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沁
-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形态的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观察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形态。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糖尿病患者61例104只眼(糖尿病组)和正常健康人31名41只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将糖尿病组患者分为无DR(NDR)组、非增生型DR(NPDR)组、增生型DR(PDR)组,分别为13例23只眼、21例34只眼、27例47只眼。根据是否合并黄斑水肿(DME),再分为DME组、非DME组,分别为20例28只眼、41例76只眼。正常对照组、NDR组、NPDR组、PDR组受检者之间年龄(F=2.045)、性别构成(χ^2=2.58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08、0.374)。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观察各组受检眼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L)、深层毛细血管层(DCL)的血管形态改变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不同组别间数据差异比较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正常对照组受检眼未见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异常表现。NDR组可见为动脉瘤、FAZ完整性破坏,NPDR和PDR组可见微动脉瘤、FAZ完整性破坏、血管纡曲弯折、毛细血管无灌注区以及静脉串珠样血管异常。DCL微动脉瘤明显多于SC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9,P=0.000)。NDR组、NPDR组、PDR组之间微动脉瘤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71,P=0.000);FAZ完整性破坏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59,P=0.000)。NPDR组、PDR组患眼血管纡曲弯折[比值比(OR)=0.213,95%可信区间(CI)0.070~0.648]、毛细血管无灌注区(OR=0.073,95%CI 0.022~0.251)眼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0);静脉串珠样改变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15,95%CI 0.143~1.208,P=0.102)。NDR组患眼血流密度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4,P=0.166);其余两组患眼之间血流密度比较
- 陈沁喻晓兵戴虹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局部血流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眼黄斑区血流密度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测量结果观察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 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眼黄斑区血流密度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的变化。 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临床确诊为单眼颞侧BRVO伴黄斑水肿的4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3.16±9.68)岁。病程3~90 d,平均病程(15.24±15.18)d。所有患者双眼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均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对其3 mm×3 mm的范围进行扫描。设备自带软件自动识别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直径3 mm区域并测量其血流密度,以此为浅层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密度;深层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密度采用手动测量。软件自动识别浅层及深层视网膜FAZ,并测量其面积。将BRVO患眼静脉阻塞侧定义为受累侧,非静脉阻塞侧定义为非受累侧。对比分析BRVO患眼及其对侧健康眼的浅层、深层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密度、FAZ面积以及受累侧、非受累侧血流密度。 结果 与对侧健康眼比较,BRVO患眼浅层、深层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密度及受累侧、非受累侧血流密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86、9.468、15.386、9.435,P<0.05)。深层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密度的降低幅度较浅层更大,分别为7.65%、7.27%。与对侧健康眼比较,BRVO患眼浅层、深层视网膜FAZ面积均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6、5.119,P<0.05)。深层视网膜FAZ面积扩大幅度较浅层更大,分别为0.19、0.11 mm2。 结论 BRVO患眼黄斑区血流密度降低,FAZ面积扩大。与浅层视网膜比较,深层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密度降低幅度及FAZ面积扩大幅度更大。
- 李可嘉喻晓兵陈沁
- 关键词:局部血流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关系
- 李慧喻晓兵陈沁郭立新
- OCTA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微血管血流变化和视力的关系
- 目的:观察OCTA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缓解期黄斑区血管区面积(FAZ)和黄斑血流密度的变化,并分析与视力的关系。方法:SS-OCT检测30名正常人、30名BRVO患者黄斑水肿消退后,全部患者经OCTA检查评价...
