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健

作品数:80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8篇小说
  • 12篇靳以
  • 8篇散文
  • 8篇文学
  • 7篇文化
  • 7篇家园
  • 6篇重读
  • 5篇生命
  • 5篇悲剧
  • 4篇心灵
  • 4篇命运
  • 4篇长篇
  • 3篇心灵家园
  • 3篇知识分子
  • 3篇女性
  • 3篇情绪
  • 3篇情绪化
  • 3篇主义
  • 3篇文本
  • 3篇文学观

机构

  • 53篇玉溪师范学院
  • 6篇吉林体育学院
  • 3篇吉林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61篇石健
  • 1篇郭华俊
  • 1篇时遂营

传媒

  • 16篇玉溪师范学院...
  • 13篇内江师范学院...
  • 5篇文山学院学报
  • 4篇黎明职业大学...
  • 3篇吉林体育学院...
  • 3篇曲靖师范学院...
  • 2篇佳木斯大学社...
  • 2篇楚雄师范学院...
  • 2篇渤海大学学报...
  • 2篇凯里学院学报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四川戏剧
  • 1篇体育文化导刊
  • 1篇唐都学刊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华夏文化论坛
  • 1篇湖北理工学院...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神家园的不懈寻找——读杨杨小说《飘来飘去的那条金路》
2015年
杨杨的中篇小说《飘来飘去的那条金路》,通过书写一名农村青年在城市与村寨之间的经历与困惑,折射出当今城乡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对底层人民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围绕关于"金路"的传说,展开了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层对话,体现了寻找精神家园的不懈追求,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省与追问意识。作品在写实主调的基础上,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审美风貌,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石健
关键词:精神家园悲悯情怀知识分子
木雕大师“悲剧人生”的多面色彩——试析《雕天下》中的高石美
2016年
杨杨的长篇小说《雕天下》通过对木雕大师高石美这一人物的塑造,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对不利于艺术孕育的环境进行了批判,对于艺术家充满颓废——唯美色彩的悲剧命运进行了剖析,作品呈现出浓郁的世纪末景观。由于写出了特定环境下人物的复杂性,使高石美这一人物形象在现当代小说艺术家画廊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石健郭华俊
关键词:戏剧
巴金《小人小事》探微
2021年
巴金在1940年代,对于自己抗战题材创作过分局限于宣传,曾表达过不满。短篇小说集《小人小事》体现出他突破自我的努力。五篇小说彰显了以爱塑造国魂的吁求;在众声喧哗的复调性叙事中,既可见艺术上的匠心独运,亦可看出对于自我认同的困惑;在客观写实的同时,重视诗与思的融合,体现出寻找精神家园的努力。《小人小事》昭示了巴金1940年代的创作走向,在其总体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石健
关键词:众声喧哗精神家园
别具魅力的联大书写——杨杨《大学之光——行走在云南深处的西南联大》解读
2022年
杨杨的《大学之光》,以充满诗意的笔触,既激情澎湃地诠释了西南联大精神,又复现了西南联大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作者对于师生行走在云南深处进行筚路蓝缕的科学考察的个案书写,成为全书一大亮点。互文手法的妙用,扩充了文本的思想内涵。对于今日大学的人文教育,《大学之光》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石健
关键词:西南联大互文人文教育
巴金、靳以怀人散文对照谈被引量:1
2017年
巴金与靳以在抗战爆发以后,都曾写下大量悼念亡友的回忆性散文。巴金的作品,强调了亡友对自身的切实帮助,充满浓重的感伤格调,以及强烈的忏悔意识,在自我透视中,不乏对人类终极命运等问题的思考。这些作品与巴金对于无政府主义信仰的改变,具有直接的关联。靳以则别有幽怀,即在悼念友人的过程中,充分宣扬了个人的文学观念,传递出符合时代主潮的最强音。怀人散文的鲜明反差,折射出二人创作的不同取向。对巴金、靳以的这些作品予以辨析,可以匡正以往的一些不确评价。
石健
关键词:靳以怀人散文文学观念
突破主旋律的个体化书写——巴金小说《还魂草》探析
2021年
巴金的小说《还魂草》,在一个故事的重复讲述中,体现了作者难以化解的心灵纠结;从主体间性的角度,可以发现“我”与少女利莎之间互为主体的关联性;从敬畏生命、关注人性的角度,突破了抗战文学主旋律的桎梏。在巴金20世纪40年代的创作中,《还魂草》是一个重要的转捩点。
石健
关键词:主体间性敬畏生命
靳以与巴金的分途——从两篇白俄题材小说谈起被引量:4
2014年
巴金的《将军》与靳以的《陨》,都是关于白俄流亡者题材的小说。作家对于异域人物描写,都突破了当时的主流模式,对其给予了一定的人道主义同情。不过,《将军》更具有"国际性"的深广视角,《陨》则更着眼于本土社会批判。透过文本意蕴的反差,可以深入探求二位老朋友文学取向的分途。
石健
关键词:靳以白俄社会批判
众声喧哗觅“春踪”——重读骆宾基《北望园的春天》被引量:1
2019年
骆宾基的小说《北望园的春天》,在众声喧哗的叙事手法中,交织着对情感的体验、对艺术功用的探讨、对世态人情的剖析。在对"春天"意象的营造中,充分折射出作家本人的心路历程。围绕骆宾基研究,还有值得探讨的当今文化建设问题。
石健
关键词:骆宾基情感讽刺众声喧哗
“圣”迹何在?——靳以名作《圣型》解读被引量:3
2009年
靳以的名作《圣型》,在情感的隐痛中严厉谴责负心的女性,同时暗示自身的圣洁。以《圣型》为代表的早期爱情小说,对靳以此后创作具有极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一种极端情绪化的现实批判方式。对《圣型》一直存在简化的人道主义误读,影响了对靳以的全面研究。
石健
关键词:靳以爱情小说情绪化误读
云南历程与中国之爱的深化——重读埃德加·斯诺《马帮旅行》
2021年
斯诺的《马帮旅行》,是一部独具魅力的现代云南游记。从中可以充分领略到作者勇敢的探险精神,对云南边地的“跨文化”想象,以及独特的幽默风格。文本折射出斯诺对于云南乃至中国的深深热爱,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石健
关键词:探险幽默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