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抑郁心理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4
- 2019年
-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发病情况及血清5-HT、IL-6、IL-8、IL-2的表达特点,分析其与疾病的活动关系,并探讨焦虑、抑郁心理影响UC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病例组: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UC患者121例,按病情分期及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分为:A组:缓解期患者;B组:活动期患者;其中B组活动期患者又分为:C组:轻度活动期患者;D组:中-重度活动期患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共30名。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UC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发病情况;ELISA法检测患者血液中5-HT、IL-6、IL-8、IL-2的含量。结果病例组HAMA、HAMD评分及5-HT、IL-6、IL-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患者HAMA、HAMD评分及5-HT、IL-6、IL-8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患者(P<0.05),IL-2含量显著低于A组患者(P<0.05);D组患者HAMA、HAMD评分及5-HT、IL-6、IL-8含量均显著高于C组患者(P<0.05),IL-2含量显著低于C组患者(P<0.05)。病例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与5-HT、IL-6、IL-8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IL-2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焦虑、抑郁心理可能通过改变5-HT等神经递质的分泌,经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改变脑-肠轴功能,影响免疫系统IL-6、IL-8、IL-2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参与UC的发病。
- 赵昌东赵红艳柯希权张小节张辉王淑芳李雪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抑郁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细胞因子
- 焦虑与抑郁心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6
- 2020年
-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内科常见病,目前,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精神心理因素可能也参与了UC的发病,但精神心理因素到底通过何种机制参与UC的发病,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目的探讨焦虑、抑郁心理对UC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1月在蚌埠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UC患者198例为病例组,根据病情分期将其分为缓解期(A组)57例和活动期(B组)141例。B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活动期(B1亚组)83例和中-重度活动期(B2亚组)58例。121例轻-中度活动期患者中合并焦虑和/或抑郁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干预组31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干预组予“心理干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另选取同期在两院体检健康者32例作为健康体检组。于纳入研究和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研究对象焦虑、抑郁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羟色胺(5-HT)、白介素(IL)-6、IL-8、IL-2水平。结果健康体检组、A组、B1亚组HAMA、HAMD评分及5-HT、IL-6、IL-8水平均分别低于病例组、B组、B2亚组,IL-2水平均分别高于病例组、B组、B2亚组(P<0.01)。Pe 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与5-HT、IL-6、IL-8呈正相关,与IL-2呈负相关(P<0.001)。治疗4周后,干预组HAMA、HAMD评分及5-HT、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及5-HT、IL-6、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IL-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焦虑、抑郁心理与UC发病密切相关,其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相关指标而参与UC的发病。
- 赵昌东赵红艳柯希权张小节张辉王淑芳李雪
- 关键词:焦虑抑郁神经内分泌细胞细胞因子类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黏膜CX3CR1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UC患者大肠黏膜CX3CR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5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另设健康组15例,观察组予以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SASP治疗,对照组予以SASP治疗,健康组为空白对照。观察所有UC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改良Mayo评分结果,并观察健康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同一病变部位大肠黏膜CX3CR1的表达情况。结果 UC患者治疗前大肠黏膜CX3CR1总阳性率为88.37%,健康组大肠黏膜CX3CR1总阳性率为2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9,P<0.01);治疗后2周,观察组大肠黏膜CX3CR1的表达和改良Mayo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2.085,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SASP治疗UC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SASP,参芪扶正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大肠黏膜CX3CR1的表达而参与了UC的治疗。
- 赵昌东张小节张磊罗红波陈娴张辉张一峰
- 关键词:肠黏膜参芪扶正注射液CX3CR1
- 改良黏膜刀辅助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粗蒂大息肉的初步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改良黏膜刀辅助息肉切除术(KAP)治疗结直肠粗蒂大息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们在既往其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KAP技术做出如下改良:首先采用放大内镜对结直肠粗蒂大息肉头端及根部进行JNET与Pit pattern分型,评估病变性质,排除恶性息肉;然后使用止血夹夹闭息肉根部阻断血流;再使用HOOK刀或IT刀沿止血夹上方1~2 mm处将息肉整块切除;止血钳、钛夹或(和)尼龙绳进一步处理创面;取出标本、固定送检病理。在此基础上,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改良KAP治疗的15例结直肠粗蒂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切除操作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初步分析改良KAP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中无大出血以及穿孔发生,术后未出现迟发性出血,也未出现迟发性穿孔和电凝综合征。术后病理显示完整切除率为100%。结论改良KAP治疗结直肠粗蒂大息肉操作安全有效。
