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钦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研究
- 2015年
-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间ICU中使用呼吸机治疗的60位患者,统计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找出其危险因素。结果:60位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率为21.67%,引发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有:呼吸机应用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低、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胃内容物反流、抗酸剂。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繁杂,发病率高,我们应该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做好消毒与隔离、减少抗酸剂的使用并加强营养支持。
- 廖钦
-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
- 肺结核患者营养状况及对抗结核治疗效果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对常规抗结核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提高肺结核常规治疗疗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4月—2022年4月遂宁市中心医院诊治168例肺结核患者相关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以微型营养评定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评分调查患者治疗前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无营养风险组与存在营养风险组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结果168例患者中,经MNA评分评估为治疗前营养状态良好、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不良患者分别为64、59和45例。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学历、合并基础疾病和临床症状种类是影响患者治疗前MNA评分因素(t=5.587,4.860,10.219,6.815,3.317,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临床症状是影响患者治疗前MNA评分因素(t=3.173,3.718,2.018,P均<0.05),而性别、学历不是影响患者治疗前MNA评分因素(t=0.065,0.059,P均>0.05)。依据患者治疗前MNA评分,将>23.5分与≤23.5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与营养风险组,无营养风险组和营养风险组的痰菌转阴率和病灶吸收有效率分别为92.19%(59/64)和79.85%(82/104)、90.63%(58/64)和76.92%(80/104),耐药发生率、不良反应率和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7.81%(5/64)和21.15%(12/104)、15.63%(10/64)和31.73%(33/104)、(0.62±0.13)万元和(0.89±0.26)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28,5.071,7.685,5.396,7.728,P均<0.05)。结论肺结核患者治疗前营养状况易受年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等因素影响,且影响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患者应及早接受营养干预,以有助于预防患者营养不良和提高患者抗结核治疗疗效。
- 廖钦罗钰坤贺婵敬洪艳
- 关键词:肺结核营养状况抗结核治疗
- 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气道狭窄对血气指标气促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气道狭窄对血气指标、气促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20例恶性气道狭窄患者,均行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架置入术治疗,观察一次置入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及术后6个月生存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气促分级、肺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ECOG评分。结果:一次置入成功率96.67%,术后3例患者痰血明显,9例患者痰带少量血丝,8例患者胸骨后产生轻微疼痛,予以对症处理后全部消失;治疗后所有患者呼吸困难得到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死亡21例(17.5%),且均是因原发疾病死亡;治疗后PaO_(2)、SaO_(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aCO_(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气促分级为0~Ⅱ级,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FEV1、FVC、P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ECOG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气道狭窄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气促症状及肺功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罗钰坤刘新高李玉廖钦
- 关键词:恶性气道狭窄电子支气管镜血气分析气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