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导线心房同步心室起搏器的临床应用研究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单导线心房同步心室起博器 (VDD)术中、术后心房电极的感知功能特点和房室同步起搏率。方法 :术中观察心房感知电极在心房上、中、下 3个不同部位A波振幅的大小 ,和平静呼吸、深呼气、深吸气、咳嗽状态对A波振幅的影响 ,术后 3、6和 12个月观察心房感知阈值及 2 4h房室同步起搏率。结果 :心房感知阈值各期分别为 1 5±0 2、1 5± 0 3、1 4± 0 2、1 5± 0 1mV ,无显著性差异。 9例房室同步起搏率为 10 0 % ,1例为 80 % ,1例为 70 %。无一例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 ,1例出现电极导管松动致心房感知功能不良 ,再次手术得以纠正。结论 :对于窦房结功能正常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VDD可提供理想的起搏方式。
- 徐健严激范西真丁小梅安春生刘伏元韩晓萍程欣王家森
- 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血糖达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分析T2DM患者的睡眠质量对血糖控制达标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 T2DM患者205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调查其睡眠质量。HbA_1c〈7%为血糖控制达标。以PSQI〉5分为睡眠障碍,将患者分为睡眠良好组55例和睡眠障碍组150例。结果 (1)T2DM患者伴发睡眠障碍的比例达73.2%(150/205);(2)与睡眠良好组比较,睡眠障碍组血浆皮质醇、HbA_1c增高(t=-2.85、-3.87,P均〈0.05),血糖达标率降低(χ^2=6.95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障碍评分是血糖达标的影响因素(OR=3.735,P〈0.05)。结论睡眠障碍在T2DM患者中发生率高,可能是影响HbA_1c达标的因素之一。
- 程欣何启胜汪丹丹程燕陈诚刘君胡义忠黄金保叶山东
- 关键词:睡眠质量血浆皮质醇糖化血红蛋白
- 血糖控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关系的循证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血糖控制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重点。循证医学证实严格的血糖控制可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而其与大血管获益的关系尚存在不确定性;血糖波动参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为平衡血糖控制的获益与风险,更好地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进展,对糖尿病患者应采取早期、长期、平稳的个体化降糖策略,并应注重采取综合治疗方案。
- 程欣叶山东
- 关键词:血糖控制血糖波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的有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有关因素,指导临床进一步控制血糖。方法收集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和文化程度,并检测HbA1c、血糖和血脂,分析它们与血糖控制的关系。结果①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HbA1c<6.5%和<7.0%的比例分别38.3%和51.7%。②根据病程分组,病程大于10年者HbA1c明显高于病程小于5年和5~10年组。③不同年龄组,年龄>60岁组HbA1c最低。④大学组HbA1c明显低于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P<0.05)。⑤不同体质量指数者,血糖控制无明显差异。⑥血糖、血脂和HbA1c均达标者仅2%和2.7%(HbA1c<6.5%和<7%)。结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因素较多,病程和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糖控制达标;2型糖尿病患者全面达标率低。
- 程欣叶山东陈燕
-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病程年龄文化程度
- 2型糖尿病患者抗糖尿病治疗方案与血糖控制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不同抗糖尿病治疗方案对HbA1c达标的影响。方法横断面调查2008~2009年300例T2DM患者的HbA1c达标情况及其与抗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关系。结果 (1)T2DM患者HbA1c<6.5%和7.0%达标率分别为38.3%和51.7%;(2)不同治疗方案组中,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组HbA1c最高(P<0.05);(3)口服药物组中,3种及以上药物组HbA1c最高(P<0.05)。结论低胰岛素使用率是T2DM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因素之一,启动胰岛素治疗有望改善血糖控制状态。
- 程欣叶山东陈燕
- 关键词:HBA1C糖基化胰岛素
- 糖化血红蛋白诊断和筛查糖尿病的临床进展被引量:23
- 2010年
- 近年来关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能否成为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的标准的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相比,HbA1c的变异性较小,准确性高,HbA1c≥6.5%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切点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筛查糖尿病方面,HbA1c≥6.0%筛查糖尿病的敏感度合理,特异度较高。现重点就HbA1c筛查与诊断糖尿病的合理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等进行综述。
- 程欣叶山东
-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
- 阿托品试验心电图P波与QRS波改变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对心电图波形产生的影响。方法:对照分析胆道疾病患者阿托品试验心电图P波与QRS波的改变,分析自主神经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结果:阿托品试验心电图的主要变化:①全部P波振幅增高、时限延长(均P>0.05),△Pw(3.7±3.6)ms、△Ph(1.4±1.2)mm。②大部分Ⅱ导联(85.4%)和V5导联(88.5%)R波振幅降低(均P>0.05),△Rh分别为(0.83±0.79)mm和(1.78±1.28)mm。③P波振幅增幅老年人大于中青年人(P>0.05),时限增幅青年人大于老年人(P<0.01);心率100~120次/min时△Pw、△Ph增幅最大(P<0.01和P>0.05);V5△Rh降幅最大(P<0.01)。结论:阿托品试验的P波与QRS波改变主要表现为,P波振幅增高、时限延长,R波振幅降低。与自主神经张力及年龄、心率有关。
- 吴学勤杨玲王延林沈伟朱小红程欣梁群
- 关键词:阿托品自主神经心电描记术
-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T环的特点及改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H)的T环形态及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各50例及心电图、心电向量图检查均符合LAH诊断的LAH患者70例(LAH组)[LAH组按是否并发心脏其他病变又分为正常亚组(32例)和异常亚组(38例)]的T向量环改变及临床意义。结果正常对照组T环形态多呈狭长型,占96%(48/50);心肌梗死组T环多呈圆小型、狭小型和圆长型,占94%(47/50),2组T环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H组中正常亚组T环形态呈狭长型84.4%(27/32),异常亚组T环形态呈圆小型、狭小型和圆长型占81.6%(31/38),2亚组T环形态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亚组与正常对照组T环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向量图检查可以揭示LAH并发心脏病患者的T环改变,对已有T环形态异常者应当予以重视。
- 吴学勤梁群王延林杨玲程欣朱小红王瑞敏何卫平蒋圣隶
- 关键词:心脏传导
- 右束支传导阻滞T环形态及异常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心电向量图对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的T环形态及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心电图无RBBB的心肌梗死 (MI)患者 (MI组 )、正常人 (对照组 )各 5 0例及心电图RBBB者 (RBBB组 ,6 6例 )进行心电向量图检查 ,分析T向量环形态及临床意义。结果 :对照组T环形态多呈狭长型 ,占 96 % (4 8/ 5 0 ) ;MI组T环多呈圆小型、狭小型和圆长型 ,占 94 % (4 7/ 5 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RBBB组中正常亚组 (31例 ) ,T环形态呈狭长型占 90 .3% (2 8/ 31) ,异常亚组 (35例 )T环形态呈圆小型、狭小型和圆长型 ,占 71.4 % (2 5 /35 )。两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心电向量图检查可以揭示RBBB的T环改变 。
- 吴学勤梁群杨玲王延林程欣蒋圣棣朱小红王瑞敏何卫平章露明
- 关键词:右束支传导阻滞
- HbA_(1c)诊断和筛查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已有多年历史,鉴于现有诊断糖尿病的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及近年来HbA1c检测技术的进步,有关HbA1c能否用于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的议题一直是争议的焦点。2009年召开的第69届ADA年会上,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欧洲糖尿病研究会(EASD)以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成员组成的专家组发布了国际委员会专家报告,
- 程欣叶山东
- 关键词:HBA1C国际糖尿病联盟血糖控制水平糖化血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