- 喻晓兵陈沁戴虹
-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微血管网视力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血流密度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的变化被引量:21
- 2017年
-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分析OCTA在D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北京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和门诊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行OCTA检查,测定黄斑区血流密度和FAZ面积,并经眼科专科医生检查,根据早期DR治疗研究(ETDRS)国际DR分期标准判定眼底情况,分为无DR组(NDR)共85只眼,DR组共23只眼.正常对照组共98只眼.采用方差分析各组黄斑区血流密度和FAZ面积差异,LSD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黄斑区平均血流密度大于糖尿病组(51%±4%比50%±5%,F=5.828,P=0.017),正常对照组黄斑旁中心凹、黄斑上半侧、中心凹旁上方、中心凹旁颞侧、中心凹旁鼻侧血流密度均大于糖尿病组(F=4.794、6.677、6.117、7.294、4.656,均P〈0.05).正常对照组FAZ面积明显小于糖尿病组[(0.29±0.08)mm2比(0.33±0.09)mm2,F=12.300,P=0.001].正常对照组、NDR和DR组黄斑区平均血流密度逐渐减少(51%±4%比50%±5%比47%±4%,F=10.605,P=0.000),FAZ面积则逐渐增大[(0.29±0.08)比(0.33±0.07)比(0.38±0.10)mm2,F=10.892,P=0.000].正常对照组黄斑区平均血流密度与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值差(I-J值)4.422,P=0.000],而与ND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J值1.196,P=0.051),正常对照组与NDR组及DR组相比FAZ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J值-0.043、-0.091,均P〈0.05).NDR组与DR组相比,黄斑区平均血流密度和FAZ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J值3.227、-0.048,均P〈0.05).结论 OCTA检测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下降、FAZ面积扩大,黄斑区出现缺血改变,有助于早期进行干预.
- 李慧陈沁喻晓兵郭立新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
- 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关系被引量:27
- 2016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测定RNFL厚度,并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按照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指南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36例)、亚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SDPN组,37例)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DPN,25例)。采用方差分析各组之间RNFL厚度差异,LSD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从NDPN组、SDPN组到DDPN组各象限RNFL厚度依次减少,但仅视盘下侧象限三组RNFL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19)、(124±18)、(116±17)μm,F=5.848,P=0.004]。LSD法两两比较发现,NDPN组视盘下侧象限RNFL值与SDPN组的均值差为8.67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5,P=0.048),NDPN组视盘下侧象限RNFL值与DDPN组的均值差为16.59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2,P=0.001),但SDPN组与DDPN组视盘下侧象限RNFL均值差为7.926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1,P=0.104)。协方差分析显示年龄和病程未对RNFL厚度产生显著影响。结论糖尿病患者视网膜RNFL厚度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严重者其相关性更明显。
- 李慧喻晓兵陈沁郭立新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糖尿病患者眼脉络膜厚度与微量白蛋白尿关系的分析
- 李慧喻晓兵陈沁郭立新
- VEGF-A变异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相关性研究
- 宋爽陈沁谷潇雅喻晓兵杨帆杨泽戴虹
-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血浆PDGF-BB水平的研究
- 目的 探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血...
- 陈沁喻晓兵
- 关键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PDGF-BB
- 2型糖尿病患者眼脉络膜厚度与微量白蛋白尿负相关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眼脉络膜厚度与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北京医院内分泌科因患2型糖尿病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有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和8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者入组。根据8hUAER结果将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65例)和尿蛋白正常组(196例)。通过OCTNI]量数据计算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采用ANOVA方差分析比较组间SFCT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微量白蛋白尿与2型糖尿病相关因素以及SFCT之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微量白蛋白尿与SFCT的相关性。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明显高于尿蛋白正常组『(9.5±1.9)%比(8.7±1.9)%,F=7.606,P=0.006】,两组之间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35)比(111±45)ml/min,F=0.387,P=0.5341。微量白蛋白尿组SFCT显著小于尿蛋白正常组[(249±91)比(289±89)μm,F=9.117,P=0.003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SFCT和HbA1c对是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影响最大俨值分别为0.007和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SFCT与微量白蛋白尿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190(P=0.002,双侧),两者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偏相关性分析剔除HbA1c影响之后,SFCT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系数为~0.194(P=0.002,双侧),两者仍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厚度与微量白蛋白尿之间呈负相关,提示脉络膜厚度测定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病变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
- 李慧陈沁喻晓兵郭立新
- 关键词:脉络膜厚度白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