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海远
- 作品数:60 被引量:1,038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高净值人群修补技术新进展被引量:2
- 2020年
- 为提高中国住户调查数据中的高净值人群代表性,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高净值人群修补技术的最新进展,比较各种参数和非参数估计技术的优劣。结果发现,资本化方法、半参数自助法、新拓展幂律分布法和现代数据拼接技术等前沿方法可以有效校正高净值样本,使用不同技术修补后的中国收入差距水平明显上升,甚至变化趋势也可能被逆转,因此有必要修补高净值人群问题。文章建议,在中国的应用中,要尽可能增加样本数量、保留异常值信息、使用半参数自助法及基尼系数指标等,综合考虑高净值数据可得性、研究对象、分析单位和指标协调性等来选择具体的修补技术。加强住户调查数据真实性的核查环节,从源头上提升高净值人群的遵从率,加大税务和行政部门微观数据的开放力度,提供更多、更细的收入分组区间信息,用数字化技术获取高收入人群数据,从而改善住户调查数据对高净值人群的代表性。
- 万海远
- 关键词:住户调查
- 中国农村财政与村庄收入分配被引量:23
- 2015年
- 本文在村庄层面探讨了财政资金的收入分配效应,并揭示了财政资金对村庄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从而补充了财政资金从中央到地方、再到村庄和农户的分配过程。从实践来看,财政资金从乡镇到村庄、再到农户的纵向分配中,偏向于被富裕村庄和高收入农户获得,由此扩大了村庄间和村庄内部的收入差距水平。而进一步的证据表明,由于地方政府亲生产性支出的偏好,导致基本建设性类支出比例过高,而该类支出对高收入农户的收入弹性更大,从而财政资金对高收入农户更加有利。综合来看,偏向性的资金分配方式和亲生产类的资金使用去向,使得中国农村财政具有显著的村庄收入差距扩大效应。
- 万海远田志磊徐琰超
- 关键词:农村财政
- 所有制分割、户籍歧视与代际城乡工资差异被引量:6
- 2019年
- 在考虑农民工群体代际分化的基础上,基于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工资差异分解方法分析了城镇劳动力市场中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面临的户籍歧视代际差异问题。研究表明,新一代城乡劳动力间的工资差异高于老一代劳动力,个体特征差异的不同并不足以解释代际间的城乡工资差异,户籍歧视的代际差异才是导致代际城乡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遭受的户籍歧视更为严重。对同工不同酬和所有制分割两种不同歧视形式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同工不同酬的程度还是所有制分割效应,新生代农民工都要严重于老一代农民工,但同工不同酬的程度差异是导致户籍歧视代际差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同工不同酬的程度差异主要来自于城镇流动人口“工资溢价”的代际差异,新一代城镇流动人口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获得了更多的“工资溢价”。
- 孟凡强万海远万海远
- 关键词:户籍歧视
-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被引量:15
- 2020年
- 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就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当前我国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更高的时代要求,未来要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须坚持共享性增长方式,更好发挥公有制为主体的制度优势,重点瞄准收入差距短板,提升政策再分配效果,坚持对资本的适度管制政策。
- 万海远
- 关键词:共同富裕收入分配资本管制
- 收入分配格局与再分配政策——中国收入分配论坛(2017)会议综述被引量:2
- 2017年
- 2017年5月27日,中国收入分配论坛(2017)暨中国收入分配50人论坛筹备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和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共同主办,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近30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分别围绕收入分配政策、国民收入分配、贫困问题、工资差距、机会不平等、财产分配、人口与收入等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 孙三百万海远
- 中国老年人低就业率成因:与俄罗斯的跨国比较被引量:8
- 2020年
- 在老龄化加速和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背景下,开发我国老年劳动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88-2013年住户调查数据,通过与俄罗斯较长时期的跨国比较,发现中国老年人就业率偏低且持续下降,并进一步利用Oaxaca方法分解了就业率下降的贡献来源,由此解释了中国城镇老年人就业率较低的原因。研究发现,文化和制度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劳动力市场禀赋及其分化才是我国老年人就业率较低且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相对于俄罗斯,中国城镇居民财富积累更快,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再加上年轻外来劳动力涌入形成的挤出效应,带来中国老年人就业意愿和就业竞争力的双重下降,由此就使得中国老年人就业率逐渐降低。因此要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让老年劳动力顺利实现职业转换和工作岗位转变;改善小微企业营商环境,扩大老年人非正规就业机会;增加老年人职业培训以提高就业竞争力,鼓励获得较高教育技能的老年人工作更长的年限,并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补充。
- 万海远韩丽丽申萌
- 关键词:老年人就业率
-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之路(下)
- 2017年
-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一方面要稳步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其在社会总收入中和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另一方面,要使其收入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 万海远李实杨修娜杨玉梅杨灿
- 关键词:中等收入者比重总人口社会
- 公共政策对劳动力流动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社会网络的作用
- 劳动力流动与收入不平等两个问题在中国过去、现在甚至将来都是一个至关重要与紧迫的问题,现有的文献已从各个角度去解释和分析了中国巨额的劳动力流动及持续增加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包括教育、性别、家庭结构等。但是,从制度或政策的角度...
- 万海远
-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公共政策社会网络
- 农户退耕还林政策的参与决策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本文利用2009年退耕还林调查数据,对农户退耕还林项目的参与决策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有针对性的样本及代理变量方法处理了退耕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内生性问题,并进一步利用分位回归方法考察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决策差异性。结果发现,家庭规模大、户主受教育程度高、土地质量低的农户更有可能参与退耕还林项目;而家庭上年购置固定设备少、外出务工工资率高的农户,放弃土地耕作的机会成本更小,从而更加愿意参与退耕还林政策;而且在不同收入分位上,家庭人均收入越高的农户越有可能参与退耕还林项目。
- 万海远李超
- 关键词:退耕还林内生性分位回归
- 中国住房需求持续高涨之谜:基于人口结构视角被引量:96
- 2015年
- 根据人口结构变化来研究房地产市场走向一直被视为住房需求评估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中国城市住房需求的影响因素、时空效应以及未来的总体走势进行了综合考察。研究结论认为,城市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居民的收入分配、人力资本状况以及人口抚养比对中国城市的住房需求具有深远影响。从各解释变量回归参数的时空变化中可以看出,人口结构因素的影响程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得到了明显强化。分区域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揭示出了中国城市住房需求的人口结构矛盾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和区域更加突出,并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失配现象。2015—2030年中国城市住房需求的总体走势将会呈现出"上升一平稳一下降"的"倒U型"特征。2025年以后,中国城市的住房需求将不再具备快速增加的条件。因此,未来中国住房制度的综合配套改革目标,一方面要着眼于抑制当前及今后十年内投资和投机性需求所带来的房价过快上涨;另一方面,要对2025年后可能出现的人口结构"蘑菇云"风险有所预警。
- 李超倪鹏飞万海远
- 关键词:人口结构住房需求人口抚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