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景云
- 作品数:18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学事业费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静脉内应用半剂量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冠脉内(IC)联合静脉内应用半剂量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年龄≥70岁、因AMI行急诊PCI的患者104例,被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52例)和半剂量组(52列)。两组均IC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0μg/kg,常规组和半剂量组分别以0.15、0.075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24 h。比较两组PCI术后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STEMI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 Tn T)峰值,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栓积分、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和胶原(COL)3种诱导剂作用下的血小板聚集程度(全血电阻抗法,WBIA);PCI术后90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的差异。比较两组用药期间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半剂量组PCI术后ST段完全回落率(84%vs.86%)、血清hs-c Tn T峰值〔(5.1±1.9)μg/L vs.(5.8±2.6)μg/L〕,PCI术后即刻血栓积分〔(1.0±0.5)分vs.(1.1±0.6)分〕、TIMIⅢ级血流(86%vs.88%)和TMPGⅢ级(78%vs.80%)获得率方面和常规剂量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半剂量组ADP〔(0.4±0.8)Ohms vs.(0.2±0.7)〕Ohms)、AA〔(0.10±0.36)Ohms vs.(0.06±0.24)Ohms〕、COL〔(11±5)Ohms vs.(9±5)Ohms〕3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程度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半剂量组患者PCI术后90 d的LVEF(57±6 vs.58±68)、总MACEs的发生率和常规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半剂量组总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老年AMI患者,在IC负荷剂量的基础上,静脉内半剂量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可以更好地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
- 何芸赵强王淑香徐元杰罗景云黄伟光吴同果
- 关键词:替罗非班老年
-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84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血栓负荷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42例(A组)和标准PCI 42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MBG)、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MBG、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及LVEF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联合使用ZEEK导管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安全可行,可有效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和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黄伟光吴同果蒋作锋崔进赵强罗景云邓燕容李雪仪
-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抽吸替罗非班
-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联合静脉内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冠脉联合静脉内使用小剂量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76例,年龄≥70 a,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患者。对照组: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0μg/kg,之后以0.15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24 h;研究组: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10μg/kg,之后以0.075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24 h。比较2组PCI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率,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cTnT)峰值,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栓积分、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PCI术后90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的差异;比较2组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PCI术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心电图ST段回落率有降低的趋势(P=0.053),血清超敏cTnT峰值(P=0.025)、IRA血栓积分显著降低(P=0.013),TIMI 3级血流及TMPG 3级的获得率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38和0.030)。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PCI术后90 d的LVEF显著增加(P=0.026),总MACEs的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P=0.053)。用药期间,研究组总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3)。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与单纯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相比,冠脉联合静脉内小剂量替罗非班更有助于改善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和缩小梗死面积,并显著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 赵强吴同果王淑香徐元杰曾芳罗景云黄伟光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替罗非班
- 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09年5月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314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n=157)和股动脉组(n=157),观察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动脉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外周血管并发症和术后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49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52例。两组间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脉穿刺时间桡动脉组明显多于股动脉组(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在股动脉组术后肺栓塞发生2例,而桡动脉组0例。总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8.1%(308/314)。结论只要规范化操作,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且可行,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少。
- 黄伟光吴同果韦建瑞罗景云赵强崔进郭晓碧
- 关键词:桡动脉股动脉血管成形术
- 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受体)表达以及不同剂量的卡维地洛对其的干预效果。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10)和心力衰竭组(n=22)。心力衰竭组大鼠分别予生理盐水(心力衰竭对照组,n=6)、低剂量卡维地洛(3mg·kg-1.d-1,n=8)或高剂量卡维地洛(6mg·kg-1.d-1,n=8)口服灌注,共3个月。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力衰竭组大鼠左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最大收缩和舒张速率的绝对值显著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压显著增高(P<0.01)。与低剂量卡维地洛组比较,高剂量卡维地洛组LVESP及dp/dtmax明显升高、LVEDP明显降低(P<0.01)。高剂量卡维地洛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低于低剂量卡维地洛组和心力衰竭对照组(P<0.01)。研究组左心室β3受体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高剂量卡维地洛组大鼠左心室β3受体表达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低剂量卡维地洛组(P<0.01)。结论:大鼠衰竭左心室的β3受体表达明显增加。高剂量卡维地洛对大鼠心力衰竭后血流动力学、左心室重构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低剂量时。高剂量卡维地洛明显抑制大鼠衰竭左心室β3受体表达,而低剂量卡维地洛没有此作用。
