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晓晖
- 作品数:46 被引量:390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静脉注射异丙酚或咪唑安定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0
- 1996年
- 比较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的程度和时程。45例ASA Ⅰ成年手术患者,分别静注咪唑安定0.28mg/kg(Ⅰ组,n=16)、0.40mg/kg(Ⅱ组,n=16)或异丙酚2.5mg/kg(Ⅲ组,n=13)。观测注药前及注药后30min内MAP、HR、SpO_2、TV、MV、RR和P^(ET)CO_2,并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注药后三组MAP的最大降幅分别为20.0%、22.8%和22.2%;HR最大减幅分别为6.3%、8.7%和15.5%。呼吸停顿发生率/持续时间分别为37.5%/57.5s、31.3%/68.0s和76.9%/73.0s。注药后5min时异丙酚组MV已恢复到对照水平。提示异丙酚对MAP的影响程度与咪唑安定相似,但有心率减缓趋势。异丙酚和咪唑安定都能引起短暂呼吸抑制,且异丙酚组呼吸停顿发生率比咪唑安定组高,但通气量的恢复快得多。
- 欧阳葆怡温晓晖董庆龙
- 关键词:异丙酚咪唑安定
- 胸科麻醉时肺隔离技术安全性的研究
- 欧阳葆怡温晓晖梁丽霞叶靖董庆龙林治川曾婉华冉建陈德坚黄笑玉
- 该技术通过采用大样本统计学分析的方法,率先创立了适合成年国人在胸科麻醉行肺隔离时选用最佳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型号与X-线后前位平片锁骨胸骨端水平气管内径测量值的回归方程,确立了成年国人DLT插管深度与患者身高的回归方...
- 关键词:
- 关键词:安全性
- 双相气道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上呼吸道影像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不同通气状态下上呼吸道行放射学成像,分析在全身麻醉无自主呼吸条件下双相气道正压(BiPAP)无创机械通气是否能克服上呼吸道阻力达到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选择拟行咽腭成形术的OSAS患者10例,手术前常规实施麻醉诱导睡眠。分别对患者清醒状态下自主呼吸(清醒期)、睡眠诱导后意识消失(诱导期)、BiPAP无创机械通气后5min(通气期)时头部正位和侧位作螺旋CT扫描,测量上呼吸道各软组织区[软腭后区(RP)、舌根后区(RG)、会厌区(EPG)]的最窄气道横截面左右径、前后径长度及相应横截面积,并监测扫描过程中的无创血压(NI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自主呼吸频率(RR)。结果头颈部正位扫描显示诱导期RP区和EPG区最窄气道横截面左右径、前后径线长度比清醒期明显缩短,各区横截面积明显缩小[RP区:0.00(0.00,0.60)mm^2比38.34(10.57,72.76)mm^2,RG区:145.16(0.00,183.72)mm^2比177.79(111.05,216.27)mm^2,EPG区:39.02(7.55,86.36)mm^2比154.69(124.74,322.00)mm^2,均P〈0.05]。通气期各横截面径线和面积较清醒期仍明显缩小(均P〈0.05),但与诱导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头部侧位诱导期除RG区左右径外,各区最窄气道横截面左右径、前后径线长度均短于清醒期,横截面积亦缩小[RP区:0.00(0.00,18.74)mm^2比61.46(36.77,141.46)mm^2,RG区:69.75(35.74,214.83)mm^2比287.68(197.01,393.18)mm^2,EPG区:17.28(437,65.45)mm^2比293.76(254.63,374.83)mm^2,均P〈0.05]。BiPAP通气时各区横截面径线与清醒期比较尚明显缩短,横截面积虽缩小却较诱导期明显回升(均P〈0.05)。各期正、侧位NIBP、HR无明
- 温晓晖余革陈苓林翰菲
- 关键词:连续气道正压通气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上呼吸道
- 性别对全麻苏醒期靶控输注丙泊酚的血药浓度和药效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性别对全麻苏醒期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的血药浓度及药效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进行耳鼻喉科手术的患者18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女性组,每组9例。麻醉诱导及手术期间用内嵌Marsh药代动力学参数的TCI系统输注丙泊酚镇静,手术结束进入麻醉复苏室即开始梯度降低丙泊酚的目标效应室浓度(C_e),在进入麻醉复苏室后0,10,20,30,60,90,120 min用HPLC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比较实测血浆浓度(C_m)与目标血浆浓度(C_p)、C_e的差异,并记录分析患者镇静/警觉评分的差异。