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珊珊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毛孢子菌
  • 4篇阿萨希毛孢子...
  • 2篇酵母相
  • 2篇菌丝相
  • 2篇CDC42
  • 1篇单核
  • 1篇心动描记术
  • 1篇心动图
  • 1篇心耳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真菌性
  • 1篇真菌性外耳道...
  • 1篇肉桂
  • 1篇食管
  • 1篇食管超声
  • 1篇食管超声心动...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机构

  • 4篇北京军区总医...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赤峰学院
  • 1篇东莞市莞城医...

作者

  • 6篇陈珊珊
  • 2篇廖勇
  • 2篇杨蓉娅
  • 2篇吕雪莲
  • 2篇王瑞丽
  • 1篇敖俊红
  • 1篇李海涛
  • 1篇谢玉环
  • 1篇周剑峰

传媒

  • 2篇2016全国...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Cdc42基因在阿萨希毛孢子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的表达差异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42,Cdc42)基因在阿萨希毛孢子菌的菌丝相和酵母相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菌丝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培养标准株酵母相和菌丝相组、标准株不同时间生长组、4株不同来源菌株生长组,检测三组阿萨希毛孢子菌菌丝生成率,并提取总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各组中Cdc42的基因表达,并计算其相对表达量。结果不同条件下菌丝生成率不同,Cdc42在各组中均有表达,且随着菌丝生成率的升高,Cdc42基因表达量基本呈上升趋势。结论 Cdc42参与菌丝的形成。
陈珊珊周剑峰吕雪莲廖勇李海涛王瑞丽杨蓉娅
关键词:阿萨希毛孢子菌CDC42菌丝相酵母相
Ras1、Cdc42、Rac1、Rho1基因在阿萨希毛孢子菌不同菌相中的表达差异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Ras1、Cdc42、Rac1、Rho1基因在阿萨希毛孢子菌酵母相和菌丝相中的表达差异  目的:  本实验通过研究观察获得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
陈珊珊
关键词:阿萨希毛孢子菌
文献传递
基于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数据的左心耳3D打印模型的准确性研究
2023年
目的应用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D-TEE)数据重建并打印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3D模型,分析其准确性。方法选取行3D-TEE及心脏增强CT检查的心房颤动患者20例,对其3D-TEE左心耳数据进行后处理,使用软质类橡胶材料打印3D实体模型,测量左心耳模型的开口长径、开口短径、深度并评估解剖分型,将其与3D-TEE、CT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及一致性分析。结果3D模型与3D-TEE测量左心耳开口长径、开口短径、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D模型与3D-TEE测量左心耳开口长径、开口短径、深度的ICC分别为0.97、0.98、0.98。3D模型、3D-TEE测量左心耳开口长径、开口短径、深度均小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D模型与CT测量左心耳开口长径、短径、深度的ICC分别为0.91、0.90、0.90,3D-TEE与CT测量左心耳开口长径、开口短径、深度的ICC分别为0.91、0.88、0.90。3D模型与CT在评估左心耳形态、分叶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技术评估左心耳形态、分叶的一致性均很高(Kappa=0.86、0.91,均P<0.05)。3D-TEE与CT在评估左心耳形态、分叶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技术评估左心耳形态的一致性较高(Kappa=0.71,P<0.05),评估左心耳分叶的一致性很高(Kappa=0.81,P<0.05)。结论基于3D-TEE数据的3D打印模型可准确还原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各径线数据;与3D-TEE相比,3D模型在评估左心耳形态及分叶方面与CT重建一致性更高。
张洁谢玉环余苏陈珊珊罗维远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3D打印CT左心耳心房颤动
Cdc42基因在阿萨希毛孢子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的表达差异
目的:研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42,Cdc42)基因在阿萨希毛孢子菌的菌丝相和酵母相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菌丝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培养标准株酵母相和菌丝相组、标准株不同时间...
陈珊珊周剑锋吕雪莲杨蓉娅
文献传递
阿萨希毛孢子菌对人外周血单核源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热灭活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孢子对健康人外周血单核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探讨DCs在T.asahii感染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体外诱导培养正常人外周血DCs,与不同浓度的热灭活T.asahii孢子进行孵育,DCs与T.asahii浓度比分别为1∶1、1∶5和1∶10,RPMI-1640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组分别作为空白对照及阳性对照,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DCs形态的变化;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实验组DCs对T.asahii的吞噬情况并计算吞噬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s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情况。结果诱导孵育过程中DCs形态发生明显改变;24 h时实验组部分DCs内可观察到不止一个被吞噬的T.asahii孢子,吞噬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DCs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且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8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升高水平低于LPS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外周血DCs吞噬热灭活的T.asahii孢子后,形态发生改变,表面分子表达水平升高,DCs进一步成熟。
王瑞丽敖俊红廖勇杨蓉娅杨冬倩吕雪莲陈珊珊
关键词:阿萨希毛孢子菌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
肉桂紫青霉所致真菌性外耳道炎1例
患者,女,43岁,因'右耳道出现分泌物3天'就诊,1年前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查外耳道分泌物真菌镜检:阳性,真菌培养:阳性。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种:提示肉桂紫青霉(Penicillium cinnamopu...
陈珊珊王媛巴根张德全杨蓉娅吕雪莲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