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飞翔

作品数:1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省灵璧县第一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思维
  • 5篇物理思维
  • 4篇思维能力
  • 4篇物理思维能力
  • 2篇选择题
  • 2篇平抛运动
  • 2篇课堂
  • 2篇高考
  • 1篇等比数列
  • 1篇用心
  • 1篇语言
  • 1篇语言美
  • 1篇阵地
  • 1篇整体法
  • 1篇正交分解
  • 1篇正交分解法
  • 1篇设计板书
  • 1篇矢量
  • 1篇试题
  • 1篇数列

机构

  • 9篇安徽省灵璧县...

作者

  • 12篇徐飞翔

传媒

  • 3篇高中数理化
  • 2篇中学物理
  • 2篇物理之友
  • 2篇湖南中学物理
  • 1篇物理通报
  • 1篇物理教学探讨...
  • 1篇学周刊(中旬...

年份

  • 10篇2016
  • 2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物理教师的语言美
2016年
物理教学是一门艺术,语言是课堂上进行交流、传递思想的主要载体,也是物理授课的主要形式.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科特点锤炼自己的语言,使学生易于接受,愿意接受,喜欢接受,做到这些学生就会真正接受物理课堂.1言简意赅,科学准确物理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描述物理场景时,尽可能语言简练准确,尽量避免啰嗦、冗长、邋遢的语句.
徐飞翔
关键词:物理教师语言美物理课堂大段高中物理课堂气氛
巧用微元法求“面积” 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2016年
微元法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运用微元法求物理图像下的"面积",结合"面积"的物理意义,可使问题化繁为简.注重这种方法的渗透,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物理思维能力.
徐飞翔
关键词:微元法物理思维能力
以平抛运动实验为“支架” 发展物理思维能力被引量:1
2016年
平抛运动是典型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中的规律渗透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思想,体现构建运动学方程的思维能力。结合实验挖掘平抛运动中的重要规律,渗透物理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必事半功倍。
徐飞翔
关键词:平抛运动物理思维
借用板块模型构建变式,培养物理思维能力被引量:1
2016年
物理习题若能模型化,学习时就能有序可循.通过物理场景快速构建物理模型,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避免题海战术,对培养综合能力大有裨益.通常把木板和木块这一类为研究对象的模型称为板块模型.这类模型常与物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徐飞翔
关键词:物理思维能力模型构建变式物理习题
巧用平抛运动角度关系式 发展物理思维能力
2016年
平抛运动中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和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关系式,在解决一些平抛运动及斜上抛运动的问题中经常用到.灵活运用该公式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徐飞翔
关键词:平抛运动
用心设计板书 构建高效课堂
2016年
在现代化教学设备普及的今天,作为传统的教学设备的黑板,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利用好黑板,设计好板书,优化板书结构,美化板书形象,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打造高效课堂.1问题的提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徐飞翔
关键词:高效课堂板书教学设备主阵地
如何分析地面对斜面体的静摩擦力
2015年
静摩擦力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也是学生的易错问题之一。如何摆脱题海战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注重渗透力学中的物理方法。例如:整体法、隔离法、正交分解法等。同时结合牛顿第二定律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于融会贯通、深化知识点,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徐飞翔
关键词:静摩擦力物理方法整体法隔离法正交分解法
运用“矢量圆”解题几例
2016年
已知一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及另一个矢量的大小,这类矢量的动态变化问题,常使学生感到困惑,不易解决。如能灵活运用矢量圆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会使问题化繁为简,易于学生理解。这样,既能使学生开阔思路和开拓视野,又能使学生加深对矢量问题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徐飞翔
关键词:矢量
对一道高考选择题的深入剖析和拓展思考被引量:1
2016年
物块在斜面上的运动问题是高中物理中的典型模型,连接体问题又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整体法和隔离法是解决连接体问题的法宝,本文结合一道高考选择题深入剖析连接体和斜面模型的结合问题,通过拓展思考加强连接体问题实质的理解。
徐飞翔李胜强
关键词:连接体
巧用极限法解高考物理选择题
2015年
在高考试题及模拟题中常给学生设置一种新的场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运用学过的知识无法直接进行计算,通常用一定的方法——极限法.极限法指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如极大、极小,或为零、无穷大,例如角度θ=0、θ=90°,再如摩擦因数为零等,依此科学推理常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徐飞翔
关键词:高考试题极限法物理选择题化繁为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