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学群
-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5-Fu局部外用联合干扰素注射治疗巨大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和优化巨大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方法治疗组用2.5%5-氟尿嘧啶(5-Fu)溶液外敷或填塞联合干扰素注射,疣体明显缩小后再使用高频电刀祛除疣体。对照组用高频电刀祛除疣体联合干扰素注射。两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4.74%(36/38),对照组有效率76.32%(29/38)。结论氟尿嘧啶外用联合干扰素治疗巨大尖锐湿疣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使后期激光、冷冻等治疗变为简单,减少复发率,减轻患者和医生的困扰。特别对一些合并有艾滋病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 郑雪莲唐勇姚学群
- 关键词:尖锐湿疣5-氟尿嘧啶干扰素
- 某地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别的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了解怀化地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该地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120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120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中83例(69.17%)检出HPV阳性,检出率最高依次为HPV-6、16、52、11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中以21∽30岁及31∽40岁年龄段HPV感染阳性率较高。HPV单一感染率60.24%,多重感染率39.76%,多重感染以高低危混合型为主。结论怀化地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主要HPV基因型为6、16、52及11型,21∽40岁为易感人群,多重感染以高低危混合型为主,HPV分型检测在男性尖锐湿疣的临床诊断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姚学群廖晓敏唐勇郑雪莲曾慧智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尖锐湿疣基因型
- 儿童植物目光性皮炎二例
- 2009年
- 例1男,11岁,因颜面、双手肿胀,疼痛20天,加重2天于2008年5月8日来我院就诊。患儿20天前因进食酸油菜日晒后出现颜面双手肿胀伴疼痛,无明显渗出及水疱,于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植物日光性皮炎,经避光、地塞米松治疗7天后肿胀消退。2天前患儿因再次食用酸油菜及日晒后又出现颜面及双手部肿胀疼痛,伴水疱、大疱、渗出就诊于我院,以植物日光性皮炎收住院治疗。
- 姚学群宋守荣魏羽佳中小平杨柳依
- 关键词:植物日光性皮炎儿童门诊就诊地塞米松治疗肿胀疼痛手肿胀
- 贵州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发病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寻常型银屑病(PV)的调查分析,了解有家族史及无家族史PV患者的发病特征,比较其两者在首发年龄、发病季节、病情程度、发病部位、发病前诱因等发病特征上的不同。方法收集212例寻常型PV患者的临床资料(有家族史35例,无家族史177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2例PV患者中男性123例,女性89例,男女性别比1.38:1。平均就诊年龄(37.60±14.46)岁,平均首发年龄(27.75±13.40)岁。各学历及各职业人群均可发病。无家族史177例(83.49%),有家族史35例(16.51%),有家族史PV患者总体首发年龄早(t=4.260,P<0.001)、病情程度轻(χ2=7.877,P=0.019)于无家族史PV患者;在发病部位上有家族史PV患者与无家族史的PV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有家族史PV患者在发病诱因中有感染史(χ2=3.930,P=0.047)、外伤史(χ2=6.462,P=0.011)的较无家族史PV患者多。结论有家族史PV和无家族史PV患者在首发年龄、病情程度和发病诱因等发病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不同的发病机制有关。
- 盛良姚学群宋守荣魏羽佳刘素琴廖跃
-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特征家族史
- 表现为大疱型表皮松解样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2例
- 例1.患者,女,19岁,因全身反复起脓疱13年,再发10天于2008年12月22日背送入院。13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出现密集分布针尖至粟粒大小淡黄色脓疱,伴高热,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痊愈(具体治疗不详),未明确诊断。此后病...
- 姚学群宋守荣魏羽佳杨柳依申小平唐建伟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18(IL-18)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其中进行期42例,静止期19例,退行期47例)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17、IL-18水平,并与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进行期、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退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进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静止期和退行期(P<0.01);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退行期(P<0.01)。(3)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与PASI评分值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1);进行期、退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与PASI评分值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但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与PASI评分值间无线性关系(P>0.05)。结论IL-17和IL-18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进程,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 胡建红姚学群宋守荣魏羽佳刘素琴廖跃
-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白介素-17白介素-18
- 伊曲康唑引起药疹一例
- 2008年
- 患者女,33岁。躯干、四肢皮疹伴瘙痒8h于2008年4月15日来我科就诊。8h前,患者因“甲真菌病”服用伊曲康唑1粒(商品名斯皮仁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71112979,规格:0.1g/粒),服药后约3h,躯干、四肢出现皮疹,感瘙痒,伴胸闷、心慌、恶心。就诊于附近市级医院,给予苯海拉明、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处理后,症状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追问病史,患者在就诊前1天因咽部疼痛自行服用罗红霉素1粒(0.15g);20天前因“甲真菌病”服用同厂家批号伊曲康唑1粒,
- 唐建伟宋守荣吴保华姚学群
- 关键词:伊曲康唑药疹甲真菌病葡萄糖酸钙就诊前斯皮仁诺
- 泛发性结节性二期梅毒1例被引量:2
- 2015年
- 患者女,51岁。躯干、四肢泛发红色结节2个月,RPR 1∶64(+),TPHA(+)。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有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诊断:二期梅毒。予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深部肌肉注射,1次/周,共3次,3周后皮损结节明显消退。3个月后复查RPR 1∶8,再次予苄星青霉素治疗,皮损无复发。
- 姚学群唐勇
- 关键词:二期梅毒结节性泛发性
- 食物血清特异性IgG检测在变应性皮肤病中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慢性3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2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及检测不同分组的IgG抗体阳性率。结果 320例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72.8%高于对照组。特异性IgG阳性率较高(20%以上)的主要致敏食物有2种,分别为蛋黄/蛋清和牛奶。过敏性紫癜组患者敏感食物蛋黄/蛋清类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荨麻疹及湿疹组。儿童组食物不耐受明显高于其他组。过敏性紫癜食物不耐受多见于儿童组。不同性别间食物不耐受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有明显相关性,儿童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食物不耐受发生率较高,食物不耐受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有密切关系。
- 姚学群
- 关键词:特异性IGG食物不耐受变应性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