结果全麻苏醒期,2组C_m均低于C_p,其中男性组在30 min C_m较C_p显著降低(P<0.05),女性组在10~90 min各时间点C_m较C_p显著降低(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C_e、C_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麻醉复苏室后0,10 min,女性组C_m分别为(4.37±0.90),(1.71±0.52)μg·m L^(-1),男性组分别为(5.04±0.93),(2.10±0.37)μg·m 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和男性组TCI系统偏离性分别为-17.27%和-12.25%,精密度分别为28.01%和22.98%。10~60 min各时间点女性患者镇静/警觉评分偏高于男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2组患者镇静/警觉评分相同。结论全麻苏醒期TCI丙泊酚时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相比,Cp与Cm偏差较大,性别因素对血药浓度有明显影响,对药效学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孟冬梅张雪贞温晓晖喻鹏久肖翔林
- 关键词:丙泊酚靶控输注性别血药浓度药效学
- 全氟化碳不同给药时机对兔急性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评价全氟化碳不同给药时机对兔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8只,体重1.8~ 2.4 kg,50~ 60日龄,雌雄不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6):ALI组、全氟化碳预防性给药组(PP组)和全氟化碳治疗性给药组(PA组).ALI组机械通气60 min时,于5 min内颈内静脉注射油酸0.1 ml/kg制备ALI模型,分3次注射完毕;PP组吸人全氟化碳2ml· kg-1·h-160 min,然后制备ALI模型;PA组机械通气60 min时制备ALI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吸入全氟化碳2 ml· kg-1·h-160 min.分别于麻醉稳定30 min(T0)、机械通气60 min或全氟化碳预防性给药后60 min(T1)、造模后30 min(T2)、造模后60 min(T3)、造模后90 min(T4)和造模后150 min(T5)时,取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于T5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然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BALF中TNF-α和IL-1β的浓度,计算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W/D比值),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和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T0和T1时比较,3组T2-5时氧合指数均降低(P<0.05);与ALI组比较,PP组T2-5时氧合指数升高,BALF中TNF-α和IL-1β的浓度降低,肺组织W/D比值降低,TLR4和NF-κB p65的表达下调,PA组T5时氧合指数升高(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吸人全氟化碳2ml· kg-1·h-160 min可减轻兔ALI.
- 温晓晖喻文强郑曦赵子良李韶辉徐昊王家镜余革
- 关键词:氟碳化合物
- 低剂量全氟化碳不同时点干预急性肺损伤实验兔对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全氟化碳(PFC)汽化吸入预处理和后处理对油酸型急性肺损伤(ALI)实验兔模型的肺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成3组(n=6),PFC预处理组(Pre组)、PFC后处理组(Post组)和机械通气对照组(C组)。动物麻醉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Pre组和Post组分别在造模成功前后汽化吸入PFC 2 m L/(kg·h)60 min。C组不予PFC,机械通气60 min后,建立油酸型ALI模型。3组实验机械通气210 min。动物麻醉平稳30 min后定为T0,分别将机械通气(Post组和C组)60 min、PFC预处理(Pre组)60 min设定为T1,ALI造模后第30、60、90、150分钟设定为T2、T3、T4、T5时点,在各时点分别检测氧合指数(Pa O2/Fi O2)、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等。观察结束后处死动物,留取右肺上、中叶检测肺湿干重比,取右下肺组织分别在光镜下和大体观下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损伤评分。