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艳

作品数:9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浙江省低丘缓坡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土壤
  • 3篇氮流失
  • 3篇养分
  • 3篇模拟降雨
  • 3篇降雨
  • 2篇养分特征
  • 2篇水蚀
  • 2篇水蚀风蚀交错...
  • 2篇土壤养分
  • 2篇土壤养分特征
  • 2篇坡长
  • 2篇坡面
  • 2篇人工模拟降雨
  • 2篇黄土高原
  • 2篇红壤
  • 2篇风蚀
  • 1篇氮素
  • 1篇氮素流失
  • 1篇多元回归模型
  • 1篇阳离子交换量

机构

  • 9篇浙江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9篇张丽萍
  • 9篇王文艳
  • 5篇刘俏
  • 4篇钱婧
  • 2篇王小云
  • 2篇付兴涛
  • 1篇连琳琳
  • 1篇张芳芳
  • 1篇王小云

传媒

  • 6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养分特征的空间变异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为研究区域,通过近1 000 km2的实地调查和7个典型剖面样品的采集,在主要土壤养分种类和环境因子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土壤养分特征的空间变异和侵蚀环境的发展态势。得如下结论:(1)研究区各养分含量都较低,土壤养分含量对环境因子的综合响应特征体现出从东北向西南增加的规律。南线西段的养分含量高于北线的养分含量;(2)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正相关,粘粒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呈正相关。西南段土壤水分含量高于东北段,在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北线土壤含水量最低;(3)在水蚀风蚀交错区的中段,因严重的水土流失,呈现出土壤养分含量为全区最低;(4)整个区表现为东北段的干旱化程度和土壤粗化现象严重于西南段,而温度的上升则西南段高于东北段,侵蚀环境的演变具有东北段向南扩张和西南段向北移动的迹象。
张丽萍张芳芳王文艳王小云
关键词:水蚀风蚀交错区侵蚀环境土壤养分环境因子
浙江红壤坡面菜地养分流失模拟试验及模型建立被引量:4
2016年
以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为研究手段,以强降雨过程中红壤丘陵区坡菜地随径流、泥沙迁移的养分流失规律为研究目的,分别在不同坡长(2m,3m,4m,5m)、不同植被覆盖度(0%,30%,60%)和不同表层土壤养分含量条件下进行了有效模拟降雨试验共计25场次,每个场次降雨试验的产流历时设计为30 min,固定雨强为120 mm·h^(-1)。将径流量、产沙量和原表土中各养分的含量作为影响养分流失的主要因子,进行了氮,磷和有机碳流失量的多元回归模型的拟合,并通过对拟合模型验证,得出TN,TP和TOC流失量80%的计算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0%,同时,通过实际情况验证,发现TN,TP流失量75%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0%。因此,该模型可适用于浙江红壤区坡面菜地养分流失的预测。
钱婧张丽萍王文艳刘俏
关键词:人工模拟降雨氮流失磷流失多元回归模型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被引量:32
2012年
通过对黄土高原陕北地区3个小流域(朱家沟、纸坊沟和泥河沟)27个采样点的54个土壤样品分析,应用统计方法讨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在3个所选定的典型小流域中,土壤CEC呈现明显的地带性,从北到南,CEC值显著升高。(2)在同一流域,CEC垂直地带变化基本表现为随高度降低而增大;而在同一剖面中,表层土壤CEC值总是高于下层。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检验,得出在粘土矿物类型基本相同的前提条件下,影响CEC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pH值、土壤黏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粉粒含量的影响较小,而砂粒含量则与CEC表现出显著负相关。
王文艳张丽萍刘俏
关键词:黄土高原阳离子交换量
施肥条件下坡面菜地径流携氮流失模拟降雨试验被引量:9
2015年
借助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手段,以强降雨过程中红壤丘陵区坡菜地随径流、泥沙迁移的氮流失状况和规律为研究目的,分别在不同坡长(2 m,4 m)、不同植被覆盖度(0,30%,60%)和不同施肥处理(空白(CK),无机复合肥(CF))条件下进行有效模拟降雨试验共计12场次,每场次降雨试验的产流历时设计为30min,固定雨强为120mm/h。试验结果表明:(1)径流中全氮(TN)流失以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为主要形式,两者(NO3--N、NH4+-N)之和占TN流失量及流失浓度的54.16%~91.41%,其中又以NO3--N流失为主要流失形态。坡长对径流中NO3--N和NH4+-N流失量的影响大于植被覆盖度。(2)通过比较CK和CF两施肥处理条件下全氮(TN)流失量,CF为CK的2.29~2.32倍,说明施肥可明显增加坡面径流和泥沙中各形式氮的流失量,其中径流中坡长的增加可降低氮流失强度。(3)侵蚀泥沙中氮流失主要受到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土壤侵蚀模数(Ms)与全氮在泥沙富集值(ERTN)可建立对数方程。(4)坡面TN流失主要以径流携带为主,径流是坡面TN流失的主要途径。
钱婧张丽萍王文艳刘俏
关键词:坡长施肥处理人工模拟降雨氮流失
近19年干旱半干旱过渡区气温降雨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针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各要素的过渡特性,文章以位于干旱半干旱典型过渡区的定西市为例,通过整理其地面观测站1991-2009年较为完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定西地区气温、降水的年平均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9年来,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突变时间为1996年;年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突变时间为1995年。造成定西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有:(1)定西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的汇聚特征,由其引起的焚风效应和夏季青藏高原上空下沉气流的影响,叠加近十几年定西地区人为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是引起地面温度增高主要原因。(2)定西地区处于印度洋、太平洋和欧亚大陆三大环流的汇聚位置,既受夏季青藏高原高空辐散气流的控制,还受全球尺度大气环流振荡的影响,高空环流脊槽移动转换和深浅变化会给当地带来大范围的干湿变化。温度升高地表蒸发加大也是影响当地降水减少的原因之一。
