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雄辉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蚌埠市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1次浓雾过程的诊断分析
- 2013年
- 基于此以2001~2010年安徽省蚌埠市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资料和NCEP1°×1°的6h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形势和背景、物理量诊断和探空资料分析方面,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对2012年10月27~28日发生的1次辐射平流雾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雾前期有降水,为大雾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大雾发生皖北前高空为一致的槽后西北气流,大气层结稳定;地面处于高压底部,高压稳定少动;大雾发生过程中,高空为弱偏西气流,中低层有弱冷暖平流,近地层存在逆温层;湿度场上表现为上干下湿,925hPa以下湿度接近饱和;低层有明显的辐散运动,这些都有利于大雾天气过程的形成和维持,而中低空下沉气流的存在有助于近地层的弱风条件和稳定层结的建立。
- 田磊蔡雄辉陆琴琴
- 关键词:浓雾气象要素大气层结
- 安徽北部一次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21年
- 利用NCEP 0.25°×0.25°再分析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对2018年6月27—28日安徽北部出现的一次局地特大暴雨过程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特大暴雨过程发生在冷涡后部的大尺度天气背景中,低槽具有前倾结构,环境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条件;(2)降水具有低质心暖云降水特征,后向传播、低槽移动缓慢和引导气流弱是导致降水长时间维持的主要原因;(3)雷暴高压的地面出流和环境西南风的辐合导致的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是对流的主要触发、维持和增强机制,与对流风暴主体靠近时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触发、维持和增强作用强,远离对流风暴主体时作用减弱;(4)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的位置与等温线密集带暖侧保持一致,对流单体主要在其冷侧新生或发展增强,强降水中心位于雷暴高压冷中心附近;(5)位于风暴后部的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呈准静止状是造成后向传播长时间维持,进而强降水持续降落在安徽北部地区的重要原因。
- 蔡雄辉邱学兴郭婷田磊
- 关键词:特大暴雨过程短时强降水
- 中纬度台风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 2015年
- 对两次发生在中纬度的台风特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两次过程中,台风向中纬度地区的移动都是沿着副热带高压的西侧移动,在降水区域减弱为低槽;同时,在北方有西风槽配合,副热带高压和台风残留低槽之间的急流,对暖湿气流输送作用增大。水汽的输送主要是沿着副热带高压西侧。副热带高压和台风残留系统之间存在较大的气压梯度,向降水区域输送了充沛的水汽是形成强降水的重要条件。冷空气的来源为西风槽在中高层的输送。北方冷空气的初期侵袭对降水区域上空的大气不稳定起到了增强作用,从而维持并增强了上升运动,促进了降水的增强。在中纬度台风特大暴雨中,台风系统本身的降水并不是主要原因,台风系统或其残留系统与西风槽、副热带高压的相互作用才是产生特大暴雨的重要原因。
- 单磊姚昌雷蔡雄辉刘江
- 关键词:台风特大暴雨中纬度
- 淮河流域蚌埠地区不同等级降水日数时空演变特征
- 2018年
-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从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等方向对降水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王小玲等研究发现,年降水量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趋势变化,但不同强度级别降水量的趋势变化表现出较为一致的特征,强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最为显著,降水量的变化主要由强降水量的变化引起。各级别降水频率变化对降水量趋势的贡献远远大于强度变化,趋势变化主要由降水频率变化产生。
- 田磊汪翔蔡雄辉
- 关键词:降水日数淮河流域年降水量
- 一次皖北地区台风远距离特大暴雨预报失败原因分析
- 2018年
- 利用ECMWF、NCEP/NCAR等多家数值预报产品、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观测资料,并结合HYSPLIT轨迹模式对2011年发生在皖北的一次特大暴雨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此次暴雨预报失败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为一次台风远距离降水;台风和副热带高压的外围环流为此次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输入;西风槽冷空气入侵也是产生这次降水的重要原因。各业务模式对此次降水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准确预报出台风和副热带高压环流的水汽和热量输送;同时,对西风槽位置的预报偏差也是预报失败的原因之一。结果指出,当有强台风靠近我国的时候,需要考虑台风环流与其他天气系统相互作用进而引发强降水的可能。
- 单磊刘俊杰蔡雄辉田磊
- 关键词:特大暴雨水汽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