- 程银梦殷开红柯希权张秀敏赵昌东
- 关键词:肠息肉
- 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的人格特征及精神心理状态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的人格特征和精神心理特点,为该病的综合治疗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调查96例NERD患者(病例组),并与72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E分值、N分值、幸福感指数、焦虑/抑郁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NERD患者内向和(或)情绪不稳定人格、幸福感降低、焦虑∕抑郁者多见,提示心理干预对该病的防治可能有重要意义。
- 赵昌东张小节曹金霞罗红波陈娴张辉
- 关键词:非糜烂性反流病人格特征精神心理
- 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肝炎,以女性易患、转氨酶升高、高丙种球蛋白血症、高血清自身抗体等为特点。肝活检主要表现为界板炎症和浆细胞浸润。遗传易感性被认为是主要因素,而病毒感染、环境和药物等则可能是在遗传易感性基础上的促发因素,维持自身耐受的多种调节机制的失调参与了AIH的发生。
- 赵昌东王启之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遗传易感性
- 肠道菌群及IL-23/IL-17轴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分析肠道菌群、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轴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溃疡性结肠炎组,另选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以及溃疡性结肠炎组内不同分型患者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IL-17、IL-23进行对比,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对肠道菌群、IL-17、IL-23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肠杆菌、肠球菌、IL-17、IL-23高于对照组,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组内轻型患者肠杆菌、肠球菌、IL-17、IL-23最低,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最高,重型患者肠杆菌、肠球菌、IL-17、IL-23最高,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最低,中型介于其间,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肠杆菌、肠球菌与IL-17、IL-23呈正相关性(P<0.05),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与IL-17、IL-23呈负相关性(P<0.05),肠杆菌、肠球菌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P<0.05),IL-17、IL-23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肠道菌群,IL-23/IL-17轴与溃疡性结肠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或可能为该病症的重要治疗靶点。
- 王淑芳赵昌东邵长江李雪卢学峰刘维忠张秀敏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无蒂息肉40例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无蒂息肉的效果。方法采用EMR对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40例大肠无蒂息肉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在息肉旁注射混合溶液(甘油果糖、美兰、肾上腺素)使病灶充分隆起,后启动氩气高频电刀切除病灶,配合使用钛夹夹闭创面,术后回收标本送病理检查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研究40例患者息肉均成功切除,其中1例直径约2.0cm的息肉行内镜黏膜下分片切除术成功切除。治疗过程中无1例患者发生麻醉意外。5例患者病变切除后出现可控性出血,经内镜下止血治疗(热检钳钳夹、氩气烧灼或钛夹夹闭创面)后,均成功止血。26例患者术后给予钛夹夹闭创面,无1例发生穿孔。术后病理检查显示:炎性息肉2例,管状腺瘤12例,绒毛状腺瘤10例,管状绒毛状腺瘤16例。半年后复查肠镜,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无息肉残留及复发。结论 EMR治疗大肠无蒂息肉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罗红波陈娴张辉赵昌东张小节李玲
-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大肠无蒂息肉
- 心理干预联合黛力新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伴精神心理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黛力新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合并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 Q)、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HAD)调查84例NERD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黛力新、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对照组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Gerd Q症状评分及HAD评分结果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联合黛力新治疗NERD合并精神心理障碍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 赵昌东张小节张辉曹金霞
- 关键词:非糜烂性反流病精神心理障碍心理干预黛力新
- 28例幼儿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体会
- 2012年
- 目的总结幼儿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大肠息肉患儿病历,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及微波烧灼的方法进行息肉治疗。结果 28例患儿中发现直肠息肉24枚,乙状结肠4枚,息肉直径1~3cm,其中带蒂息肉26枚,亚蒂息肉2枚,予高频电切除,残端有渗血者予微波烧灼,术后组织病理示大多为幼年性息肉。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无穿孔、迟发性出血等发生。结论幼儿大肠息肉主要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病理类型以幼年性息肉为主,应用高频电切及微波烧灼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
- 张辉张小节罗红波陈娴赵昌东张萍
- 关键词:幼儿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