王文艳张丽萍吴东平张芳芳王小云
关键词:降水量气温气候变化特征
人工降雨条件下不同坡长和覆盖度对氮素流失的影响被引量:18
2012年
用植被覆盖度(20%,45%,60%,90%)和坡长(1,2,3,4,5m)作为可变因素,设定固定雨强2.0mm/min进行室内模拟降雨,研究氮素的流失特征,探索坡长、覆盖度和径流对氮素流失的影响。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结论为:(1)相同覆盖度,不同坡长全氮(TN)流失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并且随着坡长的增加,流失量逐渐增大,但径流中总氮的浓度变化差异不明显。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流失量的变化与TN较为相似,流失浓度随着时间变化主要表现为径流前期浓度较高,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浓度逐步降低并最终趋于稳定。(2)降雨过程中,径流中的氮流失主要以溶解态的氮为主,并以NO3--N比NH4+-N含量高,但是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不溶性氮的比例也会有所增加。(3)径流量对各形态氮的流失影响十分明显,植被覆盖度和坡长分别与TN、NO3--N的流失量呈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
钱婧张丽萍王小云付兴涛张芳芳王文艳刘俏
关键词:模拟降雨氮流失
黄土中主要矿物构成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及空间变异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对黄土高原8个典型小流域27个采样点,70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应用统计方法探讨土壤机械组成、水稳性团聚体与结构体破坏率的分布特征及粘粒级别土壤中主要矿物含量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从坡顶到坡底表现出升高趋势,土壤结构体破坏率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2)研究区土壤偏砂质,砂粒含量占60%以上,并且砂粒含量随纬度降低呈减少趋势,粉粒和粘粒含量则表现出增加趋势;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以韭园沟流域为中心,两侧呈增加趋势,同时结构体破坏率表现出相反的变化;(3)从北到南,伊利石含量变化趋势与土壤粘粒含量变化趋势几乎一致;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方解石含量呈正相关,与正长石和钙长石含量呈负相关,并且与正长石含量表现出几乎相反的变化趋势。
王文艳张丽萍刘俏钱婧连琳琳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机械组成水稳性团聚体
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养分特征与土壤质地及水分关系被引量:17
2012年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在强烈的水蚀风蚀作用下,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土壤退化明显。但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这种退化规律有较大的差异。以位于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分析坡耕地和荒草坡地土壤养分特征,探讨土壤养分与土壤质地及水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水蚀风蚀交错区各养分含量都较低,其养分含量表层均高于下层,坡耕地高于荒草地;土壤各养分上下层比值越大,土壤的供肥持续能力越差;(2)坡耕地土壤养分含量表现出与坡地水土流失相似的规律,从坡顶部到坡底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3)土壤水分含量影响土壤质地变化,并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关系最好,与有效态氮的关系较密切;(4)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质地的吸附作用有关,组成物质越细,吸附能力越强,但这种吸附能力还与不同粒级组成的比重有关,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张芳芳张丽萍王文艳王小云
关键词: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养分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面径流侵蚀强度模拟试验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南方红壤丘陵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经济林坡地、坡耕地及荒坡地)坡面侵蚀强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次降雨坡面土壤侵蚀模数大小顺序为坡耕地>荒坡地>经济林坡地;90mm/h雨强是经济林坡地侵蚀性降雨的临界雨强,60mm/h雨强是荒坡地及坡耕地侵蚀性降雨的临界雨强;建议在坡耕地上以4m为间隔设置水土保持措施;雨强30~120mm/h时,侵蚀模数随坡长延长相同长度增速大小顺序为坡耕地>荒坡地>经济林坡地,雨强150mm/h时,其顺序为经济林坡地>坡耕地>荒坡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侵蚀模数与径流深均呈正相关关系,可用幂函数拟合(R2>0.75),侵蚀模数随径流深变化速率大小顺序为坡耕地>荒坡地>经济林坡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雨强与侵蚀模数的相关性均较坡长大。
付兴涛张丽萍王文艳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径流深侵蚀模数红壤丘陵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