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播州城邑之嬗变被引量:3
- 2016年
- 播州为今贵州省遵义地区之古称。自唐杨端应募入驻播州之始,历代子孙"累世恪尽忠守",服从征调,振兴文教,发展经济,成为国家开发边疆地区主要的贡献者。海龙囤土司城堡作为土司文明的标志,是播州土司统治的象征符号,也是土司制度变迁的见证。随着土司制度的弊端与中央集权的矛盾冲突加剧,以海龙囤为主战场的平播军事活动和一场"改土归流"的政治改革,推动了播州社会结构的转型。平播"改土归流"后,播州兴起了筑城高潮,城市作为文明的载体,促进了播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建构。
- 杨旭马剑
- 关键词:明代嬗变
- 唐宋时期播州筑城活动的国家认同构建被引量:3
- 2015年
- 播州为今贵州省遵义地区古代称,《太平寰宇记》载"播州播川郡,今理遵义县,按郡地即秦夜郎、且兰二郡西南隅地",播州自唐讫明计700余年。唐宋以来,中央朝廷在播州建立了羁縻州制,实行"因俗而治","以夷治夷"的统治政策,播州渐被纳入了国家管辖体系之内。杨氏土酋作为边疆代管者,促进了边区民族的"内地化",以州县治所为地方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成为了权力的中心和场所,并服从征调,内修政治,发展经济,"务农寓兵",奠定了播州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发展渐同于中原以及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和国家认同构建的基础。
- 杨旭刘欢
- 关键词:唐宋时期国家认同
- 杜诗“四登会府地,三掌华阳兵”新释被引量:1
- 2015年
- 古今学者对杜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中'四登会府地,三掌华阳兵'一句的理解和注释并不恰当,此句实应指严武先后四次担任节度使的宦迹,即至德二载十二月任职剑南东川、至德三载(即乾元元年)初任职剑南道、宝应元年六月任职剑南西川、广德二年春任职剑南道,其中三次镇守成都。此间涉及唐玄宗、肃宗之际的政治权力格局与剑南地区的地域分合,以及严武身处其间的处境和表现。
- 马剑杨旭
- 关键词:杜甫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