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东 作品数:16 被引量:79 H指数:4 供职机构: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项目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及评估预后,并探讨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性入选150例发病时间在4.5 h内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溶栓组75例,非溶栓组75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后24 h、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第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评估2组患者早期疗效、预后及安全性。结果溶栓组及非溶栓组患者基线资料、基线NIHSS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溶栓组相比,溶栓组治疗24 h、7 d NIHSS评分更低,3个月预后良好者占比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和非溶栓组7 d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2.6%、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效果及安全性可能与非溶栓患者相当。 齐明山 齐明山 王文虎 王文虎 王巍 许东关键词:静脉溶栓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76例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分型及影像学资料,按治疗后第90天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1分)及预后不良组(2~6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溶栓预后的因素。结果治疗后预后良好组50例(65.79%),预后不良患者26例(34.21%),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84,95%CI 1.12~3.01,P<0.05)、《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OR=1.98,95%CI 1.10~3.54,P<0.05)、内囊区新发梗死(OR=5.69,95%CI 1.06~30.57,P<0.05)与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功能良好预后独立相关。结论基线NIHSS评分、ESRS评分、大动脉病变、内囊区梗死是影响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独立因素。 齐明山 齐明山 刘芳 刘芳 许东 石志敏关键词:RT-PA 静脉溶栓 预后 实验性大鼠脑出血细胞凋亡与Bcl-2和Bax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细胞凋亡及其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规律和关系。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假手术组(n=40),ICH组(n=40)。假手术组和ICH组又依术后12h、1d、2d、3d和7d各分为5个亚组。用胶原酶配合肝素诱导大鼠脑尾状核出血,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观察不同时间点细胞凋亡的变化,SABC法观察Bcl-2和Bax蛋白在各时点表达的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检测Bcl-2和Bax蛋白相对光密度比值,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①ICH组TUNEL阳性细胞12h可检测到,3d达高峰,7d仍有表达(P<0.01),阳性细胞主要见于血肿周围,多见神经元,有少量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②ICH组Bcl-2和Bax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别于出血2、3d达高峰,7d仍有表达,主要表达于血肿区及血肿周围、同侧及对侧皮层;多见神经元,少数为神经胶质细胞、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③Western-blot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可检测到Bcl-2、Bax蛋白,但相对光密度比值较小;ICH组Bcl-2相对光密度比值2d达最大值,Bax则3d达最大值,在7d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ICH后存在细胞凋亡;Bcl-2和Bax参与了ICH细胞凋亡;ICH组TUNEL阳性细胞7d仍可检测到,提示ICH后7d内进行抗凋亡治疗可以不同程度地阻止细胞凋亡的发生。 张莲香 秦毅 何仲义 文玉军 王效军 牛建国 许东关键词:脑出血 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 BCL-2 BAX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合并多发脑微出血1例分析 病例资料:患者,男,72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天”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急查头CT示:左侧额叶及颞叶小出血灶,右侧颞叶低密度灶、考虑脑梗死。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史,否认吸烟史。 许东 齐明山 王文虎 赵青 王薇 姚翠萍 曹旭晴 石志敏 马东明关键词:脑梗死 脑淀粉样血管病 脑微出血 大脑中动脉闭塞 急性脑梗死血小板高尔基体变化及sCD40L对脑缺血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急性脑梗死血小板高尔基体形态变化及其意义。
背景: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然而,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极为复杂。目前普遍认为,血小板活化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有大量研究发... 许东关键词:脑缺血损伤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 线粒体脑病的白细胞电镜观察1例并文献复习 2016年 线粒体脑病是一组由线粒体结构功能异常导致的以脑组织受累为主的多系统疾病,为遗传、代谢相关性疾病。细胞核和(或)线粒体基因异常均可导致线粒体病的发生,虽然发病率极低,但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易误诊、漏诊。 许东 赵海燕 张焱 马东明 齐明山 王文虎 胡治平关键词:线粒体脑病 文献复习 电镜观察 白细胞 多系统疾病 线粒体结构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合并多发脑微出血1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一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合并多发脑微出血患者诊疗过程的报道,并回顾文献,提高对脑淀粉样血管病的早期诊断率,探讨β-淀粉样蛋白与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可能关系。方法:分析近期收治的1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合并多发脑微出血... 许东 齐明山 王文虎 赵青 王薇 姚翠萍 马晓萍 马东明关键词:脑梗死 脑淀粉样血管病 脑微出血 大脑中动脉闭塞 基于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指导的脑梗死静脉溶栓 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及DWI序列指导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新的、高效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评价方法.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39-76岁,平均61岁;发病到... 许东 马东明 齐明山 王文虎关键词:脑梗死 静脉溶栓 黄芪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研究脑出血大鼠细胞凋亡的规律及黄芪注射液对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和血肿周围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肝素化Ⅶ型胶原酶脑内注入法制作大鼠(160只)脑出血模型。制模后根据药物干预的时间随机分成4个治疗组(手术同时组,术后6h组、12h组、24h组,每组32只)和出血对照组(共32只)。各治疗组每日经腹腔给予黄芪注射液1次,各组分别于第4d及第7d处死。再从上述5组中各选取12只大鼠用于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干湿法),观察不同时间开始治疗对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血肿周围区细胞凋亡(脑组织切片TUNEL荧光染色)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出血同时组(第4d)、6h组(第4d、7d)、12h组(第4d)]脑组织含水量较出血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1);脑出血后6h血肿周围凋亡细胞开始出现,3d达高峰,7d后明显减少;各治疗组血肿周围细胞凋亡均明显降低,出血同时治疗组和6h治疗组比24h治疗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均P<0.01);脑出血后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是脑出血后继发性神经损伤机制之一;黄芪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具有减轻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作用,以早期用药疗效更好。 许东 胡治平 秦毅 张华 赵海燕 文玉军 张莲香 马全瑞关键词:脑出血 凋亡 黄芪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对实验性脑出血脑含水量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脑含水量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肝素化Ⅶ型胶原酶脑内注入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将60只SD大鼠(雌雄不限,体重300~350g)随机分成2个治疗组(手术同时治疗组、术后6h治疗组A共40只)和出血对照组(共20只)。治疗组每日经腹腔给予黄芪注射液1次。各组分别于第4、7天处死,用于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另取3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出血组、术后6h治疗组B,于术后第4天处死取材,制作电镜标本,用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脑出血后1~3d各组大鼠脑水肿明显,在出血后7d脑水肿明显减轻。(2)各治疗组脑含水量较出血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4天,术后6h治疗组A脑含水量明显少于出血对照组(P<0.01)。(3)术后6h治疗组B血肿周围区细胞超微结构破坏较出血组轻。结论:(1)黄芪注射液能降低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2)黄芪注射液对血肿周围区细胞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 许东 胡治平关键词:脑出血 黄芪注射液 细胞超微结构 脑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