结果与Post组与C组各时点氧合指数相比,Pre组均显著升高(P<0.05),Post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湿干重比、右下肺病例损伤评分方面,Pre组显著低于Post组和C组(P<0.05),Post组和C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光镜下可见,Pre组以水肿渗出病变为主,伴小灶性出血,较C组和Post组有明显改善。Post组以炎症、坏死、渗出为主,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实验在不同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气道吸入PFC 2 m L/(kg·h)的两种干预模式中,预处理能够显著改善ALI兔的氧合指数,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
- 连祥基喻文强余革曾彩芳朱协坤李韶辉王家镜温晓晖
- 关键词:全氟化碳急性肺损伤
- 同种异体气管移植
- 何建行梁兆煜杨运有韦兵殷伟强温晓晖曾仑陈满荫谢展鸿钟南山
- 该成果用于治疗终末期气管病变。以化学及深低温法处理供体,使:1)保持供体气管软骨结构;2)去除供体黏膜主要相容性抗原;3)自体气管黏膜爬行覆盖使供体气管恢复分泌及排痰;4)转移网膜及肌皮瓣保证血运。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关键词:
- 关键词:移植术(医学)气管移植同种异体移植
-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上消化道PH值检测电路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的上消化道pH值检测电路,包括pH传感器,钳位保护电路、一级运放跟随电路、仪表运放电路及二级低通电路,所述的pH传感器依次与钳位保护电路、一级运放跟随电路、仪表运放电路及二阶低通电路相连。从p...
- 余革林治川温晓晖
- 文献传递
- 同种异体犬单肺移植早期血流动力学和肺功能的观察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犬单肺移植过程血流动力学和肺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健康家犬20条随机分为供体和受体各10条。受体行单肺移植,观察受体犬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观察其肺功能指标:潮气量(VT)、气道压力(Paw)、肺动态顺应性(Cdyn)、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观察酸碱平衡指标:碳酸氢根(HCO3-)、碱剩余(SBE)。肺动脉开放后,使用多巴胺和硝普钠并根据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情况调整剂量。结果供肺恢复灌注4 h内血流动力学、肺功能、酸碱平衡等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在单肺移植后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以减轻体循环紊乱,改善肺功能,稳定内环境,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
- 陈德坚余革温晓晖李颖芬陈剑锋
- 关键词:单肺移植血流动力学肺功能
-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深度与身高的关系被引量:61
- 2002年
- 目的 探寻Mallinckrodt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插管深度与患者身高之间的关系。方法 第一阶段选择胸科手术成年患者 370例 ,分为男性左DLT组 (ML组 )、女性左DLT组 (FL组 )、男性右DLT组 (MR组 )和女性右DLT组 (FR组 )。静脉诱导后插入选定的MallinckrodtDLT。听诊法调整管端位置 ,测量插管深度 (ID 1)。纤维支气管镜 (FB)直视下调整管端位置 ,再次测量插管深度 (ID 2 )。以患者身高和ID 2推导不同组别的回归方程。第二阶段 330例胸科手术患者 ,插入选定的DLT后 ,用听诊法和相应组别的回归方程所计算的插管深度调整管端位置 ,测量插管深度 (ID 3)。在FB直视下确认管端正确到位后 ,再次测量导管插管深度 (ID 4)。结果 根据 370例观测 ,听诊法确认双腔管管端已正确到位 ,与FB检查符合的仅 16 9例 ,错位率达 5 4 3%。FB确认管端正确到位时 ,ML组插管深度 (30 9± 1 8)cm比FL组 (2 8 3± 1 3)cm平均深 2 6cm(P <0 0 1) ,MR组 (30 2± 1 7)cm比FR组 (2 7 9± 1 6 )cm平均深 2 3cm(P <0 0 1)。插管深度与患者身高呈高度相关 (P<0 0 1)。第二阶段研究中按听诊法和相应回归方程计算值调整插管深度后 ,管端错位率比第一阶段降低了 6 0 % (P <0 0 1)。
- 欧阳葆怡温晓晖梁丽霞
- 关键词:插管深度双腔支气管导管身高胸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