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佳
- 作品数:13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宏观经济环境、汇率政策目标和东亚货币与人民币汇率波动关系的非对称性——基于金融危机前后的比较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笔者比较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东亚6种货币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非对称性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危机前更多地表现出国别之间的差异性,没有表现出非对称性,而危机后更多地表现出一致性,且主要在人民币贬值和"小幅"升值时才保持显著的相关关系,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特点。这主要是由金融危机前后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变动和各经济体汇率政策目标变化所决定的。
- 许祥云廖佳
- 关键词:人民币东亚货币分位数回归金融危机
- “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被引量:21
- 2021年
-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速了全球贸易格局重构,"一带一路"国家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支撑作用增强。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起一套指标体系,测算出"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基于拓展引力模型分析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除进行总量分析外,本文还分别从要素结构、技术结构、经济用途结构和二元边际结构等方面对中国出口产品结构进行分类,详细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对各类出口产品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提升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以极大促进我国出口贸易流量的提升,并优化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与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相比,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其中以口岸与物流效率和海关与边境管理对中国出口影响最大。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高技术含量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促进作用显著,表明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
- 廖佳尚宇红
- 关键词:贸易便利化引力模型
- RCEP国家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被引量:2
- 2023年
- 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RCEP国家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RCEP国家贸易网络整体密度大、强度高;整体上各国点度中心度水平逐年上升,紧密中心度、中介中心度逐年下降;在凝聚子群分析方面,中国、泰国表现较好,在各个小团体中参与度较高。研究也表明该贸易网络存在核心-边缘结构,且结构稳定。澳大利亚、中国、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十国处于核心地位,老挝、柬埔寨、缅甸、文莱、菲律宾处于边缘位置。在使用QAP回归分析研究了RCEP国家贸易网络的影响因素后发现:经济距离差异、创新水平差异对RCEP国家贸易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水平差异、互联网普及水平差异对RCEP国家贸易有显著负向影响。
- 廖佳王雪淞
-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法核心-边缘结构
- 投资便利化及其效应:来自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OFDI的证据被引量:7
- 2020年
-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投资便利化指标体系,测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便利化程度及特征,进而采用扩展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东道国投资便利化程度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道国GDP以及投资便利化总指标在吸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进一步考察分区域和分指标效应,发现不同区域投资便利化的效应不同,其中技术的促进作用在所有区域都很显著。中东欧国家除了技术因素效应明显外,其微观营商环境的便利性也对吸引我国OFDI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南亚国家除了技术效应外,双边产业园区的建立也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
- 廖佳潘春阳雷平
- 关键词:投资便利化对外直接投资
- 贸易协定如何影响中国进口?——基于条款深度的视角
- 2024年
- 本文基于2001~2019年107个中国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维固定效应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方法 (PPML法)估计了贸易协定及其深度对中国进口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协定显著扩大了中国从协定签署国的进口规模,且该结论在考虑贸易协定条款的法律效力和时滞效应并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内生性处理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贸易协定条款对中国进口规模的影响存在异质性。“WTO-plus”条款显著促进了中国进口,其正向促进作用主要来自其中包含的十项边境条款;条款总深度对高科技含量产品和中间品进口存在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中等科技含量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进口存在较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对中间品进口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WTO-plus”条款,对中等科技含量产品进口的负向影响则主要来自“WTO-extra”条款。本文研究结论为我国通过签署贸易协定主动扩大进口、优化贸易结构提供了实证支撑。
- 廖佳潘春阳
- 关键词:贸易协定
- 中国OFDI的制度效应存在吗?被引量:15
- 2018年
- 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制度扩散的一种重要机制。本文基于2003-2016年16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探索了中国OFDI对东道国制度质量的影响。我们发现,对于制度质量低于中国的东道国,中国的OFDI显著提高了制度质量,特别是改善了"腐败控制""监管质量"和"法治水平"这三个维度的制度质量,且在利用工具变量法缓解内生性之后,中国OFDI的制度效应还有所放大。而对于制度质量高于中国的东道国,中国的OFDI则没有显著的制度效应。本研究不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OFDI对东道国产生的影响,也有助于设计和完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从而推动合作共赢的对外投资新模式、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
- 潘春阳廖佳
- 关键词:工具变量法
- 金融危机前后的中国股债关系分析——基于市场情绪变化的解释视角被引量:16
- 2014年
- 市场情绪变化是影响股债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市场情绪自身变化及其对股债关系的影响机制都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从而导致股债关系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对危机前后我国股债(国债和企业债)关系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对于国债来说,在危机前的股市牛市(熊市)中,股市的乐观(悲观)情绪会传染到债券市场,导致股债总体呈现正向关系并产生非对称性;危机爆发后,强烈的恐慌情绪使股债关系呈现"跷跷板"效应,随着市场恐慌的缓解和股市的反转,"跷跷板"效应减弱,但在股票牛市行情确立后,债券避险功能丧失,"跷跷板"效应再次增强;在股市震荡期内,无论危机前后的股债关系都比较微弱。而企业债只在危机爆发后熊市阶段,表现出与股市的"跷跷板"效应,其他状态下两者关系都比较微弱。
- 许祥云廖佳吴松洋
- 关键词:市场情绪金融危机
- 国际自贸区新实践、新规则与我国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被引量:3
- 2024年
- 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已历十载,综合比较国际自贸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认真研究和落实国际经贸规则对自贸区建设的相关要求,对推动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首先对国际自贸区研究的学术文献脉络进行了简要梳理,随后总结归纳了国际主要自贸区的最新实践,阐明了国际经贸规则的创新演变。指出当前我国自贸试验区总体上偏重于贸易便利化框架下的制度改革,与投资便利化相关领域的制度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制度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未来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明确等问题。并提出从投资者视角调校自贸试验区建设方向、从可持续发展和新产业技术革命趋势要求出发促进我国自贸试验区(港)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 廖佳黄建忠
- 关键词:国际经贸规则
- 收入差距、数字服务进口与数字边缘化
- 2022年
- 收入差距拉大是当下全球普遍性问题,与此同时全球数字服务快速发展,然而“数字不平等”现象越发严重,数字服务产业已被发达国家主导。在“数字不平等”已成事实的前提下,利用130个国家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收入差距对数字服务进口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差距拉大将显著降低发展中国家数字服务进口,而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并不显著。在进一步引入工具变量和动态面板数据以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估计结果仍然稳健。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互联网ICT技术外,发展中国家为赶上数字经济时代和避免被进一步“数字边缘化”,缩小收入差距也是其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 廖佳黎思怡
- 关键词:收入差距
- 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结构特征及贸易效率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本文引入贸易结合度指数、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度指数,深度阐释了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结构特征,并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探讨了2006~2017年中国与东盟、南亚等15个国家的贸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结合紧密,贸易互补性较高,具有很大的贸易提升空间;人均GDP对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影响远小于其他国家,地理距离与商品贸易流量呈显著负相关;区域贸易协定和共同边界变量的影响在5%的置信水平上不显著。
- 廖佳许祥云
- 关键词:贸易效率贸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