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彩云

作品数:6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金坛市农林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水稻
  • 2篇水稻产量
  • 1篇氮肥
  • 1篇氮肥运筹
  • 1篇氮素
  • 1篇氮素供应
  • 1篇低碳
  • 1篇低碳经济
  • 1篇营养化
  • 1篇施钾
  • 1篇施钾量
  • 1篇水生
  • 1篇水生植物
  • 1篇水体
  • 1篇水体富营养
  • 1篇水体富营养化
  • 1篇水体修复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氮
  • 1篇土壤氮素

机构

  • 4篇金坛市农林局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4篇白洁瑞
  • 4篇朱彩云
  • 1篇邓九胜
  • 1篇储亚云
  • 1篇曹红娣
  • 1篇邱淑芬
  • 1篇蒋新华
  • 1篇李勇

传媒

  • 2篇上海农业科技
  • 1篇土壤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麦秆还田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被引量:41
2010年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不同N肥运筹模式对水稻生长及土壤N素供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使水稻增产5.3%,且N肥运筹模式由传统模式A(基蘖肥:穗肥=5:5,基肥:分蘖肥=6:4)优化为B(基蘖肥:穗肥=6.5:3.5,基肥:分蘖肥=8:2)时,增产幅度更大,达9.3%。秸秆全量还田主要通过提高水稻结实率和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实现水稻增产。秸秆还田影响了水稻生长进程,表现为抑制水稻前期(孕穗期)生长和N素累积,而促进后期生物量增加和N素累积。同一时期,N肥模式B水稻生物量、N素累积量均高于模式A。秸秆全量还田后,土壤矿质N发生变化,水稻生育前期较不还田处理(CK)低,而后期较CK高,且N肥运筹模式B较A高。秸秆还田提高了N肥利用率,RNA、RNB分别比CK增加4.1和8.6个百分点,且土壤N素表观盈余量表现为:RNB
李勇曹红娣储亚云邓九胜朱荣松朱彩云蒋新华白洁瑞
关键词:氮肥运筹土壤矿质氮
浅谈秸秆综合利用与低碳经济被引量:6
2015年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充分发挥秸秆的经济价值,是解决因秸秆焚烧而引起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现从发展低碳经济的角度出发,总结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意义及相关措施,并提出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建议。
白洁瑞朱彩云顾国洪颜培敏
关键词:秸秆综合利用低碳经济
水生植物水体修复模式探析被引量:3
2015年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污染中最普遍的现象,现对水生植物修复水体富营养化的几种模式的技术原理、植物组建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使用水生植物修复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朱彩云白洁瑞顾国洪
关键词:水生植物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修复
不同施钾量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2007-2010年在金坛市水稻季布置16个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不施钾处理,钾肥增产率为8.4%~12.1%,肥料贡献率范围为7.7%~10.8%。钾肥利用率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钾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吸收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范围分别为4.7~10.1 kg/kg、44.8~130.4 kg/kg、25.0%~50.9%和18.7~28.2 kg/kg。钾土壤依存率范围为80.0%~85.5%,说明水稻吸收钾素大都来自土壤,因此通过均衡施钾肥达到改善土壤供钾能力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节约肥料资源的有效措施。
白洁瑞朱彩云顾国洪颜培敏朱荣松邱淑芬
关键词:钾肥水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