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元英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产甲烷
  • 2篇甲烷
  • 2篇废水
  • 1篇电解池
  • 1篇丁酸
  • 1篇短链脂肪酸
  • 1篇厌氧
  • 1篇厌氧消化
  • 1篇有机废水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
  • 1篇乳酸
  • 1篇水处理
  • 1篇水力停留时间
  • 1篇酿酒废水
  • 1篇响应面
  • 1篇响应面优化
  • 1篇连续流
  • 1篇混合微生物
  • 1篇发酵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成...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剑南春(...

作者

  • 4篇向元英
  • 3篇李大平
  • 2篇孙霞
  • 2篇杨暖
  • 2篇梁程
  • 1篇何晓红
  • 1篇徐占成
  • 1篇高平
  • 1篇陶勇
  • 1篇张磊
  • 1篇朱晓宇
  • 1篇薄涛
  • 1篇尹琦
  • 1篇杨彦飞
  • 1篇张艳艳
  • 1篇刘建

传媒

  • 4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乳酸合成丁酸的工艺构建及其条件优化被引量:1
2016年
为构建一套乳酸合成丁酸的工艺,在开放体系中,驯化培养丁酸合成混合菌,并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确定各因素的最佳水平范围.结果表明,p H值控制在5.5-7.5之间,乳酸浓度控制在20-40 g/L之间,外加乙酸浓度控制在1.5-3.5 g/L之间可以得到丁酸的最大产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p H值、乳酸浓度和外加乙酸浓度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分析,以丁酸产率作为响应值,探究影响丁酸产率的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通过方差分析显著性及求解回归方程得到最优发酵工艺条件:在p H值为6.72,乳酸浓度为27.83 g/L,外加乙酸浓度为2.79 g/L时,丁酸最高产率理论可达2.47 g L^(-1) d^(-1).验证试验得到的结果是丁酸产率为2.43g L^(-1) d^(-1),与预测值接近,较优化前产率提高了47.27%.此外,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Miseq)对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混合微生物中占优势的菌群是Clostridium sensustricto、Lactobacillus与Clostridium IV,其丰度分别为69.35%、15.41%与10.05%.利用本发酵新工艺能够得到相对稳定的丁酸产率,因此在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梁程陶勇朱晓宇张艳艳向元英何晓红
关键词:丁酸乳酸响应面优化混合微生物发酵条件
单室微生物电解池强化混合脂肪酸产甲烷被引量:6
2016年
传统厌氧消化基质转化慢,甲烷产率和能量回收效率较低.本研究模拟厌氧酸化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废水,在批式条件下,利用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辅助厌氧消化(MEC-AD)产甲烷,考察不同外加电压(0.4 V、0.6V、0.8 V)对底物降解、甲烷产生和能量回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化学需氧量(C OD)浓度约为7 000 mg/L时,COD的平均去除负荷由AD的(3.34±0.09)k g m-3 d^(-1)提高到MEC-AD的(6.86±0.04)kg m-3 d^(-1)(外加0.8 V),增加了1.06倍.外加电压与脂肪酸组分的降解呈正相关,即随着外加电压的升高,底物各SCFA降解速率加快,此时相应的甲烷含量、产量明显提高.当外加电压为0.8 V时,混合脂肪酸中乙酸、丙酸及丁酸的降解速度较AD分别提高了98.25%、107.14%、54.21%,甲烷的含量达90.11%;甲烷的产率为2.63 L L^(-1) d^(-1),较AD提高了157.84%.以基质化学能、电能和产生的甲烷来计算总能量回收效率,其中AD为73.51%;加电0.4 V、0.6 V、0.8 V时分别为93.44%、88.99%、93.41%.