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2篇依从
  • 2篇依从性
  • 2篇慢性
  • 2篇静脉
  • 2篇护理干预
  • 2篇混合痔
  • 2篇健康
  • 2篇健康教育
  • 2篇干预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分子肝素钠
  • 1篇对心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压力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机构

  • 9篇三明市第二医...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江秋红
  • 3篇张清秀
  • 3篇柳香梅
  • 2篇陈珠妹
  • 2篇肖玲
  • 1篇赖世芳
  • 1篇郑光儒
  • 1篇王丽华
  • 1篇魏艳华
  • 1篇邓娟
  • 1篇周卫国
  • 1篇陈雪玉
  • 1篇黄素卿
  • 1篇吴秀萍

传媒

  • 3篇蛇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干预前后、对照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指数各亚量表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自我护理指数各亚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各评分,在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后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江秋红张清秀
关键词:心力衰竭慢性自我护理能力
PBL健康教育模式在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PBL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5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6例和对照组11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方法进行宣教,观察组按照PBL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对COPD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L在COPD稳定期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改善了患者对COPD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柳香梅赖世芳江秋红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PSBH在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的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PSBH思维模式对出院后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追踪指导、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运用PSBH思维模式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选择本科室出院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不进行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实施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跟踪指导。出院后半年,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疗效、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再住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能帮助出院后哮喘患者了解更多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临床疗效,减少哮喘急性发作次数,降低再住院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江秋红柳香梅吴秀萍黄素卿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依从性
外剥内扎术加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护理
2010年
江秋红王丽华陈珠妹
关键词:外剥内扎术芍倍注射液环状混合痔护理
经穴情绪释放技术在抗击疫情一线护士心理压力调节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经穴情绪释放技术(EFT)在抗击疫情、一线护士心理压力调节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1-12月,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个综合性医院院区及14家基层分院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护理人员,共128名,均给予经穴情绪释放技术帮助其调节心理压力,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护士的心理压力状况,对比分析该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128例护士的抑郁评分为(49.23±3.17)分,焦虑评分为(50.84±3.63)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20.182、17.447,P<0.05)。结论:经穴情绪释放技术能够有效调节抗击疫情一线护士的心理压力,从而缓解其心理负担,维护心理健康,更好地提高生活与工作效能。
魏艳华邓娟余俊周卫国江秋红
关键词:护士心理压力
腕踝针在混合痔术后换药疼痛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腕踝针在混合痔术后换药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混合痔手术后换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经评估术后疼痛情况,口服止痛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并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腕踝针疗法。记录两组患者换药疼痛评分、换药平均时间和对护理的各维度满意度及总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换药前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换药后即时,换药后0.5、1、2、3、6 h疼痛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信任关系、职业技术、健康教育、总满意度为98.33%、100.00%、100.00%、98.33%,均高于对照组的86.67%、91.67%、88.33%、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38、-3.185、-4.836、-4.061,P<0.05)。结论混合痔患者经评估术后疼痛情况,口服止痛药并给予常规处理后,在术后换药过程中应用腕踝针疗法可以有效缩短换药时间,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护理的满意度。
江秋红张清秀刘小丽
关键词:腕踝针混合痔换药疼痛
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总结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对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后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观察并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 60例患者进行1个疗程治疗,缓解18例(30%),显效30例(50%),有效9例(15%),无效3例(5%)。用药中发生注射部位红斑、瘙痒3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肝功能轻度异常1例;轻度胃肠道反应恶心5例,经处理后症状改善,未影响治疗。结论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在治疗过程中配合精心的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江秋红陈雪玉陈珠妹
关键词:益赛普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护理
耳穴疗法联合刮痧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耳穴疗法联合虎符铜砭刮痧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12月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同时采用糖尿病护理常规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穴疗法(取耳穴:内分泌、皮质下、迷走神经、胰、神门、交感)联合虎符铜砭刮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空腹静脉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h-PG)]、Toronto临床系统评分(TCSS)、神经传导速度(NCV)评分[包括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的FPG、2h-PG、TCSS、MNCV、SNCV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PG、2h-PG、TCSS、MNCV、SNCV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FPG、2h-PG、TCSS、MNCV、SNCV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耳穴疗法联合虎符铜砭刮痧对调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神经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的疗效确切,能促进机体康复。
江秋红肖玲张清秀
关键词:耳穴疗法周围神经病变
护理干预对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2013年6月-12月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方法),选2014年1月-6月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改进方法),从患者对使用外周...
江秋红柳香梅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三明市第二医院脉管科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及口服华法林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自拟活血止痛方随证加减,外敷中药于患处,30 d为1个疗程。两组均于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大腿周径差为(1.24±0.45)cm,小于对照组的(1.56±0.4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0,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小腿周径差为(1.06±0.43)cm,小于对照组的(1.44±0.5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5,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肖玲郑光儒江秋红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钠华法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