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本甲状腺炎临床综合分析
- 目的:提高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方法:对40例桥本甲状腺炎进行长期随访.结果:首诊时16例表现为甲亢、1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10例为甲减;40例中28例最终演变为甲减,占70%;所有患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 陈景海王卫庆
- 文献传递
-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近13年来收治的58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8例败血症患者致病菌入侵途径分别为:泌尿系统19例,呼吸系统1 7例,深静脉导管7例,胆管7例,破损皮肤1例,入侵途径未明7例。58例中,医院感染23例,占39.7%。血培养显示:肺炎克雷伯菌24例,大肠埃希菌1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科氏葡萄球菌科氏亚种、表皮葡萄球菌、恶臭假单胞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各2例。24例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者中,肝脓肿12例(50.0%),有肝内胆管积气现象15例(62.5%)。58例患者均用胰岛素强化降糖,其中56例细菌性败血症患者应用三代头孢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2例光滑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患者静脉应用氟康唑。死亡7例,病死率12.1%。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以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多见,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常有迁移病灶形成肝脓肿和肝内胆管积气现象。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与留置导尿是导致医院感染败血症危险的因素。强有力抗菌及病菌迁移病灶的处理非常重要,同时胰岛素强化降糖和对症支持治疗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陈景海李庆兴
- 关键词:糖尿病2型菌血症
- 罗格列酮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降血压作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降血糖药)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降压作用。方法筛选出超重或肥胖的非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病人100例,均服雷米普利降压治疗,降血压效果仍不理想;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原用的降压药不变,原生活方式不变,治疗组病人加服罗格列酮片每日1次8?,疗程16周。分别测定2组治疗16周前后24h动态血压、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血胰岛素、糖负荷后2h血糖、血胰岛素。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与治疗前或对照组相比,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降压总有效率达9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组无低血糖、肝功能损害出现。结论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的原发性高血压者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且安全性较好。
- 陈景海宋晓武王怡淳曾向村王军季晓君赵汤艳王小青
- 关键词:罗格列酮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
- 溴隐亭治疗垂体泌乳素微腺瘤和大腺瘤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比较溴隐亭治疗脑垂体泌乳素微腺瘤和大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垂体泌乳素微腺瘤60例;大腺瘤30例。两组均予口服溴隐亭,开始量每晚为1.25 mg,隔3 d增加1.25 mg,直到2.5 mg,Ti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8周分别测定血清泌乳素,同时做脑垂体磁共振。结果:两组治疗28周后血泌乳素值比治疗前同性别组显著下降(P<0.01),微腺瘤组血泌乳素基本恢复正常,但大腺瘤组无论男女,血泌乳素值仍超过正常值,微腺瘤组与大腺瘤组治疗后同性别相比血泌乳素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28周后,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治愈率为16.7%,总有效率为75.0%,而垂体泌乳素大腺瘤组未发现瘤体消失者,总有效率仅为46.7%。结论:溴隐亭治疗垂体泌乳素微腺瘤可使血泌乳素恢复正常,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缩小甚至消失;而对泌乳素大腺瘤应采用综合治疗模式,如手术合并药物或结合放射治疗。
- 吴胜华陈景海王小青
- 关键词:溴隐亭
- 罗格列酮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随着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关系研究的深入,证实胰岛素抵抗是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共同的发病基础,故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2型糖尿病。我们于2005年9月至2006年6月用罗格列酮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49例,旨在观察罗格列酮对血压的影响。
- 陈景海宋晓武王怡淳曾向村王军季晓君赵汤艳王小青
- 关键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罗格列酮患者血压伴糖尿病老年高血压患者
- 糖尿病并发脑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 1999年
- 糖尿病并发脑神经病变临床上较少见,文献报道亦不多。近7年来,我院收住糖尿病患者833例,其中并发脑神经病变15例,并发率为1.8%(15/833),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41~79岁,平均57.7岁。依据1997年全国糖尿病研究专题会议诊断标准,均可诊为糖尿病Ⅱ型。15例患者空腹血糖10.5—47.23mmol/L,平均16.4mmol/L,尿糖+~(?);2例首发以面神经麻痹就诊,
- 陈景海陈秀芸王怡淳
-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脑神经病变
- 溴隐亭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观察
- 目的:评价溴隐亭治疗高泌乳素(PRL)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PRL血症患者87例, 其中单纯性高PRL血症24例、脑垂体PRL腺瘤63例。设健康对照组36例。87例患者均予口服溴隐亭,开始量每晚为1.25mg,隔3...
- 陈景海
- 文献传递
- 糖尿病并发动眼神经麻痹27例
- 2001年
- 陈景海
-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症状
- 二甲双胍对肥胖的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血压的影响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评价二甲双胍对肥胖的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经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筛选出肥胖的轻度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100例,口服降压药雷米普利片5 mg,每天1次;1月后,血压仍间断波动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2组原用降压药与原生活方式均不变;此外,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片0.5 g,每日3次;疗程各16周。测定治疗前后24 h的动态血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血胰岛素、糖负荷后2 h血糖、血胰岛素。结果治疗后,二甲双胍组与治疗前比较或与对照组比较,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降压总有效率达72%,明显优于对照组44%,且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餐后2 h血糖与空腹、餐后2h血胰岛素均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体重指数明显下降(均P<0.05)。二甲双胍组无低血糖出现。结论二甲双胍对肥胖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显示了良好的抗高血压效能,且安全性较好。
- 吴胜华张春玲陈景海林中王军季晓君赵汤艳王小青
- 关键词:二甲双胍肥胖原发性高血压糖耐量减低
- 非酮症高血糖性癫痫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糖尿病性癫痫是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常发生在低血糖昏迷、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下,但糖尿病非酮症非高渗状态,仅单纯高血糖亦可引起抽搐发作,称为非酮症高血糖性癫痫,临床较少见,部分患者在发作前无糖尿病病史及糖尿病症状,以癫痫为首发症状首诊于急诊科、神经科,易被误诊。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急诊科、内分泌科及神经科共收治非酬症高血糖性癫痫30例,现报道如下。
- 诸乐飞陈景海
- 关键词: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糖尿病性癫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