综合脂肪酸降解、甲烷产生及能量回收情况,确定外加0.8 V为最优条件.循环伏安扫描分析发现,与AD相比,MEC-AD在-0.3V处存在明显产甲烷还原峰.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MEC-AD中阳极优势菌群为Methanosaeta sp.和Geobacter sp.,其相对丰度比分别为36.43%和13.35%;而AD中相应比例仅为24.46%和0.99%.由此可知MEC-AD中可能存在直接的种间电子传递(DIET)产甲烷途径,该途径是甲烷含量和产量提升的重要原因.综上,以微生物电解池辅助厌氧消化能有效促进底物降解,且获得高纯度、高产量的甲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向元英杨暖孙霞张磊李大平李大平
关键词:产甲烷厌氧消化
连续流微生物电解池处理有机废水同步生产甲烷被引量:6
2015年
为进一步提高有机废水的厌氧处理效率,同时实现能源物质的回收,采用微生物电解池并结合连续流工艺处理有机废水并同步回收甲烷,系统地研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有机负荷、外加电压对微生物电解池内基质浓度的降解、甲烷生产速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有机负荷下,随着外加电压(0.6 V,1.0 V,1.2 V)的升高,微生物电解池COD的去除效率和甲烷生产率也同时提高.在进水COD浓度为1 178 mg L-1、水力停留时间为8 h、外加电压为1.2V的条件下,其COD去除率、甲烷浓度、甲烷产生速率分别为97.7%、96%、1 071 m L L-1 d-1,较普通厌氧发酵(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1.5%、13.6%、123%;当进水COD浓度为4 812 mg L-1、水力停留时间为20 h、外加电压为1.2 V时,甲烷的产生速率达1 888 m L L-1 d-1,达理论产率的98.0%,而此条件下对照组甲烷产生速率仅为理论值的64.9%.说明连续流微生物电解池能够明显提高有机废水的处理效率,并实现处理过程中稳定回收甲烷的目的.高通量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电解池阳极碳毡优势菌群为methanogens与Geobacter sp.,其丰度分别占总菌群的53.3%和7.5%,而对照组碳毡相应丰度仅为25.2%和0.7%.此外,研究发现有机负荷与电解池能量的消耗呈负相关,当外加电压为0.6 V时,有机负荷由3.5 kg m-3d-1提升至5.7 kg m-3d-1时,电解池能量消耗降低了79.3%.据此认为,通过优化水力停留时间和外加电压来处理有机废水并同步生产甲烷是可行的.
杨彦飞杨暖薄涛李大平尹琦向元英
关键词:废水处理产甲烷水力停留时间
微生物电解酿酒废水高效产甲烷被引量:5
2016年
为提高酿酒废水产甲烷效率,采用新型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MEC),以酿酒废水为基质,考察不同外加电压(0.4 V、0.8 V、1.2 V)和传统消化(AD)对COD的去除、甲烷产生速率和能量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MEC外加电压为0.8 V时,COD的去除负荷达7.09±0.74 kg m^(-3)·d^(-1),较厌氧消化AD(4.19(±0.5)kg m^(-3) d^(-1))增加了69%.外加电压显著促进了乙醇的降解,0.4 V、0.8 V、1.2 V的MEC乙醇降解速率分别为121.84.17±19.3 mgL~(-1_ h^(-1)、256.45±18.04 mgL^(-1) h^(-1)、625.57±81.76 mgL^(-1) h^(-1),分别是AD(88.02±15.13 mg L^(-1) h^(-1))的1.38倍、2.91倍和7.1倍.外加0.8 V,甲烷产生速率达到2019.78±76.41 mL L^(-1) d^(-1),与AD(851.91±48.31 mLL^(-1) d^(-1))相比,增加了1.37倍;总能量回收率达到77.75%±0.88%,是AD(39.59%±2.31%)的1.97倍.循环伏安扫描(CV)发现MEC的碳毡在-0.270 V附近和0.035 V附近存在明显的还原峰和氧化峰.菌群高通量测序表明MEC的优势菌群为Methanothrix sp.和Geobacter sp.,其在混合菌群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38.4%和12.83%,AD对应菌群的相对丰度仅为8.72%和1.21%.上述结果表明新型微生物电解池可显著促进酿酒废水的处理并提高甲烷产生速率和能量回收率.
孙霞徐占成向元英刘建高平李大平
关键词:酿酒废水甲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