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军
- 作品数:35 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住院Alzheimer病患者的精神症状分析
- 1998年
- Alzheimer病(AD)是发生在老年及老年前期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大脑退行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5~7%。现在AD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老龄人群常见的疾病,被称为世纪病,已列入老年医学和老年精神病学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
- 石玉中秦志华成军
- 关键词:住院ALZHEIMER病精神症状
- 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 1999年
-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应用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20例,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治疗8wk后疗效达痊愈10例,显著好转4例,好转4例,有效率90%,利培酮治疗起效时间为1wk。结论利培酮是一种对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的药物,可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第一线药物。
- 张疆莉杜保国郭慧荣成军杨世昌
-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 伴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与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男性攻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精神症状、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对有无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各50例进行人口学资料分析、精神症状的评定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结果与非攻击组相比,攻击组自知力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波幅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3波幅降低可能是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因子,而差的自知力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
- 成军李红穆俊林石玉中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
- 30例Alzheimer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 1996年
- Alzheimer病(AD)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大脑退行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5~7%。现在AD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老龄人群中常见的疾病,被称为世纪病,已列入老年医学和老年精神病学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AD的患病率及其在精神科住院病人中的比例也有较大幅度上升。本文分析30例住院的AD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总结其特点。
- 石玉中成军胡宪章娄百玉
- 关键词:精神病性症状
- 氯氮平对地卓西平马来酸盐诱导的精神分裂症大鼠前额叶皮质神经调节蛋白1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诱导的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神经调节蛋白1(NRG-1)的表达及氯氮平干预后的变化,分析NRG-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和动物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79只大鼠分为对照组(n=31)、模型组(n=36)和干预组(n=12)。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腹腔注射MK-801,干预组大鼠在注射MK-801 5 min后给予氯氮平进行干预。采用自发活动、共济失调、刻板行为、前脉冲抑制(PPI)测试评定大鼠的精神分裂样行为。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前额叶皮质NRG-1mRNA基因各亚型(Hrg、Ggf、Smdf)的表达水平。结果 3组大鼠自发活动90 min总路程、总共济失调评分、总刻板行为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72、74、78 dB下PPI结果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作用90 min时,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质Hrg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5),模型组Smdf mRNA的表达高于干预组(P<0.05)。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质Hrg mRNA在末次药物注射120 min时的表达低于其在0、30、60、90 min的表达(P<0.05)。大鼠前额叶皮质总NRG-1、Hrg和Smdf mRNA表达水平与自发活动的移动路程存在显著相关(P<0.05);Hrg mRNA的表达与刻板行为评分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MK-801和氯氮平可影响大鼠前额叶皮质总NRG-1、Hrg、Smdf mRNA的表达,大鼠前额皮质NRG-1、Hrg、Smdf mRNA的表达水平与精神分裂样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总NRG-1、Hrg、Smdf mRNA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
- 成军李红张红星李文强吕路线
- 关键词:神经调节蛋白-1精神分裂症地卓西平马来酸盐氯氮平
- 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白细胞介素 -6( IL-6)的影响及 IL-6与精神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 41例儿童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 IL-6血浆水平 ,用健康儿童少年作对照 ,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 PANSS)评估精神症状及其变化。结果 治疗前患者组血浆 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治疗后 4、8周末 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 4周末 IL-6水平与阳性症状呈正相关 ,治疗后 4、8周末一般病理分减分率、治疗后 8周末 PANSS总分减分率与 IL-6减分率呈正相关。结论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 ,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免疫抑制作用 ,血浆 IL-6与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 李强郭敬华郭素芹成军杜海霞
-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白细胞介素-6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 GQOL1 -74)评定生活质量 ,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首发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用 PAN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 ,并与生活质量做相关分析。结果 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状态维度、总维度分均明显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治疗后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总维度分均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 6个月后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总维度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3精神症状与生活质量多项因子分及维度分有相关关系。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生活质量与精神症状严重程度有关。
- 成军郭素芹李强杜海霞
-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
- 精神分裂症患者氯丙嗪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观察
- 2000年
-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氯丙嗪治疗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对33例首次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氯丙嗪治疗前后进行BPRS评定及肾上腺素致聚下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并与60名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1分钟聚集率(PAR_1)、5分钟聚集率(PAR_5)和最大聚集率(PAR_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用氯丙嗪治疗1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BPRS评定分值下降(P<0.01),血小板聚集功能PAR_1无显著性改变(P>0.05),PAR_5、PAR_M明显升高(P<0.05)。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氯丙嗪治疗可导致血小板的激活状态。
- 周伟强成军张秀明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氯丙嗪血小板聚集功能
- 氯氮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了解氯氮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清α 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白细胞介素 18(IL 18)的影响 ,并探讨TNFα、IL 18与精神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 5 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给予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 4周末、8周末、6月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 18水平 ,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及其因子分评估精神症状及其变化。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TNFα和IL 1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后 4周末IL 18基本恢复正常水平 ,8周末TNFα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后 8周末TNFα水平、6月末TNFα和IL 1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5 )。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 6月末IL 1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5 )。两种药物对TNFα、IL 18的影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前TNFα水平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 (P <0 0 5 ) ,TNFα与IL 18呈正相关 (P <0 0 5 )。治疗后 6月末TNFα减分率与PANSS总分减分率呈正相关 (P <0 0 5 ) ,两组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用量与TNFα、IL 18减分率均无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TNFα和IL 18均有抑制作用 。
- 郭素芹陈娓吕路线张顺利成军李强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8精神分裂症氯氮平利培酮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与社会支持的对照比较被引量:30
- 2003年
-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和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支持进行评定,用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非精神疾病患者作对照。结果(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客观支持(8.1±2.1)、主观支持(19.8±3.5)、对支持的利用度(7.3±1.7)、社会支持总分(35.3±5.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28~5.02,P<0.01~0.05),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患者(t=3.78~6.02,P<0.01)。(2)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项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均明显低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χ2=4.20~18.43,P<0.05~0.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社会支持均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差于非精神疾病患者。
- 郭素芹吕路线李强成军
- 关键词:社会功能缺陷社会支持首发精神分裂症社会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