- 赵强蒋作锋吴同果陈国伟罗景云韦建瑞
- 关键词: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卡维地洛
-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通过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以评价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8月在该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共106例,其中急诊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观察组(n=55),同期条件相当未应用血栓抽吸治疗仅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n=51),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术后和随访期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发病距血管再通时间、直接支架置入率和术后达TIMI3级血流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无复流率则明显减少,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观察组在TnT峰值及CK-MB峰值、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心衰、再次AMI、病死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AMI急诊PCI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能有效的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提高患者术后心功能。
- 黄伟光罗景云赵强徐元杰吴同果
-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抽吸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西洛他唑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随访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在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后改用西洛他唑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入选植入DES的患者108例,均为冠状动脉简单病变,其中52例患者既往有阿司匹林不耐受情况,列入研究组,改用西洛他唑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其余56例患者列入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年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以及出血、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主要终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研究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患者植入DES后,改用西洛他唑+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较少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1年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何鸿志吴同果赵强罗景云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药物支架西洛他唑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联合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对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静脉联合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早期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和研究组(静脉联合冠状动脉内使用替罗非班),每组各33例患者。比较2组PCI术后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心电图ST段回落率、梗死相关动脉的血流分级及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CI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血清cTnT、CK-M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ST段回落率、TIMI血流III级获得率及TMPG III级获得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PCI术后7d的LVEF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总MACEs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68%vs 34.4%,P<0.05)。2组患者用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与单纯早期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相比,冠脉和静脉内联合使用安全,且更有助于改善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和短期预后。
- 徐元杰赵强薛芳黄伟光罗景云李彪吴同果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替罗非班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中血栓抽吸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 观察在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96例,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2组均采取直接支架置入或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研究组此之前沿导丝送人ZEEK血栓抽吸装置至病变部位负压抽吸。观察2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效果。结果研究组发病距血管再通时间、直接支架置入率和术后达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情况[分别为(5.1±2.3)h、44.0%(22/50)、92.0%(46/50)]明显好于对照组[分别为(6.2±3.5)h、30.4%(14/46)、82.6%(38/46)],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2/50)比13.0%(6/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eInT峰值及CK-MB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1±2.6)pg/L、(142.0±68.3)U/L及(8.5±2.9)μg/L、(176.0±71.2)U/L],心电图ST段回落率、左Jb室射血分数明显大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4.0%(32/50)、(56.0±13.5)%及45.7(21/46)、(45.6±10.2)%],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再次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率较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4.0%(7/50)、0、2.0%(1/50)及23.9%(11/46)、4.3%(2/46)、8.7%(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TEMI急诊介入术中血栓抽吸治疗安全可靠,增加心肌的血流灌注,减少坏死心肌数量,改善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
- 黄伟光罗景云赵强徐元杰崔进吴同果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血栓抽吸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途径直接PCI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桡动脉入径行直接冠脉介入治疗(TRA-p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02例[男性73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68.5±11.6)岁]发病在12 h内需接受pPCI治疗的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人径(TBA-pPCI)组52例,经股动脉入径(TFA-pPCI)组50例,观察两组的成功率、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评估术侧桡动脉、股动脉搏动情况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处理病变血管支数、病变程度,以及在操作时间、疗效和成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TFA-pPCI组出血等血管并发症明显高于TRA-pPCI组(P<0.05). TRA-pPCI组术中有5.8%的患者出现上肢动脉轻度痉挛,但经解痉治疗有效且不需中断PCI操作.术后3个月随访,TRA-pPCI组仅1例患者出现桡动脉搏动减弱,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老年AMI患者,两种入径的p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TRA-pPCI组出血等血管并发症少,可作为老年AMI患者PCI治疗时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 黄伟光吴同果韦建瑞罗景云赵强崔进郭晓碧
- 关键词:桡动脉股动脉血管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