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凤
- 作品数:28 被引量:173H指数:7
-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铸造支架与弹性树脂结合修复多数牙缺失的临床美学效果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采用铸造支架结合弹性树脂联合义齿修复多数牙缺失以解决传统义齿显露金属卡环影响美观的问题。方法:采用弹性树脂作唇颊侧基托及前牙、前磨牙的卡环,后牙及舌侧采用铸造支架,制作修复体38件。结果:联合可摘局部义齿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及咀嚼功能。结论:铸造支架与弹性树脂联合义齿兼有两者的优点,又克服了各自的不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丁双英孔凡芝佘鹏江玉凤
- 关键词:卡环可摘局部义齿
- 新生儿医院感染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新生儿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4月新生儿科1 258例住院新生儿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菌分布、主要感染部位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58例新生儿共发生医院感染63例,感染率为5.01%,其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占49.20%;共检出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61.76%,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6株占38.2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单因素分析发现,剖宫产、出生体质量<2.5kg、住院时间>7d、胎龄<37周、非母乳喂养、入住暖箱、机械通气、羊水污染、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出生体质量、胎龄、机械通气、母乳喂养是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病原菌较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采取相应措施,提倡母乳喂养,减少侵入性操作,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 陈敏利江玉凤吴超英胡清江付海琴
- 关键词:新生儿病原菌
- 渗透树脂和氟化物处理对早期龋修复及抑制再脱矿作用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使用显微硬度计对渗透树脂和(或)氟化物处理人磨牙早期龋修复及抑制再脱矿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将人牙样本建立早期龋模型后分成4组,即对照组:不做处理;氟化物组:每日涂布0.05%氟化液;树脂组:使用渗透树脂处理人工龋;复合组:渗透树脂+氟化物,渗透树脂处理人工龋后,每日涂布0.05%氟化液。各组样本均浸泡于人工唾液中,8周后进行再脱矿处理。用显微硬度计测量记录早期龋、4周、8周和再脱矿后的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vickers hardness number,VHN)。结果:对照组4周时VHN较早期龋显著提高,但与8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氟化物组4周、8周及再脱矿后VHN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树脂组再脱矿后VHN与4周、8周相比显著下降。复合组再脱矿后VHN与4周、8周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4周和8周时,树脂组和复合组的VHN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氟化物组,但树脂组与复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再脱矿处理后,复合组VHN显著高于其他3组,氟化物组与树脂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渗透树脂和(或)氟化物处理均具有良好的修复早期龋的能力,但渗透树脂和氟化物共同处理后在硬度和防止再脱矿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 储婷孔凡芝江玉凤丁胜平孙洪涛仇晨光
- 关键词:氟化物早期龋显微硬度
- 综合护理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比较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实施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新生儿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均实施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分析其治疗护理前后血气相关指标p(O2)、p(CO2)、p H的变化,比较2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疾病认知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实验组p(O2)经CPAP治疗后12 h、24 h明显升高,p(CO2)明显降低,p 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O2)、p(CO2)、p H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CPAP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p(O2)升高,p(CO2)降低,p 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与24 h相比较,实验组p(O2)、p(CO2)、p H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实验组总满意度100%,对照组总满意度仅为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住院费用降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对疾病认知度的评分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现呼吸衰竭的新生儿采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够及时的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缓解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 江玉凤
- 关键词:CPAP新生儿呼吸衰竭护理
-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体会被引量:4
- 2004年
- 对60例患儿成功留置颈外静脉留置针,无堵管及感染发生,置管时间最长7d,最短5d。颈外静脉穿刺前要连接好肝素帽,连接头皮针与引线排气,成功穿刺后用3M透明敷料固定。穿刺过程中要注意皮肤消毒,固定要牢固,防脱落。颈外静脉留置大大减少患儿痛苦,穿刺成功率高,提高工作效率,深受患儿家长及医护人员欢迎。
- 江玉凤莫水娣梁秀琼
- 关键词: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儿科患儿置管时间肝素帽
- 长期低剂量输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预防性治疗儿童血友病甲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究长期低剂量输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预防性治疗儿童血友病甲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接诊的血友病甲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为45例,试验组患儿采用长期低剂量输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预防治疗,对照组患儿按需治疗(即不定时输注),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出血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使用剂量。结果预防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关节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预防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关节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儿出血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儿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使用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期低剂量输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预防治疗儿童血友病甲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可降低出血剂量,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 陆燕珍江玉凤粱铭君吕波黄诚花
- 关键词:低剂量预防性
- 延伸护理模式对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病情控制的影响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模式对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病情控制的影响。方法将98例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9例予以延伸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自我护理能力、疾病控制情况以及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住院天数、遗忘用药次数。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疾病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住院天数、遗忘用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伸护理模式在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儿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 伍敏仪杨美霞江玉凤徐锡燕
- 关键词:哮喘变应性鼻炎自我护理能力
- 肇庆端州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肇庆端州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急性发作分为发作组(133例)与未发作组(67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是否肥胖、是否为过敏体质、有无有呼吸道感染、有无冷空气接触、有无过敏原接触、有无被动吸烟、有无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有无维生素D缺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发作组患儿中过敏体质、呼吸道感染、冷空气接触、过敏原接触、未规律使用ICS、维生素D缺乏的占比显著高于未发作组(P<0.05);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肥胖、被动吸烟史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过敏体质、呼吸道感染、冷空气接触、过敏原接触、未规律使用ICS、维生素D缺乏是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过敏体质、呼吸道感染、冷空气接触、过敏原接触、未规律使用ICS、维生素D缺乏是肇庆端州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 马爱芬谭静徐锡燕吕波江玉凤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儿童急性发作呼吸道感染
-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被引量:5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菌特点及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分析,为临床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3月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064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其中感染性肺炎96例,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64例新生儿有96例发生感染性肺炎发生率为9.02%,共检出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7.65%、革兰阳性菌占30.39%、真菌占1.96%;革兰阴性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低、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宫内窘迫、气管插管是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出生体质量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低、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宫内窘迫、气管插管是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与多种因素有关,需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感染性肺炎发病率。
- 江玉凤陈敏利符慧玉黎琰赵玉梅
-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菌
- 黏结式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大龄骨性Ⅲ类错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观察粘结式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大龄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分别选取6~9岁和10~15岁各30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先行粘结式上颌快速扩弓治疗,待上下颌覆盖达3~4mm时,给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牵引约半年之后去除矫治器。结果所有患者上颌骨及上切牙前移,使面中部及上唇前移,下颌骨及下切牙后退,使颏部及下唇后移,10~15岁患者部分参数变化程度较小,但与6~9岁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粘结式上颌快速扩弓结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10~15岁骨性Ⅲ类错[牙合]依然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 孔凡芝佘鹏王玉玲丁双英江玉凤经海永王春玲
- 关键词:错[牙合]畸形上颌前方牵引快速扩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