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昆
- 作品数:150 被引量:1,298H指数:22
-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云南重要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成果集成及应用
- 杨宇明杜凡田昆王娟周伟等
- (1)首次对云南20个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光寺自然保护区、铜壁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文山老君山/西畴小桥沟自然保护区、剑湖自然保护区、澜...
- 关键词: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
- 石斛花形态的系统发育保守性及性状关联被引量:1
- 2022年
- 选择8种观赏价值较高的石斛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8个关键花性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应用系统发育独立对比分析(PIC)的方法,检测石斛属植物花性状的系统发育保守性,以及石斛属植物花各性状的关联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花开口大小、花瓣面积、中萼片面积、花梗宽表现出强烈的系统发育保守性.中萼片面积与花瓣面积以及侧萼片面积间存在物种值及系统发育的显著正相关;而其他花表观大小性状间仅存在物种值的正相关.无论是否考虑系统发育的影响,花梗宽与花瓣面积、中萼片面积、侧萼片面积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去除系统发育的影响之后,中萼片面积、花梗宽均与萼囊深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园艺学筛选易变的花结构进行花品种改良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 孙梅田昆王晓静王晓静刘振亚
- 关键词:花梗
- 原状取土管法与经典方法测定山地土壤物理性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针对经典环刀法在土层浅薄,土壤紧实和粗骨土的山地土壤物理性质研究中的局限性,利用IN-SITU原状取土管对澜沧江流域典型山地的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饱和水、毛管水、田间持水量、初渗系数、稳渗系数等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研究,并同经典环刀法的测定值相比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IN-SITU原状取土管法和经典环刀法在土壤物理性质的对比研究中无显著差异。差异性分析中,7项土壤物理指标测定值间F方差相等检验的相伴概率Sig.均大于显著性水平α=0.05,方差相等时T检验结果的7项土壤物理指标相伴概率均大于显著性水平α=0.10,两法均值差的95%置信区间均跨0,表明IN-SITU原状取土管完全可用于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尤其在山地土壤的研究中显示出较环刀更为明显的优越性。
- 田昆莫剑锋常凤来陆梅李宁云
- 关键词:山地土壤土壤物理性质
- 不同干扰程度下高原湿地纳帕海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特征研究被引量:18
- 2010年
- 采用In-situ野外取样技术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对不同人为干扰程度下滇西北高原湿地纳帕海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人为活动干扰下,湿地类型从原生沼泽向沼泽草甸-草甸-垦后湿地逆向演替,F检验显示土壤脲酶、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在各类型湿地间差异显著(F脲酶=14.246,F蛋白酶=13.760,F蔗糖酶=15.392),表现为垦后湿地>沼泽草甸>草甸>原生沼泽,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F过氧化氢酶=2.697),且与上述三种水解酶变化规律不同。(2)F检验显示,土壤细菌数量差异显著(F细菌=10.883),呈现沼泽草甸>草甸>垦后湿地>原生沼泽;土壤真菌与放线菌数量差异显著(F真菌=18.032,F放线菌=15.078),呈现沼泽草甸>垦后湿地>草甸>原生沼泽。(3)回归分析表明,土壤脲酶与过氧化氢酶极显著正相关。在草甸湿地类型中,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土壤酶活性虽与微生物数量相性不显著。(4)纳帕海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变化是对人为不同干扰类型与强度的响应。
- 陆梅田昆张仕艳莫剑峰原海红
- 关键词:高原湿地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
- 高原湿地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及其驱动力被引量:25
- 2010年
- 基于3S技术,应用Fragstats软件对高原湿地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0、2000和2007年3期TM解译图进行分析,研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动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退化沼泽为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景观基底,2007年达保护区总面积的48.05%。保护区建立前后的10 a间(1990—2000年),湖泊、河流、沼泽面积萎缩,主要演变为退化沼泽和草甸,退化沼泽、草甸和灌丛面积分别增加1 978.60、2 559.09和824.27 hm2,斑块数减少,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降低,聚合度和优势度增加;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2000—2007年),河流面积小幅恢复,但湿地退化仍是主要趋势,湖泊和沼泽面积持续减小,草场面积持续增加,沙地面积增加1 929.00 hm2,斑块数增加,聚合度和优势度下降,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回升。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和人为排水疏干、过度放牧、无序旅游、基础建设等干扰影响是湿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
- 邓茂林田昆杨永兴王进琼
- 关键词: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
- 云南纳帕海岩溶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驱动机制被引量:83
- 2004年
- 利用原状土就地取样野外定位研究方法,对云南西北高原的纳帕海岩溶湿地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的2年定位研究表明,纳帕海湿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表现为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沼泽类型改变,沼泽旱化、沙化,中旱生植物侵入,沼泽发生逆向生态演替,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养分衰减退化,土壤酶活性降低,水质变劣.分析了引起纳帕海湿地环境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表明人为活动干扰是引起其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
- 田昆陆梅常凤来莫剑锋黎良才杨永兴
- 关键词:生态环境沙化
- 高原湿地纳帕海水生植被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6
- 2006年
- 水生植被是湿地植被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化和发展方向。利用3S技术和典型取样的方法,通过对纳帕海水生植被的调查表明:水生植物有32种,隶属20科,可分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3个植被亚型和11个群系;水葱(Scirpus palustri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狭叶香蒲(Tupha angustifolia)、菜(Nymphoides peltatum)、狐尾藻(Myripophyllum spicatum)等是水生植被的优势种,而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物种,如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小黑三棱(Sparganium simplex)的数量减少或消失;水生植被分布区范围相对较小,其组成结构出现了退化趋势。
- 徐守国郭辉军田昆肖德荣李宁云
- 关键词:湿地水生植被
- 上海崇明东滩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实生苗扩散格局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在上海崇明东滩存在互花米草-光滩(S-M)和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光滩(S-S-M)两种扩散前沿。通过设置固定样带和定位监测,对互花米草实生苗在不同前沿的扩散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实生苗5月开始在前沿扩散并定居,在S-M前沿定居的密度和距离显著高于S-S-M前沿;定居后的实生苗存活率较高,在S-M前沿实生苗存活率为80.6%~86.7%,S-S-M前沿则为80.0%~84.0%,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实生苗能快速分蘖形成扩散斑块,其分蘖数分别为(30±4)~(40±5)株/年(S-M前沿)和(34±6)~(37±11)株/年(S-S-M前沿)。经过1个生长季,互花米草在S-M前沿向光滩扩散距离达(23.4±3.2)m,而在S-S-M前沿仅形成零星斑块,扩散效率显著低于S-M前沿。S-S-M前沿的本地种海三棱藨草对互花米草实生苗扩散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 肖德荣田昆
- 关键词:互花米草实生苗
- 旅游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活动、旅游污染、社会经济变化等方面分析旅游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王四海杨宇明叶文田昆
- 关键词:旅游生物多样性
- 禁牧对高原湿地纳帕海退化草甸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3年
- 2012年采用比较研究法对高原湿地纳帕海禁牧4年、禁牧8年和未禁牧的退化草甸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分析,探索禁牧对高原湿地退化草甸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禁牧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值,增加了土壤毛管持水量,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且禁牧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随着禁牧时间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逐渐递增,且表层0~20 cm土壤比深层20~40 cm土壤变化幅度大;纳帕海湿地退化草甸土壤理化性质随着禁牧时间的增加趋于良性循环,并与植物生长和植被演替有着密切关系,表明禁牧是高原湿地退化草甸土壤恢复的有效措施。
- 赖建东田昆赵一鹤陆梅岳海涛
- 关键词:高原湿地禁牧退化草甸土壤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