有卷土重来之势.
盛黎缪育聪徐权周杨炜迪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城市化工业化
基于伴随方法的大气污染溯源被引量:11
2018年
大气污染防治的核心是找准污染源头,厘清污染成因,实现靶向治理,提高控制效率.本文建立了全国空气质量高分辨率预报与污染控制决策支持系统(NARS,呐思系统),实现了气象与大气化学的监测、同化、预报、溯源、排放源反演和动态优化控制等大气污染闭环防控,可为大气污染防控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其中所建立的CAMx伴随溯源模式,实现了排放源动态反演和网格化定量溯源,可快速定量追溯导致目标区域未来7天大气污染的排放源及其贡献率时空分布.针对2016年9月~2017年3月北京主城区PM_(2.5)集中污染时间段进行了排放源反演、气象场预报、空气质量预报和网格化溯源.与京津冀地区国控点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污染过程、污染等级和污染物浓度预报的准确率分别为100%、88.8%和84.7%,预报值和监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1.网格化溯源结果表明导致北京主城区PM_(2.5)污染的排放源基本来自于北京西南方向这一条大气污染物传输通道,北京本地、河北、天津及周边地区排放源对北京主城区PM_(2.5)浓度分别贡献了66%、29%、5%.就重污染过程而言,京津冀排放总量的19%导致了北京主城区80%的PM_(2.5)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北京本地占京津冀排放总量的9%贡献63%、河北占京津冀排放总量的10%贡献17%.就整体污染天气而言,京津冀排放的26%导致了北京主城区80%的PM_(2.5)轻度以上污染,其中北京本地占京津冀排放总量的9%贡献61%、河北占排放总量的15%贡献18%,天津占排放总量的2%贡献1%.导致北京主城区PM_(2.5)污染的排放源主要分布在北京城区和南部区域、保定和石家庄所辖的部分区县,贡献排名前6位的区县均为北京辖区,贡献率合计为48%,前20个区县的总体贡献为73%.将动态反演排放源方法与调查排放清单相结合,应用伴随溯源模式对预报结果进行同步大气污染溯源,可
黄顺祥刘峰盛黎程麟钧吴琳李军
关键词:大气污染PM2.5
关中平原麦田干热风过程陆气交换特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15年
干热风是常发生在中国北方冬小麦产区的高温、低湿、风速较大,并伴随有强热量交换和水分蒸发过程的农业气象灾害.当其发生时如果不能保证作物水分的供给,将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开展干热风发生机理的准确模拟与预报,对指导采取适时的农田管理措施,保障小麦产量至关重要.本文应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输出结果驱动北京大学陆面模式PKULM(Peking University Land Model)的模拟方法,结合气象台站观测与风云3A卫星遥感反演的叶面积指数数据,对关中平原2008-2013六年间干热风过程中农田生态系统温度、湿度、风速、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陆气交换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准确模拟出了干热风发生期间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冠层感热通量、总感热通量、冠层潜热通量和总潜热通量等关键要素特征,揭示了本地区干热风的两种形成机制.模拟结果表明:WRF对干热风过程的温度场、湿度场与风场模拟比较准确,PKULM对于植物在干热风过程中、特别是气孔关闭阶段的感热、潜热通量的模拟明显优于WRF-Noah LSM(Noah Land Surface Model)的模拟效果.模拟结果与相应气象要素的观测值数值接近、变化趋势一致,在实际干热风发生时间段内的各要素模拟值均达到干热风指标,因此使用本模式系统模拟预报干热风灾害是可行的.
王姝刘树华郑辉缪育聪李源赵靖川盛黎郑亦佳朱琳
关键词:干热风WRF叶面积指数关中平原
北京大学陆面过程模式PKULM(Peking University Land Model)介绍及检验被引量:2
2016年
陆面过程模式是气候模式和天气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土壤—植被—大气耦合模式(Soil-PlantAtmosphere Model,SPAM)的基础上,发展了新一代北京大学陆面过程模式PKULM(Peking University Land Model).本文首先介绍了PKULM的辐射传输、湍流输送、光合作用、土壤水热输送等过程的参数化方案;采用隐式迭代计算框架,发展并应用了一个快速的线性方程组求解算法,提高了模式计算稳定性;提出并使用了二分搜索算法计算气孔阻抗,避免了CLM(Community Land Model)等使用的迭代方法在干旱区不稳定的情况,提高了模式的适用性;采用水势为基础的土壤水分扩散方程,使模式能够模拟土壤饱和区的水分输送过程,为进一步与水文过程模式耦合奠定了基础;还发展了一个地表积水与径流过程的机理模型,提高了模式对地表水分平衡过程的模拟能力;最后,使用"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平凉站的资料对模式进行了检验并与NOAH(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Oregon State University,Air Force,and Hydrology Lab model)陆面过程模式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KULM能够较好地模拟西北半干旱区农田下垫面地气交换过程.
郑辉刘树华Prabhakar Clement刘振鑫候旭宏王姝赵靖川李源缪育聪郑亦佳盛黎朱琳
关键词:陆面过程模式地表能量平衡土壤湿度气孔导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