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俭
- 作品数:7 被引量:9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三种群银鲫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滁州鲫体色较浅,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各鳍条颜色灰白,略带黄色。体厚,背高,体型侧扁,头短小。脊椎骨4+26~28,侧线鳞28~30。背鳍不分枝鳍条4根。雄性个体胸鳍末端可达腹鳍基部,雌鱼不达腹鳍基部。上述形态特征均有别于方正银鲫及彭泽鲫。
- 马明发张克俭凌武海纪翠萍
- 关键词:选育
- 青鱼染色体组型的研究被引量:6
- 1983年
- 本文根据对50个中期分裂相染色体计数的结果,确定青鱼的二倍体数为 2n=48,没有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染色体总臂数为96;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为8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为14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2对。其中最大的第一对染色体是 sm,并无随体。此外,对各染色体的有关参数进行了测定。
- 楼允东张克俭吴雅玲王逸妹
- 关键词:青鱼染色体组型遗传育种
- 滁州鲫种质资源发掘和保育研究
- 徐广友凌武海袁兆祥任信林万全张克俭吴泊君汪永忠余红喜马明发纪翠萍鲁文军钱永言
- 该项目利用滁州鲫良好的种质资源,通过人为的选择作用和定向培育,在合理的养殖方式和科学的饲养管理的基础上,滁州鲫鱼经过了五代的系统繁殖,其生物学性状均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具有遗传性状稳定、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逆性强、肉质...
- 关键词:
- 关键词:鲫鱼养殖饲养管理
- 日本鬼鲉幼体发育过程中消化道组织学变化
- 分别采集日本鬼鲉初孵仔鱼,孵化后第1、3、6、9、12日龄仔鱼,15、18、21日龄稚鱼以及24、27、30、33、36日龄幼鱼,用Bouin氏液固定后,用50%乙醇洗脱.随后,采用常规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样品经石...
- 黄旭雄温文张克俭危立坤
- 关键词:幼体发育组织学
- 河鳗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3
- 1980年
- 本文报道了自1979年以来河鳗人工繁殖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亲鳗催熟、催产以及胚胎发育和培育等试验内容。 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催熟和水温逐渐升高的条件下,大部分亲鳗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性腺成熟。从1974年至1978年总的产卵受精率为8.4%(其中流卵和产死卵者不计在内)。亲鳗自然产卵的时间一般在凌晨4时至6时20分之间,水温在18.5-24.5℃范围。产卵行为较特殊,产卵前发情时,雄鳗和雌鳗先后由池底阴暗处游至水表,沿池边环游追逐,最后在较小范围内急游产卵授精,产毕又回至池底。海水盐度在23-29.8‰范围,均能产卵受精,并孵出鳗苗。 孵出后头两天的仔鳗悬于水表;第3天的仔鳗,卵黄囊大部分吸收,消化道全通,在肠内开始发现食物团,肠道内有强烈的纤毛运动,鱼体开始悬于水中,有极缓慢的下沉和上升;第4天眼球出现黑色素,晶体透明,上、下颌能启闭,有四对牙齿;第5天,肠道有蠕动波,出现肝脏原基,静止时侧卧水底;第14天,仔鳗在微流水中能不断游动,在静水中常处于水底。仔鳗养至第19天,存活434小时。
- 王义强赵长春施正峰张克俭谭玉钧李元善杨叶金洪玉堂
- 关键词:产卵受精人工繁殖死卵性腺成熟发情凌晨
- 重金属对鱼类毒性的综合研究被引量:47
- 1988年
- 鱼体重金属蓄积量的研究,同时取相应组织块进行病变的内在联系及重金属对鱼胚和鱼苗的毒性作用的研究,证实了温州市水产养殖场遭受到附近一家铅锌冶炼厂废水、废渣的污染。
- 陈其晨张克俭徐关文
- 关键词:白鲢毒性作用蓄积量
- 鲥鱼在我国近海的分布及其洄游路线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 1982年
- 鲥鱼Macrura reevesii (Richardson)是著名的过河口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夏之交,生殖群体溯入长江、钱塘江和西江繁殖。仔幼鲥鱼在降河入海前栖息于淡水水域中,生活史的其它阶段在海洋中渡过。关于鲥鱼在海洋中的分布,在一些文献中有零星的记载。如《南海鱼类志》记载:鲥鱼“分布在我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菲律宾”,
- 陈马康童合一张克俭
- 关键词:鲥鱼洄游生殖群体栖息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