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婕妤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细菌纤维素/涤纶非织造布自编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被引量:3
- 2018年
- 为探索细菌纤维素/涤纶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以涤纶非织造布为基材,利用生物复合的方法,自编织制得细菌纤维素/涤纶非织造布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热重分析仪、表面张力仪、万能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热稳定性、亲疏水性、拉伸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涤纶非织造布中纤维被细菌纤维素黏附、缠绕、穿插,二者实现较好地复合;复合材料中出现羟基官能团,红外光谱图发生轻微地红移现象;复合后材料的热稳定性、亲水性得到改善;对比涤纶非织造布,细菌纤维素/涤纶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提高,且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随细菌纤维素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 黄婕妤吕鹏飞姚壹鑫魏取福
-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涤纶非织造布复合材料
- 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缩合物/细菌纤维素复合多孔材料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
- 2015年
- 通过紫外光交联与冷冻干燥结合的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缩合物(PVA-Sb Q)/细菌纤维素(BC)复合多孔材料。用紫外分光光谱追踪不同照射时间PVA-Sb Q的交联程度;采用扫描电镜表征复合多孔材料的表面形貌;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DCAT21表面张力仪探讨复合材料的吸液性能。结果表明,紫外光照120 min时PVA-Sb Q完全交联,加入PVA-Sb Q使复合多孔材料的结构变得规整,平均孔径从108 nm增加到1090 nm,呈现分层孔级的结构,孔层之间有粘连现象,孔隙率达到94%。复合多孔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结晶度指数由0.65降到0.55,吸液速度明显提高,吸液量由284 mg/cm^3提高到了715 mg/cm^3。
- 王静王清清杨广玉黄婕妤魏取福黄机质
-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紫外光交联多孔材料
- 多壁碳纳米管/聚氨酯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应变传感性能
-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氨酯(PU)纳米纤维,采用浸渍法在纤维上复合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得到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柔性PU/MWCNTs 复合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均匀复合碳纳米管的纳米纤维。
- 黄婕妤魏取福
- 关键词:静电纺丝聚氨酯碳纳米管应变传感
- 聚丙烯超疏水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6年
- 利用磁控溅射法在聚丙烯(PP)纤维膜上溅射SiO2纳米粒子,制备超疏水超亲油纤维膜,用于油水分离领域中。在PP纤维膜上溅射SiO2纳米粒子增加表面粗糙度,降低表面能达到超疏水的效果。通过调节溅射功率,改变疏水效果,当溅射功率为100W时,纤维膜的疏水性能最好,对水的接触角高达162.8±2.1°,对油的接触角为0°。更重要的是,PP-SiO2纤维膜在油水分离过程中仅仅依靠重力驱动,能够使油和水快速分离并且重复使用10次之后依然保持超疏水性,分离效率保持在90%左右,这将在工业油污和海洋溢油处理中,提供了新的材料。
- 彭斌刘文婷苏扬帆李双双黄婕妤王怡婷黄锋林魏取福
- 关键词:磁控溅射超疏水
- 纳米纤维用PP/CAB共混母粒中分散相尺寸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利用相分离的方法制备热塑性聚丙烯(PP)纳米纤维,将不相容的PP和醋酸丁酸纤维素(CAB)两种聚合物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共混,制备出合适的母粒用于熔融静电纺丝。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研究了影响PP分散相粒子尺寸大小的因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共混物的形态,并通过旋转流变仪测量了共混物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剪切速率下的流变行为。结果表明,PP含量和熔融温度对分散相粒子尺寸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共混时间,螺杆转速的影响最小;当PP质量分数为20%,熔融温度为210℃,螺杆转速为25 r/min,共混时间为4 min时,可得到尺寸较小的PP分散相粒子。将上述条件下制备的母粒通过熔融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P/CAB纤维,经丙酮处理除去CAB,得到的PP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320 nm左右,与直接熔融静电纺丝制备的PP纤维(平均直径为3.5μm左右)相比,纤维的直径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使得纤维细化。
- 彭斌李双双龚吉鑫苏扬帆黄婕妤王怡婷黄锋林
- 关键词:聚丙烯纳米纤维共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