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兰
- 作品数:26 被引量:207H指数:7
-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股动脉置管微量泵持续给药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 2009年
- [目的]总结23例糖尿病足病人行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3例糖尿病足病人行持续微泵给药,改善狭窄或闭塞血管的供血,治疗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强化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结果]13例糖尿病足病人下肢狭窄或闭塞的血管重新开通,8例病人患肢建立了良好的侧支循环,2例截肢治疗。[结论]强化护理措施能帮助股动脉介入置管微泵持续给药改善糖尿病足狭窄或闭塞血管的供血。
- 赵晓玲姚兰唐元英彭光平
- 关键词:护理
- 股动脉置管持续微量动脉泵给药治疗糖尿病足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微量动脉泵持续股动脉输注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足病(DF)的疗效。方法 DF患者56例随机分为微量泵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微量泵持续股动脉输注前列地尔,对照组予静脉输注前列地尔,均持续3~7d。观察两组冷感或红肿减轻例数及侧支循环建立例数。结果治疗组病变肢体皮温升高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0.70)vs(0.07±0.26)℃,t=17.61,P=0.002]。治疗组患肢溃疡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P=0.001)。结论微量动脉泵持续股动脉输注前列地尔治疗Foutain 3级及3级以上DF,可使患肢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改善足部血供。
- 蒋成霞曹跃勇潘俊江赵少勇周娟武金文刘欣华燕杨祖蓉姚兰谢书和
- 关键词:糖尿病足病前列地尔
- 阿托伐他汀钙对Ⅲ~Ⅴ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非依赖降脂的肾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Ⅲ~Ⅴ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非依赖降脂的肾保护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64例Ⅲ~Ⅴ期DN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与研究组(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40 mg/d)。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16周后两组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CRP与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患者CHOL、TG、LDL-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的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及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及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 <0.05);治疗16周后,两组的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及CRP水平均降低(P <0.05),研究组的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及CRP水平低于治疗4周后及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与CRP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以通过非依赖降脂(改善微炎症状态)对Ⅲ~Ⅴ期DN患者肾功能产生明显的保护作用。
- 赵品勇周进姚兰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微炎症状态肾功能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GP方案引起血糖升高的干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将44名NSCLC患者根据血糖情况分为血糖正常组32名患者直接用GP方案化疗,血糖升高组12名患者予胰岛素干预后,再进行化疗。结果:血糖正常者经化疗3周期后25%(8/32)出现血糖升高,而糖调节受损一半转变为糖尿病。用CGMS监测血糖,能很好地帮助调整血糖。结论:用CGMS监测血糖能很好地指导治疗。
- 姚兰蒋成霞唐元英叶序卷贾钰铭雷开键徐勇
- 利拉鲁肽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内脏脂肪素、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28
- 2020年
-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内脏脂肪素、瘦素(Lp)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T2DM患者98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利拉鲁肽组52例与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组)46例,利拉鲁肽组采用利拉鲁肽治疗,皮下注射0.6~1.2 mg/次,DPP-4组口服西格列汀,100 mg/次,两组均持续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内脏脂肪素、Lp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体重、腰臀比、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血脂指标、内脏脂肪素、Lp、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体重、腰臀比、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利拉鲁肽组FPG、2hPG、HbA1c、TC、内脏脂肪素、Lp、FINS、HOMA-IR、体重、腰臀比、BMI皆低于DPP-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对T2DM降糖效果好,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下调TC、内脏脂肪素、Lp水平;减轻体重,降低腰臀比、BMI;且安全性肯定。
- 游成姗李自刚武金文姚兰郭艳艳
-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样肽1胰岛素抵抗瘦素内脏脂肪素
- 糖尿病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保管溶栓保肢5例报告
-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时留置导管持续溶栓,并抗凝、扩管结合治疗,达到血管再通.方法 行DSA检查,确认病变部位后给予溶栓后,固定保留置管采用微量泵持续输注尿激酶+前列地尔20 μg/d,共1~6天.结果 ...
- 蒋成霞刘欣姚兰朱军
- 蛙皮素与丝裂霉素C干预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蛙皮素与丝裂霉素C在体外对人树突状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方法]MTT法检测各组DCs的抑制率,电镜、流式细胞术检测DCs的凋亡,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DCs培养上清中IL-12的含量。[结果]B组、M组、B+M组对DCs的抑制作用依次增高;M组和B+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BOM组DCs处于凋亡早期,MMC组DCs处于凋亡晚期;M组和B+M组DCsIL-12分泌量相对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M+B组、M组DCs的凋亡率与C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脐带血中可以培养出典型的DCs,BOM与MMC均能抑制DCs的功能,诱导其凋亡,且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 叶序卷姚兰王立宁敏曼贾钰铭
- 关键词:蛙皮素丝裂霉素C树突状细胞
- 2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便秘治疗比较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总结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便秘症状的治疗经验。方法:治疗组晨起饮用300~500ml温开水,三餐前饮用温开水200ml+莫沙必利分散片5mg+复合维生素B 1片;对照组晨起饮用300~500ml温开水,三餐前饮用温开水200ml,不加用莫沙必利分散片及复合维生素B。结果:两组显效率比较,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温水饮用在解决2型糖尿病患者便秘症状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莫沙必利分散片及复合维生素B能缓解便秘。
- 姚兰蒋成霞唐元英叶序卷刘雪梅徐勇
- 关键词:便秘2型糖尿病
-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及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被引量:23
- 2020年
-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及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肥胖2型糖尿病(T2DM)疗效及对患者胰岛素功能和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T2DM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门冬胰岛素30及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利拉鲁肽治疗,持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身高、体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测定男性患者睾酮(T)、雌二醇(E2)、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含量;女性患者于经期结束后一周测定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统计两组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PG、2hPG、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体重与BMI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TC、TG、LDL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HDL水平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男性患者T、SH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观察组女性患者E2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及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肥胖2型糖尿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纠正脂质代谢紊乱,上调性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姚兰蒋成霞郭艳艳游成珊李梅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门冬胰岛素30二甲双胍利拉鲁肽肥胖
- 大剂量甘氨双唑钠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大剂量甘氨双唑钠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增敏作用,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1例经CT、AFP等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肝癌病例按入组标准进入本研究,A组灌注化疗药物前注入2.0g甘氨双唑钠稀释液,B组灌注化疗药物前注入0.25g甘氨双唑钠稀释液,两组间手术方式及化疗方案无差异。结果近期疗效观察显示A组的肿瘤控制情况明显好于B组,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甘氨双唑钠联合同期化疗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有效率提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 叶序卷姚兰贾钰铭朱军殷圣群曹跃勇
- 关键词:甘氨双唑钠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